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新田 段婧 田苗
【摘要】 针对专业开展毕业分流教学,是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概念与实践的发展,并以武汉工商学院为例,分析了该校会计学专业英语、数学的分层教学以及专业方向分流、“3+1”毕业分流和学分制改革,重点介绍了分层教学与分流教学相结合的载体——会计学精英实验班,最后对分层分流教学模式提出完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分层;分流;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8-0114-04
一、我国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概念
分层分流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其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弊病,减少了毕业生的同质化程度,以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所谓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所谓分流教学,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多元化需求,在高年级分设几个方向的毕业生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主要针对学生较多的公共课程,实行分层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有差异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有差异,而分流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开设不同的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分层教学与分流教学各有侧重点,二者也可以有机结合,分层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分流方向。
二、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的背景
(一)会计学专业新生生源充沛和来源多样
武汉工商学院创建于2002年,学科群以商科为主,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是全校最大的本科专业。随着高校的扩招,武汉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从2012年开始,新生规模庞大,而且新生生源多样化,给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从2012年开始会计学本科新生稳定在400人以上,最高时达到733人。2014年开始,从会计学专业拆分出财务管理专业,再加上会计专科每年250—480人的招生规模,大会计范围内的新生规模连续5年在1 000人以上。会计学新生不仅规模大,来源也多元化、多样化。既有普通高考升本,又有技能高考中职生升本、少数民族预科生升本、少数民族民族班、大专生专升本。
(二)会计学新生英语、数学等课程成绩差异大
会计学专业新生从高考英语和数学成绩来看,差异很大,高分的有130多分,低分的只有40多分,尤其是预科升本生和技能高考升本生。普通高考生要么英语和数学成绩一般,要么英语成绩较好、数学成绩较差,要么数学成绩较好、英语成绩较差。预科新生和普通高考本科新生分数往往相差100—200分,英语和数学基础薄弱。技能高考中职生在中职阶段,英语和数学的学习非常松懈,甚至不开英语、数学课。若简单按照自然行政班为教学单位上英语课和数学课,则会导致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消化不了”的局面。2014年,武汉工商学院首先从会计学专业开展英语和数学分层教学的试点。
(三)会计学学生就业升学途径多
从历年就业、升学情况来看,会计学专业有考取国家公务员、考取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进入事业单位、进入工商业企业、进入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等。新生入口多样化,毕业生毕业途径同样多样化。若专业课程按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来授课,根本满足不了毕业生就业的需求。
(四)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层次差异大
通过对会计学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的部分家长的调研,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是多层次的。有些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在毕业时顺利考取硕士研究生从而提升学历,有些家长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考一些财经类证书,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有些家长希望学校多开发一些实践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与会计学专业结合的课程,要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科技日新月异背景下的实践能力。可以看出,家长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也就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太僵化,必须灵活设置来满足家长的需求。
因此,面对庞大规模的会计学专业学生,专业分流教学势在必行。从2012级开始,会计学设置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
三、以就业、升学为目标的应用型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武汉工商学院在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校企对接研讨、专家论证等多个环节,最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调研对象包括中国石化为代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大信、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以长江证券为代表的大中型证券公司,以湖北慧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中小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以及其他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过广泛的调研,总结出企业对会计学专业的需求点,即抗压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做事既踏实又不乏灵活、人际沟通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专业职业证书。会计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有:(1)企事业单位的出纳工作,负责现金收付、办理银行存款结算,票据管理和费用核算等出纳工作。(2)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负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等会计要素核算工作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3)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负责企事業单位内部的领导离任审计、项目审计、业务审计等工作。(4)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筹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收入管理等工作。(5)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工作,负责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验资审计和资产评估等工作。最终形成了2017版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会计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以就业、升学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四、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成果
武汉工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总原则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专业分流,对接需求”。
(一)会计学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英语和数学等通识课程。
第一,英语分层,以学院为单位按照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层。高考英语成绩(满分150分的至少100分及以上,满分不是150分的按照2/3的得分率折算)占全学院前10%的学生,组建英语A班,班级规模35—50人。其余学生组成英语B班,以40—50人为单位组建。A类班级和B类班级使用同一种教材,教学知识重点一致,教学设计和方法根据学生情况有所区别;在A类班级采用几乎全英文的教学方式,B类班级相对较少;A类班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安排高于B类班级,并在A类班级辅以大学英语四级辅导,允许A班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报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第二,数学分层,以管理学院为试点进行分层。数学A层为提高层,以覆盖考研学术硕士数学的内容为教学重点,主要是针对要出国和考研升学的学生;数学B层为应用层,以覆盖专业课程必备的数学知识为教学重点,并兼顾专业硕士的考试范围;数学C层为基础层,以覆盖专业课程必备的数学知识为教学重点,大幅降低计算的难度,同时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必备基础计算能力。会计学专业分为2个数学A班,2个B班,2个C班(预科生、技能高考生及高考数学低分学生)。数学教学班规模为50—70人。对于数学A层学生,教学上加大了难度,重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基本理论和公式的推导和深化,除了掌握普通计算方法,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了考研级别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对于B层学生,基本按照未分层前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对于C层学生,弱化理论推导,强调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计算,降低教学难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全日制专升本新生实行2年制教学,参考本科大三大四课程,编制单独人才培养方案,不开设英语和数学。
(二)会计学专业分流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一,会计学专业设置2—3个专业方向。2012—2013级设置财务会计方向、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方向、企业财务决策与控制方向。2014—2016级设置了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简称ACCA方向)和会计信息化与XBRL方向(简称信息化方向);2017级设置了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方向和证券分析师方向;2018级设置了CMA与内部控制方向、财务顾问与直接投融资方向。新生入学时就分好专业方向,同时不同专业方向打通,可以互转,专业方向随着人才培养方案每1—3年左右调整一次。
第二,“3+1”毕业分流。毕业分流实行“3+1”分流。所谓“3+1”是指:提前结课参加校外实习的,可以在大三第六学期提前加开大四第七学期课程,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可以完整实习1年时间(毕业论文答辩时要请假回校);“非3+1”是指不提前实习,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第七学期正常开课。2011—2013级实行“3+1”自愿分流,在大三第六学期和大四第七学期实行毕业分流,学生自愿选择。
“3+1”其实是实习分流方向,第六学期提前上完课。非“3+1”分流,又实行2个方向,即考研方向和跨专业综合实训方向。其中考研方向,在第七学期增设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等考研课程,跨专业综合实训方向开设大约40学时的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在实验机房模拟企业的全程跨专业企业经营操作,涉及企业战略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会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等各个方面。“3+1”实习方向要求学生至少实习6个月以上,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或自主分散实习,在毕业论文答辩前有一次毕业实习答辩。
第四,学分制改革分流。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是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方案。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中心,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计量单位,并按照学分进行教学安排和学籍管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权,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017年之前的培养方案,不存在学生自己选课的情况,连专业选修课都由系主任指定,全专业方向学生所上课程全部一致,可谓“统一培养,统一毕业”。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学分制改革具体做法是:(1)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总学分统一为180学分,其中165分课内学分,15分的课外创新创业学分。(2)全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合计学分统一为50学分,全校公修课、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课)全校打通可以任选。(3)学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按课程前后衔接的要求选择课程,每个学期至少须修读14学分,最多不超过35学分。总之,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自己主动“分流”自己。
(三)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衔接
会计学专业分层教学模式和分流教学模式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衔接就是会计学精英实验班。2014年,武汉工商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实验班改革,一共有8个校级创新实验班得到立项资助,其中就有会计学精英实验班。
为了让更多成绩拔尖、思维创新的学生考取研究生、进入大型企业就业,满足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待,进而提升管理学院教学的核心竞争力,做强会计学专业,增加对新生的吸引力和扩大学校生源数量和提高生源质量,管理学院从2014级开始,每年从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组成会计学精英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进行特色培养。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60%以上的学生生考取硕士研究生,80%以上的学生高质量就业(包括考研、出国留学、考取公务员、进入大型企业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可见,实验班目标清晰,特色鲜明。
实验班的具体做法是:(1)每年,从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新生中选拔60名学生组建,新生自愿申请,以高考英语和高考数学总成绩为标准筛选出入围名单,再进行面试,考察其考研意愿、抗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后最终确定名单。(2)实验班的英语和数学按照英语A班和数学A班的要求进行教学,以考研要求为主线安排授课内容,提高难度。(3)实验班实行动态调整,大一入学时组建,大二开学时和大三开学时调整两次,每次调整10%—30%,成绩优秀而且有强烈考研意愿的学生一共有3次加入会计学精英实验班的机会。(4)实验班集中住宿,集中组班上课,选择最优秀的师资承担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的教学,有严格的早自习和晚自习考勤制度,全校、全院、全系给予政策倾斜。(5)单独制定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考研课程,在高年级,有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专业课的课程。(6)实验班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每年邀请校外知名教授、财务总监给学生举办讲座,同时注重支持学生参加英语、数学、专业校级及以上竞赛。
从以上做法可以看出,会计学精英实验班本身是英语和数学分层教学筛选后的结果,同时由于侧重于考研,本身也是毕业分流方向之一,也可以认定为一个专业方向(单独的培养方案),实验班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选课更加灵活。
(四)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成果
2014—2017年,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经过试点运行,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主要成果有:
第一,英语分层后,教学效果良好。英语A班绝大多数学生有着较强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表现出良好的英语基础,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完成效率和效果较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之间有相互激励的情况,2014级英语A班在大一学年第一学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就取得了70%左右的通过率。英语B班的学生总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且班级凝聚力较强。
第二,数学分层后,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数学A班和会计学精英实验班的数学成绩,要比按照B层教学的学生成绩总体高出很多,学生你追我赶,学风好,不少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并取得不错成绩;数学B班和数学C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明显上升。
第三,专业方向设置和“3+1”毕业分流后,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日益提高。学生入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其中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方向的学生积极参加考证,考证学生毕业时CMA累计通过率超过80%。许多学生毕业时被大型国有企业、商业银行、大型会计事务所和国家机关录用,就业率逐年稳步提升。
第四,学分制改革后,学生可以选课选教师,主動学习热情高涨。2017级学生实行学分制培养方案以来,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需要自己主动选择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需要自己主动了解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了解各位授课教师,先选课,再选教师,主观性大大增强。选课后,为了取得学分和较好的课程绩点,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会计学精英实验班建设成果显著。会计学精英实验班自2014年组建以来,历届实验班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成就包括:(1)2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全校每年只有3—5个指标)。(2)获得国家级各类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及以上共计9人次,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及以上者2人次。(3)2014级实验班英语四级通过率100%,英语六级通过率77%。(4)2014级实验班参加2018年考研,专业硕士初试过线率80%,高质量就业率75%。
五、会计学专业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完善
(一)低层次学生分流机制构建
武汉工商学院前身是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沿袭早期举办母体——中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模式,开设有少数民族预科班,比如,2016年招收预科生500人,其中湖北省招收400人,湖北省预科班只招收恩施州、宜昌市的五峰县、长阳县办理了少数民族优录证明的考生。学校录取的预科生最低分一般比二本(或三本)本科批次线低50分左右,生源质量较差。技能高考生是中职会计类毕业生,在中职阶段往往不上高中阶段的数学和英语,数学和英语基础较差,但专业课经过3年学习,基础不错。这两部分属于特殊人群,分层分流教学模式必须单独制定出完善的政策。比如预科生一般厌倦英语和数学,中职生对英语和数学感到恐惧,建议对现有的预科生和中职生划归英语B班的基础上增设英语C班,又称英语基础班,单独授课,降低授课难度,单独出试卷考试;建议把预科生从在数学C班中分离出来,单独组建数学D班,进一步降低难度。对于专业课,中职生已经学习过三年,有一定基础,可以加大难度,拔高要求,鼓励学生多参加全国级、省级、校级会计类专业技能大赛。
(二)完善实验班制度化建设
从2014年开展了会计学精英实验班试点,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参加早自习和晚自习,还有一些家长贪图“精英”二字的虚荣,想法设法托关系要把成绩不好的学生塞入精英实验班,学生重视考研英语和数学的学习而忽视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为了促进实验班的建设,必须在未来加强制度化建设力度,以制度管人。要严格实验班选拔和动态调整制度、早晚自习制度,制定新的学生平衡学习的制度等。
(三)完善学业导师制度
学分制改革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分流发展的系统化工程。在试点中要发挥学业导师的指导作用。目前很多学生对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对所选的课程和任课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学生倾向于选择一些名字看上去有趣、考试容易通过的选修课,甚至搞不清选修课之间的前后衔接关系而选了一些缺乏前置课程学习基础的选修课。现有的学业导师均由专职教师兼任,一般一人指导一个专业班级,人数30—40人之间。学业导师本身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不是辅导员,不需要天天呆在学校,导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时间有限。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学业导师制度,适当减轻担任学业导师的教师授课任务,提高学业导师津贴,让学业导师扎实工作,指导好学生的选课。
(四)持续性合理调整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的细分方向。在经济新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核算会计岗位不断萎缩,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工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学专业要直面社会需求的不断动态调整,要主动出击,积极调整专业方向,开设更多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五)建设适应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
通过构建立体化分层分流教学体系,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的特点,培养个性化、应用型一线企事业单位人才,毕业生掌握够用的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技能,掌握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培养适应分层分流教学模式的、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在此模式下,教师队伍要高度关注社会多元化需求,高度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掌握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善于把握95后、00后年轻学子的心理特征,善于与学生沟通,适应新教学模式下教师自我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压力,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学校也要从各个方面给予配套措施,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Z
【主要参考文献】
[1] 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2] 周光明,彭红军.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构建“和谐”教学新模式——高校分层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