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异质、技能溢价与中等收入陷阱

2019-06-10 10:31刘运转
中国科技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溢价高技能高水平

刘运转,宋 宇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人均GDP为8827美元,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该阶段的经济体容易出现内驱动力不足、经济增长较慢甚至陷入停滞的经济现象,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其本质是经济增长问题,是劳动力生产率持续提升问题[1-4]。近年来伴随刘易斯拐点到来,中低技能劳动力成本面临上涨压力,经济增长有高速转向中高速。劳动生产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必然引起劳动生产率增速下降和经济增长减速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两方面:结构效应和内部效应,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影响由二者共同决定。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结构转型的空间越来越小,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内部效应,主要依赖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4,5],丰富的人力资本是关键。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可能避免下行风险。人们获得有用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就是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均衡水平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 “人人平等论” (劳动力同质)从供给的差异视角, “精英论” (劳动力异质,即劳动力存在能力高低之分)从需求的视角分析[6]。本文主要在劳动力异质假说下分析技能溢价的存在性,基于此分析不同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而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力异质和技能溢价。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工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Griliches认为相对于非技能劳动,技能劳动与物质资本的互补性较强,即 “资本-技能互补”假说[7]。Krusell在此基础上开始关注收入分配问题,认为 “资本-技能互补”可能会使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工资差距变大,即拉伸技能溢价 (学者也称技术工人工资溢价或者教育溢价)[8],所以异质性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幅度并不相同。关于技能溢价方面,部分学者发现中国存在两头 “用工荒”和中间 “就业难”的困境[9]。吕世斌等认为,制造业工人工资增长呈现U形增长[10]。两人的研究与卢晶亮[11]的研究类似,都是采用2009年之前的数据,这期间投资驱动促进了中国迅速发展,根据 “资本-技能互补”假说,有利于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升。徐舒实证研究肯定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的教育回报率[12]。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之前高技能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中等技能劳动者工资增长速度,印证了 “资本-技能互补”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针对近些年存在的高校毕业生为工作而发愁和 “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寇宗来认为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技术引进为主,而非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需要高学历人才),导致高学历的就业机会不能快速增长[13]。该学者并没有否定投资驱动对高学历劳动力的需求,只是认为技术引进的模式对高学历劳动力需求刺激较小。尽管学者对传统的投资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强度方面存在分歧,不过随着投资驱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会更小。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大背景下,伴随 “民工荒”问题,民工的工资上涨压力较大。在此背景下,可能出现 “民工荒”和 “高学历失业”现象并存,造成技能溢价的变化。综上,中国的异质性劳动力工资上升也存在差异。

劳动力异质性决定技能溢价的客观存在性,技能溢价如何影响人力资本积累?这方面的探讨相对较少,安东尼·阿特金森认为如果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工资上涨,使投资的收入超出所需金额,那么可以预测供给将增加,即技术工人工资溢价影响继续学习深造意愿,也意识到利率 (教育成本)对教育的影响[14],不过并没有对接受教育的经济能力进行分析,也无法解释中国出现的教育贫困问题。余凡发现技能溢价对人力资本质量产生正向激励,同时意识到技能溢价过大会带来收入差距扩大,产生消极作用[15]。

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不考虑劳动力市场扭曲的情况下,从人力资本积累动机 (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机是收益或回报大于成本,成本不但包括教育费用,还包括接受教育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和经济能力两方面分析技能溢价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在劳动力异质假说下,分析显示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倒 “U”型关系,适当的技能溢价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实证结果支持相应假说,即存在人力资本积累最优的技能溢价水平。刘易斯拐点到来主要伴随中低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种成本上升与经济增长关系取决于技能溢价的水平,技能溢价高于最优值的省份,中低技能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长期内促进经济增长;技能溢价较低的省份,应适当提高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不一定使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减缓。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根据技能溢价水平来决定如何控制和引导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工资的变化。

1 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理论分析

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16],W、S分别代表工资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存在两类雇员θ=1、2,分别代表高能力和低能力。雇员的期望产出函数:

注:粗线表示技能溢价时高能力者工资的函数,假设n>2。图1 帕累托分离均衡与技能溢价

1.1 高能力者工资水平提高带来的技能溢价

(1)技能溢价与低能力者人力资本积累。如果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出现技能溢价,在教育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低能力者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收益和效用水平会提高,且机会成本会相对降低,就有接受更高教育的动机,此时帕累托分离均衡就会被打破。结果技能溢价提高了低能力者接受更高教育的动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不过技能溢价也会扩大收入差距,相对降低部分低能力者接受教育的经济能力,可能抑制人力资本积累,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低能力者经济能力不足,一方面影响低能力者自己继续接受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低能力者子女接受较高水平教育的能力,较低天赋父母的孩子可能高于父母的天赋,但低于平均值,反之,技能溢价造成的收入差距影响较低能力家庭较低能力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能力[17](结果不平等影响机会的不平等)。

当技能溢价处于较低水平,低能力劳动者接受教育面临的机会成本较高且收益有限,有动机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人较少,尽管此时收入差距较小 (假设收入差距主要是技能溢价的结果),低能力劳动者或许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但人力资本积累有限;随着技能溢价水平提高,较多的低能力劳动者有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动机,此时收入差距适中,低能力劳动者经济能力适中,较多的低能力劳动者愿意且有能力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积累较多的人力资本;如果技能溢价很大,更多的低能力劳动者有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动机,但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很多较低能力者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如果信贷市场不完善,接受更高水平教育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会造成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过即使低能力者愿意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需在高能力者达到新的帕累托分离均衡之前完成更高水平教育,否则接受更高水平教育也不能提高自身效用水平。

假说1:技能溢价影响低能力者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动机和能力,二者共同作用决定技能溢价与低能力者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

(2)技能溢价与高能力者人力资本积累。技能溢价提高高能力者工资水平,同时高能力者面对来自低能力者提高自身教育水平以伪装成高能力者的压力,因为如果雇主不能从教育水平区别雇员的能力,只能支付统一的工资,而这个统一的工资水平给高能力者带来的效用小于帕累托分离均衡时高能力者的效用,技能溢价使高能力者愿意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直至达到新的帕累托分离均衡。随着技能溢价水平的提高,当低能力者不愿意接受更高水平教育时,高能力者相应的压力就会减小,也就没有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的动机,因为不接受更高水平教育反而效用更高,导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假说2:技能溢价使高能力者面对来自低能力者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压力,有意愿接受更高教育水平的动机,当技能溢价很高时,来自低能力者的压力越来越小,人力资本供应的动机不足,即技能溢价与高能力者人力资本呈倒U型的关系。

(3)技能溢价与总人力资本积累。技能溢价对总的人力资本积累影响是其低能力和高能力者人力资本共同影响的结果,且二者相互影响,一方的决策影响于另一方,直至达到新的帕累托分离均衡。

假说3:技能溢价能提高低能力和高能力者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动机,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当技能溢价达到一定水平后,低能力者经济能力不足不能接受更高水平教育,此时高技能者就缺乏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压力和动机,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下降,即技能溢价与总人力资本积累呈现倒U型的关系。

1.2 低能力者工资水平降低带来的技能溢价

注:粗线表示技能溢价时低能力者工资的函数和效用函数,假设n<1。图2 帕累托分离均衡与技能溢价

2 实证研究

2.1 实证模型构建

该部分主要构建模型检验技能溢价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构建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具体如下:

lnhit=c+β1lnwratioit+β2(lnwratioit)2+

β3lnedu_zhichuit+β4lnfdiit+β5lnstrucit+εit

其中,h表示人力资本水平,wratio表示技能溢价,edu_zhichu表示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struc表示产业结构升级,ε为误差项。

2.2 变量选取和说明

核心解释变量。技能溢价,一般按学历划分技能大小。不过中国目前没有公布不同学历的平均工资,借鉴郝楠等学者研究方法[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15年就业人员研究生比例为8.2%,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本科生比例为33.2%,仅低于金融业)为高技能行业,制造业为中技能行业 (2015年就业人员初中就业比例为49.5%,高中为15.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林牧副渔 (2015年就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就业比例超过85%)为低技能行业。基于此分析,本文用制造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农林牧副渔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表示中技能行业和低技能行业的技能溢价,用wratio表示;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比制造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表示高技能行业和中技能行业的技能溢价,用wratio1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际工资指数除了1989年等个别年份外,一直呈上升趋势。劳动力成本是个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它应该是企业对劳动力支付的报酬与劳动力所做贡献两者之间的一种比较关系,本文用劳动报酬份额。统计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份额呈下降趋势,2005年劳动报酬份额降至最低,为41%,之后呈上升趋势。综上,本文采用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排除西藏和港澳台等数据不完整地区。数据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年鉴。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其中lnwratio最小值小于0是因为浙江2005—201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农林牧副渔平均工资高于制造业,lnwratio1最小值小于0是因为贵州201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制造业平均工资高于科学技术与研究行业。

表1 各主要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2.3 实证结果

技能溢价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另外人力资本积累从供给方面影响技能溢价,余凡也认为人力资本质量与技能溢价相互影响[15],为降低内生性问题,使用2SLS进行回归,lnwratio的滞后期作为其自身工具变量,结果报告在表2回归方程(1)中。同理用lnwratio1 的滞后期作为其自身工具变量做回归,结果报告在表2回归方程(2)中。

表2 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回归结果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分别为10%、5%、1%,括号内为标准误差项(Std.Err)。

实证结果显示,中等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溢价lnwratio变化与人力资本变化成倒U型,但是不显著,二者基本呈正向变动。中等技能的劳动者即使出现技能溢价,富裕程度不会太高,闲暇很难变得稀缺,相应的劳动供给不会减小,即二者的技能溢价达到一定水平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抑制有限;中等教育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只要出现技能溢价,人们就愿意且有能力接受中等水平的教育;低技能劳动力毕业一般没达到法定工作年龄,接受中等水平的教育面临的机会成本也较低。目前提高中国国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利于更多的人接受中等水平的教育。

高技能劳动者与中技能劳动者技能溢价lnwratio1 变化与人力资本变化显著成倒U型,印证了第三部分的假说,存在最优的技能溢价水平。2016年lnwratio1 低于最优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就技能溢价本身带来的中西部省份的收入差距是较小的,但其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远远高于东部,所以其收入差距不一定比东部小),可能会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不足,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实现自主创新,高于最优值的省份主要是东部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对于中西部技能溢价较低的省份应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这个视角来看,如果中西部只是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会提高中技能劳动力需求和工资水平,缩小技能溢价,就不利于中西部人力资本积累,不利于其经济发展和转型),刺激高技能人力资本需求,提高中西部的技能溢价水平和教育回报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减弱高技能人力资本向东部转移 (教育回报主要来自高等教育阶段,东部沿海的教育回报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的省份,促进高素质人才东部沿海集聚,是该地区大城市规模扩张的原动力,特别是只有本科以上学历才能在东部大城市落户,带来不同技能劳动者在东中西部流动的差异,造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20]),有利于东中西部均衡发展。技能溢价较高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东部沿海省份技能溢价水平相对较高,应促进其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工资的提升,不但有利于其人力资本积累,而且还能促进中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很多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还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继续向东部转移,减弱东部沿海中技能劳动力短缺和 “民工荒”的影响,也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增强中西部落后省份人力资本积累的能力,此时应打破人口流动的障碍。

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一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取决于技能溢价的水平和哪一类劳动力成本上升。2009年以来lnwratio1 出现下降 (主要是东部发达省份技能溢价下降的结果,与此同时中西部除重庆、四川和陕西外,大部分省份处于上升趋势,不过2016年技能溢价水平东部省份还是远远高于中西部大部分省份),尽管如此2016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特别是东部省份lnwratio1依然大于最优值,东部省份中等技能者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尽管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劳动生产率面临降低的风险,使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出现下降,对其制造业造成不利影响,原有经济增长动力弱化,经济出现短暂降速,但是长期内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转换和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3 结论与启示

2017年中国处于上中等收入阶段,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工资上涨压力较大,经济增长面临减速的风险,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新动能培育和中国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劳动力异质性情况下,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上升的速度存在差异,即可能出现技能溢价。基于劳动力市场模型,分析显示技能溢价与人力资本积累呈倒U型关系。以2005—2016年省级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支持相应假说。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对于技能溢价较低的中西部省份,应适当相对提高高技能劳动者工资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也减少高素质人才流失;技能溢价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应适当提高中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抑制技能溢价,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有利于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缩小东中西部收入差距。鉴于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东部中低技能者工资上升,东部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并带动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劳动力成本上升尽管短时期内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但长期内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还需做好以下几点:①人力资本积累不会自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应为高技能者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②加大教育方面的投资以及对低技能人员的培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该方面的投资要加强。降低低技能者人力资本积累的成本,使其拥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动机,同时也增加高技能者积累更多人力资本的压力。③重视高技能老年人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低技能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应适当增加具有劳动意愿的高龄劳动力的培训,应提高其养老金及其他社会保障水平,降低技能溢价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溢价高技能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
两市可转债折溢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