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识别的免布线方案

2019-06-10 07:32刘巍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4期
关键词:黑盒点对点布线

□ 文/刘巍

停车场的入口和出口相距很远怎么办?特别是大型停车场,多个车辆进出门口都相距上千米远,按照传统的方案需要在每个门口之间铺设光纤、增加光纤转换器。如此算下来铺设光纤费用都已经超过了车牌识别系统的费用。这是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一痛点?

超级黑盒间点对点通讯方案

随着国内4G网络的普及以及流量费用的下降,腾达智能抓住4G网络普及趋势,顺势推出超级黑盒(4G版)。在原来超级黑盒(标准版)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软硬件,加入4G通讯模块,采用超级黑盒间点对点通讯技术,在不依赖于云平台的基础上,本地能正常收费工作,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大家了解到的免布线方案有以下几种:

1、车牌识别摄像机增加4G模块,摄像机直接与云平台通讯交互

2、LED控制板增加4G模块,控制板直接与云平台通讯交互

以上两种方案是最简单且容易实现的,但是都存在系统架构上致命的弊端~系统可靠性差,一旦云平台出现故障,所有的前端车场将无法正常工作。同时这两种方案成本也相对更高,每台相机或控制板都需增加4G模块和流量费用。

腾达智能推出的免布线方案采用超级黑盒之间通过4G网络点对点通讯,不依赖于云平台,同时本地可以存储数据和图片,达到有线网络方案一样的效果。当云平台出现故障甚至某台超级黑盒出现故障都不影响其他超级黑盒正常工作运行,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

▲图(2)

相比之下,超级黑盒(4G版)免布线方案有以下优势:

超级黑盒之间点对点通讯,不依赖云平台;

本地存储数据,可独立运行,更可靠;

可看与黑盒有线连接的相机视频,更直观;

可查看车辆进出高清图片;

可共享网络给相机,远程调试摄像机(相机需具备远程调试功能).

主要应用方向有两大类:

一类是不便铺设光纤或者大跨度平台运营需要实时组网的场景。彼如智慧景区解决方案中,一个景区的南北门之间相距几十公里。那么采用超级黑盒4G版适得其所。

另一类是作为城市级公安监管平台或交通诱导平台所需的前置车场数据采集终端。近年来各地公安技术系统建设高潮下,智慧交通大数据综合实战平台在全国各地落地实施,对于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预警与诱导、停车资源的动态采集与诱导分配、机动车实时管控与告警的公共安全管理有了巨大的实质性提升。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实现对区域内机动车的实时监控,结合交管平台对道路车辆的监测数据,配合指令互动实现停车的综合管控和应急调度指挥,进行预案执行,以完成特定条件(大型会议、外事活动等)下的机动车综合管控。

亦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综合研判将机动车实时信息、停车泊位信息的融合梳理,结合诱导信息发布屏、门户网站、手机增值业务包、广播等多种渠道推送停车泊位信息,通过门户网站、手机应用、短信、呼叫中心等多种途径提供嫌疑车辆追逃,交通引流诱导、停车泊位预定,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效率和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率,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改善重点区域交通拥堵的问题。是当前智慧交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子系统。

精准切入,引导行业发展

在科技行业,如果能找准一个“小而美”的市场入手,创业也许就成功了一半;而能否将创业精神持续到底,决定了企业家是否会取得最终的成就。

停车场仍然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安防科技的勃兴,更是为有眼光的企业家提供了条件。腾达智能以自己拥有专业能力的团队挺进这一行业,并且进行跨界创新,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超级黑盒+腾达云”正在颠覆用电脑做管理的停车场阶段。这一设备目前在市场上销量看涨,后势可期。自2017年8月产品面市以来,软件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硬件也已迭代了两个版本。2018年实现了每月销量约1500台。

大致估算一下,如果每两台摄像机配置一个超级黑盒,超级黑盒现阶段的市场容量应该有100万台。价格方面,单价1200至1500元,对小型停车场也有相当的吸引力。

随着腾达智能的产品在车位引导中的发展,车位引导的成本将逐步降低,到那时小停车场也将大量使用车位引导系统。而体量扩大意味着利润的上升。

停车场作为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确实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从使用电脑管理到使用超级黑盒这样的专业设备,并且实现停车场管理的模块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无人化,无电脑化,无线化——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中,腾达智能走在了前列。

猜你喜欢
黑盒点对点布线
基于初始解优化的FPGA 布线方法
一种基于局部平均有限差分的黑盒对抗攻击方法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基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的点对点市场交易模型分析
基于职场环境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布线课程中的应用
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OptiX155622H设备点对点以太网透传业务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