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秉莉
抗感冒药物是治疗感冒的主要药物, 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多,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 表现为不合理的联合应用、过度治疗、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等[1]。为进一步提升抗感冒药物的合理使用, 本院尝试在门诊对抗感冒药物进行合理用药改进, 取得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抽检本院2018 年2~3 月的500 份门诊感冒处方作为改进前研究资料, 其中男214 例、女286 例, 平均年龄(25.4±11.6)岁。抽检本院2018 年4~5 月的500 份门诊感冒处方作为改进后研究资料, 其中男226 例、女274 例, 平均年龄(25.1±17.4)岁。改进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改进前方法 针对抗感冒药物的选择, 主要凭借医师的经验选择, 分析患者的症状表现, 根据症状、用药史、过敏情况、合并症等选择氨酚伪麻美芬片Ⅱ(商品名:白加黑)日用片及夜用片、百服宁日用片及夜用片、氨麻美敏片(Ⅱ)(商品名:新康泰克)、可愈糖浆、中药抗感冒药物等, 尽量选择一种药物。若患者要求使用中药, 也可以辨证开具中药, 如强力枇杷露主要用于肺热证咳嗽症状明显的患者, 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可使用。
1. 2. 2 改进后方法
1. 2. 2. 1 对症治疗抗感冒药物 主要成分包括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盐酸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右美沙芬等, 需要了解每一种抗感冒药物的配方成分, 根据患者的症状保证选择合适的药物[2]。要点:①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选择有对症治疗成分的药物, 严格按照指南用药。如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的复方组合对于改善鼻咽部症状效果较好, 普通感冒早期鼻部症状推荐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进行治疗。合理的选择复方制剂对于含有解热镇痛药、镇咳药及祛痰药需慎用, 特别针对儿童避免盲目使用, 选择成分相对单一的药, 如伪麻美芬滴剂、西替利嗪滴剂、氯苯那敏剂等[3]。②控制复方制剂的使用, 特别是针对症状单一的患者, 选择对症治疗成分的药物即可。③对于相同或相似成分的药物避免重复使用。④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剂量,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计算单日抗感冒药物各种成分的摄入量, 设计安全剂量。⑤对于退热药物使用, 首选布洛芬, 控制激素类药物。⑥<6 岁儿童尽量不要使用止咳药及复方制剂[4]。
1. 2. 2. 2 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需要有明确的适应证, 做好感冒、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鉴别。如鼻部分泌物变稠或出现分泌物颜色变化为病毒感染的表现, 但是也可能是细菌感染, 需要把握抗感染药物指征,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于利巴韦林尽管绝大多数医师停止使用, 但是也有部分医师更换“抗病毒”、“解毒”字眼的中成药, 部分中成药也可能含有金刚烷胺等抗病毒成分, 许多中成药缺乏临床试验结果, 不良反应不明确, 需慎用[5,6]。
1. 2. 2. 3 药事管理 ①首先需要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 组织进行培训, 组织学习《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等文件。②药师自身需要做好处方点评的质控, 督促医师做好处方规范化填写, 尽量避免经验性、预防性滥用抗菌药物, 督促医师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自我管理。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改进前后复方抗感冒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中成药使用情况、不合理联合使用情况及品种失当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改进后, 复方抗感冒药物使用率23.0%、抗菌药物使用率8.6%、中成药使用率9.2%、不合理联合使用率0.8%、品种失当率2.4%均低于改进前的53.0%、20.8%、16.2%、5.2%、1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改进前后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指标比较[n(%)]
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 抗感冒药物主要是指具有对症治疗成分的一类药物,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 许多药物未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医师自身对感冒、抗感冒药物缺乏足够的认识, 药师对处方缺乏足够的监督是主要原因。对于感冒的治疗目前可以分为儿童、成人两大类, 儿童病情相对较轻, 出现自觉症状, 家长便会带领患儿就诊, 对病情比较关心[7]。而成人对绝大多数的感冒可以耐受, 绝大多数在症状比较严重、生活工作受到影响时才会就诊。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 对治疗的期望均较高, 为此, 医院常出现过度治疗情况, 追求经验性或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 从而导致被滥用。本文研究中, 改进前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20.8%, 其他文献报道显示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可以达到30%以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整体使用率可以达到50%[8]。值得庆幸的是, 随着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查等技术的普及, 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水平明显提升, 这为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为此, 医院加强了抗感冒合理用药的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于对症治疗的抗感冒药物, 许多明确各种药物的成分、含量, 从而合理的选择合适的药物。积极借鉴卫生事业发达国家的抗感冒药使用标准, 特别是儿童使用抗感冒药物的标准;②对于抗感染药物使用, 需要有明确的适应证, 而不是预防性的应用, 加强处方的审核评价质控标准管理;③重视药事的管理, 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组织学习《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等文件, 从而从根本上提升药师的抗感冒药物合理使用认识水平, 加强处方点评质控, 督促医师做好自我质控。需要注意的是, 为巩固改进的效果需要加强处方的点评, 做好社会大众的宣教、药房窗口医嘱, 从而帮助社会大众提升合理用药认识, 合理的使用非处方药。目前对于抗感冒药物使用突出的问题是, 在许多社区药房中非处方药物存在滥用情况, 药师的指导非常有限。
综上所述,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基本清楚, 合理用药质量改进可以明显提升合理用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