袁玲
【摘 要】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类型并研究出对应的对策,给予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良好的防护方法和护理质量。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输液室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并采用随机抽取法抽取本院内外科诊室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比两组的职业安全意识和职业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员的睡眠障碍和职业性腰酸背痛的职业损伤率、针刺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多种多样,主要有: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和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损伤,占比例较大的因素为物理损伤,共18例(60.0%)。多种伤害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结论: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是比较大的,但是可以通过防护措施来避免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急诊科
急诊输液室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是抢救急症以及病危患者的一级战线,它具有流动性大、病人种类繁多、体力消耗大、专业性强的特点[1]。并且急诊输液室护理人员需要接触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病情、不同经济状况的病人,因此承受着较其他科室更繁重的压力。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急诊室护理人员经常面临着各种危险的安全隐患[2]。因此,了解各种防护措施,提高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伤害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心理素质,完善防御机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服务质量相辅相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输液室的3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8.3±5.1)岁;工龄2~14年,平均(4.2±1.3)年;大专学历7名,本科学历23名,主管护师6,护师10,护士14名。同时,在内外科、妇产科、儿科选取30名工作职称差不多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2~33岁,平均(26.6±4.3)岁;工龄2~12年,平均(6.3±2.8)年;大专学历15名,本科学历15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9名,护士17名。两组护理人员的职称、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两组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内容包括:睡眠障碍、针刺伤、职业性腰酸背痛。并针对所出现的职业损伤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统计防护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出每组睡眠障碍、针刺伤、职业性腰酸背痛的例数,并分析损伤因素中化学损伤、物理损伤、生物损伤、心理健康四个方面。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进行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状况比较
观察组成员的睡眠障碍和职业性腰酸背痛的职业损伤率高于对照组成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成员的针刺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分析30名急诊护理人员的损伤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主要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和心理健康。占比例较大的因素为物理损伤,共18例(60.0%)。详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1)化学因素的损伤主要包括消毒剂的药物损伤和毒性物质两类[3]。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使用大量的化学消毒剂,这些药物在呼吸和接触中会渗透到皮肤里,对人体机能造成危害,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目前一些广泛使用治疗肿瘤的药物对人体的组织细胞具有强烈的威胁,长期接触会诱发癌症。2)物理因素的损伤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急诊室中各种尖锐的注射器材多样,医护人员很可能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患者的不配合被锐器刺伤以及在一次性注射用品的毁型中受伤。②噪音:急诊室流动人口多且空间较小,因此家属吵闹、机器运作、仪器使用都会产生噪音而人体长期处于90dB的噪音,会引起耳鸣、头痛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引起高血压和心脏类疾病。③生物损伤因素:急诊室每天人流量巨大,患者很多,对于一些患不明病症的病人不经意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都可能感染上传染类疾病,对于患者的血液、唾液等液体,在治疗过程中都不能保证完全避免接触,因此生物细菌的传染也是危害护理人员生命健康的隐患。4)心理因素:急诊时护理人员工作轻度大,各类新兴的治疗器材层出不穷,对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也十分严格,因此护理人员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护理人员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心理障碍[4-5]。在治疗过程中还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一些医疗纠纷,家属不理解等情况,这些都使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3.2 防护对策
对于化学因素危害,要对化疗的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对输液的药瓶进行封闭,化学药品的配置要有专门的管理,对化疗的患者进行集中处理等等。对于物理因素危害,在护理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对科室的仪器要定期检修,减小其噪音。对于生物因素危害,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隔离制度,对患者的体液进行操作时应戴口罩以防止感染,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对于心理因素的危害,医院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轻度,定期组织活动放松身心,护理人员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沟通能力,善于缓解矛盾[6-7]。
总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应加强急诊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贯彻落实相关的规则制度,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关注,有效避免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 黄伟丽,李奇峰,秦文,等.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8):2872-2875.
[2] 李云霞,袁素娥,李辉.医院噪声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8,33(16):95-98.
[3]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药师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等.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专家共识[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6,10(11):501-510,519.
[4] 刘亚秋.门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9(03):253-254.
[5] 孙建,韩香,李卫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02):2-4,21.
[6] 胡奇惠.社区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9):298-299.
[7] 马秀玲,韩冬梅.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0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