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激情和兴趣,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变被动滴水穿石为主动学的新理念,更是提高数学质量的关键。强烈的探究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力转向探究目标,而且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呆板不变的几何图形和数学符号固定的内容不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创设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性探究活动,使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现在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推动学生关注社会,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这是推行探究式学习的保证。在实施活动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的确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初中学生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特别喜欢你教的学科,就会敢想、敢说、敢问,从而引发探究创新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着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现象。这种“师传生受”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时时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权威意识和武斷态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较深的鸿沟,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无法发现学生思想中闪烁的探究式创新意识的亮点。因此,教师必须突破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培养探究式创新意识。
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培养探究式创新意识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
恰当的课堂问题情境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数学经常通过设置问题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设置矛盾,让学生置于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让其在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去思考、讨论、探索、体验、发现、总结、感悟。应特别注重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凡学生所能之处,教师一概不能包办代替,在课堂内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思维自由驰聘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数与代数”的规律时,在小黑板上出示:3×3=9,2×4=8;13×13=169,12×14=168;25×25=265,24×26=( )。设问: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从以上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出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出这个规律吗?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我采用了问题探究的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师生在这个模式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是积极主动的“探究者”,老师便是学生的“引导者”和“顾问”,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探究问题、发现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世界上很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疑问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寻根究底,让他们发表不同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打破盲目顺从,帮助、协助,各持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究,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记得有一次,学校安排我讲一节公开课,由于时间仓促,有一道选择题打错了,我居然没有发现,导致这道题没有一个正确答案。结果在做练习的时候,有同学站起来说:“这道题没有一个答案正确又有人说:“第一个答案正确”,“第二答案正确”“第三个答案正确”。此时,我对同学的回答没有正面表态,而是将错就错,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结果讨论得非常激烈,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终于认定此题没有正确答案。老师问:“结果应该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更加丰富、合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动脑、动手、动口是一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摸索、探究、总结才会寻求到新路子。摸索是教师不可取代的,让学生走弯路,不可避免的出错。出错才会使学生积累经验。不出错以后就会错。在探究问题过程中老师不能作导师,引路其实就是用鞭子抽着学生达到目的,就是拿自己的结果去教学生。而我们教师应该用什么方法将得到的结果教会学生。
目前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这是个突出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只强调数学结论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创新思维因素。例如:我在教“几何初步”时。利用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同学动手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使他们真正对学的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纸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让学生规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总之,只有我们在思想上树立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放开学生让学生在独立的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那么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