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苗苗
最近有一次采访,采访对象跟记者闲聊时,说到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一个村委会以几万块的租金,“永久出租”了某集体资产,而另一个村的茶山,也用“长期”的时限被承包出去。该采访对象有些生气,又有些无奈:“不管是出租还是承包,这些都是有时限规定的。该是多少年,合同上就必须明确写出来到底是10年还是20年。什么叫永久、长期,分明是打着出租、承包的幌子买卖!”
其实,这样的“文字游戏”还不少。我们常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一些有趣的段子感叹“汉语博大精深”。比如一个“啊”字,不同声调就可以有不同的意思,可表疑问也可表惊讶。还有“南京市长江大桥”一直有人误解为,南京的市长名叫江大桥……汉语的一些巧妙之处会衍生出许多有意思、让人回味的东西,也让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深感头大。但调侃归调侃,这不该成为让人钻空子、玩文字游戏的手段。
前几年,某地交警大队副队长办理私事时,带女下属开房,还弄丢了配枪,其领导回应称“并未丢枪,而是枪支‘暂时性失去控制”,如此偷换概念地撇清问题,瞬间引起舆论哗然,也让人见识到了该领导的“文字掌控能力”。而在一些政府总结报告中,诸如“大体完成”“基本完成”的表述也是常见的。说白了,如此模糊性的表述也是一種文字游戏,因为怎么说都不算错,既能规避“风险”,也能减少“麻烦”。
还有近些年时而曝出的公务员考试中,许多人因为“专业不符”而被“刷掉”。比如,招聘计划上要求是“历史学”专业,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专业却被认为不是“历史学”;要求是“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也被认为不是“心理学”……有网友表示气愤:“难道要求是‘人,中国人就不符合要求吗?”
汉语语法注定了文字的表达、解读具有多样性,但有一说一,切不可玩弄文字。欲盖弥彰的文字游戏,被揭穿了反而更难堪,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