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审视网络视听媒介在大学生价值观重塑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网络视听媒介中一部分价值扭曲与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寻找其作为流行文化的基本传播规律,探索网络视听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提升的具体途径: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认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重塑;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构建大思政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 网络视听媒介;价值观;重塑
在新技术、新应用的强力推动下,以在线直播、在线视频、网络视听、短视频等代表的网络视听媒介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地和思想集散地,并日益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网络视听媒介迎合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了其情感诉求。其所承载的流行文化要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但目前的网络视频媒介中,低俗、色情、造假等乱象成为其异化形式。“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被指存在未成年孕妇、未成年妈妈和未成年二胎妈妈主播;网络剧中大量存在“屌丝文化”“宅文化”“腐文化”“衰文化”等消极元素;“鬼畜”文化、弹幕低龄化等现象,背离传统文化,歪曲了大学生审美价值,弱化了大学生文化认同。这些网络视频媒介滋生大学生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影响了其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网络视听媒介是大学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互连网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兴起,作为互联网融媒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视听媒介快速发展,兼具了互联网、文艺、多元、多媒体等诸多特征,以在线直播、在线视频、网络视听、短视频等为代表,极大地丰富了视听节目内容的传输渠道。同时互联网+时代,会员业务和移动支付的兴起,网络视听媒介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和便捷化。
网络视听媒介是大学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网络文化也变得多样化,如爱豆文化、星座文化、御宅族文化、流行语文化、暴走漫画文化、字幕组文化、弹幕文化、動漫文化及各种风格的网络神曲等。这些大学生校园常见的流行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网络视听媒介中呈现。
大学生不仅是网络视听媒介的活跃追随者更是传播者。网络视听媒介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内容多元化、形式娱乐化、受众年轻化等特点。随着大学生网民规模的不断壮大,网络舆论场已发展成为重要舆论阵地。审视网络视听媒介在大学生价值观重塑中的作用,从网络视听媒介的运行机制、价值传播、生活影响中的一般规律中,探寻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重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视听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
网络视听媒介作为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流行文化的普遍特征,如受众的大众化、内容的世俗性、形式的娱乐化等特征。[1]正是这些特征的存在,网络视听媒介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满足了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愿望和纾解压力的需求,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判断、消费观念。其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网络视听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意义
网络视听媒介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传播过程中蕴含着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和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网络视听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重塑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视听媒介更新和丰富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网络视听媒介通过其海量的视听信息,传播多元的价值观念,迎合了当下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诉求。网络视听媒介以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受众多元等特点,走在了校园流行文化的前沿。网络视听媒介的内容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元素,传递了社会最前沿的思想观念,对于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接受活跃的大学生而言,符合了其立意标新的心理特征。在不同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了重新评价和思考。有助于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网络视听媒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网络视听媒介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具有前沿性特点,能紧扣时代的脉搏,反映了当下的时尚新潮流。大学生通过网络视听媒介,接受新观念,活跃思维,有助于其摆脱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和思维定式的束缚,有利于整合思维、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网络视听媒介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网络视听媒介形式娱乐化的特点非常契合大学生的文化情趣,有利于大学生排遣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缓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激发心理需求。网络视听媒介的大众化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普遍的审美情趣的诉求,适应了其现代化的生活理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网络视听媒介这有助于大学生积累和形成自身的文化品格。大学生通过网络视听媒介体验到的流行文化形态,使其更快捷的接触社会生态,更全面的接触社会,更全面的认知外面的世界。在体验过程中,大学生通过融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其自身的文化品格,促进自身社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网络视听媒介的广泛参与中,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个性,有助于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2、网络视听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消极意义
随意粗制滥造、低俗恶意传播、言论负面激化矛盾、哗众取宠释放不理性情绪等现象屡见不鲜,误导受众、混淆是非,导致部分网络视听节目的社会认可度较低。[2]例如,2018年4月,今日头条旗下“内涵段子”应用程序及公众号被广电总局永久关闭,原因是其传播了格调低俗的内容,是一种价值观导向不正的问题。凸显我国网络视听节目在内容认可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网络视听媒介追求点击率,靠噱头吸引观众,使得“廉价的笑声、娱乐至死的精神、无底线的炒作泛滥”,低俗、暴力、反社会等内容和镜头屡见不鲜,网络视听媒介自身也成了低俗内容的“传播者”。网络视听媒介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对大学生价值判断、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价值评估不完善,随意粗制滥造、低俗恶意传播、言论负面激化矛盾、哗众取宠释放不理性情绪等现象屡见不鲜;平庸化和娱乐化的倾向,矮化大学精神和大学生思想境界;败坏大学风气,如包装炒作明星子女,进而造成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助长了社会浮夸风气和游戏心态。如网络视听媒介中的“鬼畜”文化,不简单的是情绪表达的范畴。
网络视听媒介容易造成功利化的价值观。网络视听媒介传播的一部分流行文化鼓励个人成功,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日益薄弱,“改变了以往大学生个体被动的文化接收状态,在价值观念上正日益呈现出向个人本位、功利、现实偏移的倾向”。[3]
网络视听媒介弱化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内容特别丰富,但其核心是认同该文化所包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4]高校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区域,网络视听媒介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的载体,收到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传播了西方腐朽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极力鼓吹文化一体化,通过网络视听媒介推广他们的文化模式,将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包装为普世价值来推行他们的文化霸权主义。极大的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的弱化。
西方价值观念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如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推崇;日本动漫、韩流、美剧等渗透西方价值观的文化因素在大学生中的追捧;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消极的价值观念的泛滥,无时不反映着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弱化。要正视西方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冲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文化认同感教育中,营造一个崇德向善、润物无声的良好文化氛围。
网络视听媒介诱发了大学生感性化的价值观。网络视听媒介所承载的流行文化往往通过感官的冲击和震撼来吸引人,“吸引眼球”是时下网络视听媒介的共性特征,很少去叩问大学生的心灵;消费文化当道,简单和直观为表现形式,迎合大学生低层次的需求,从不关心深邃与教化;快餐式的娱乐方式,低俗、媚俗甚至以丑为美的泛滥,很少触及大学生的浮躁与焦虑。大学生面对网络视听媒介的直观性体验,忽视理性思维的锻炼和培养,沉迷于从各种感性的形象中获取感官感受,诱发大学生的感性化价值观,不利于理性思维锻炼和培养。
网络视听媒介滋生了大学生消费至上的价值观。在网络视听媒介的大众消费观念影响下,大学生在消费观上出现了及时行乐的心态。追求个性化的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主流。在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沉湎在低俗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中,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来暂时躲避日常生活的责任及自己的学业,传统的艰苦奋斗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巨大的挑战。[5]
网络视听媒介导致大学生价值选择功利化。网络视听媒介内容大众化的特点,现实性题材,影响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趋向于更加理性,容易造成功利化的价值选择趋势。如在学习上,以有用为原则,热衷于考证,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人际交往上,以实惠为原则,注重利益,忽视情感;在生活上,以享乐为原则,注重索取,忽视奉献和奋斗;在择业上,以利己为原则,注重自我发展,忽视国家需要和社会责任。[6]
三、强化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探索价值观重塑的具体路径
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在网络视听媒介中传播更能让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形式,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以流行文化的传播性、渗透性、消费性、效仿性为切入点,审视网络视听媒介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重塑中的作用。针对网络视听媒介中一部分价值扭曲与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寻找其作为流行文化的传播规律,探索提升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途径,为大学生价值观重塑提供借鉴。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重塑。坚持以“包容开放、去伪求真”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视听媒介,营造出能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和谐校园文化;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视听媒介信息化特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教育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摸索隐性教育模式,匡正人们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偏差,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发挥共青团思想引领作用。从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的维度去思考网络视听媒介的作用。聚焦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打造网络视听产品,提升大学生社会观察能力;在网络舆论斗争中要敢于直面问题,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重视媒介建设,提升直播平台等学生聚集的公共阵地的影响力;注重思想引领内容的传播方式和技巧,增强内容传播的专业性。
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载体,构建大思政的教育作用。在现有的思政教育载体的基础上,融合校园传统媒介同视听媒介,打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矩阵;以网络视听媒介为思政教育载体,公开高校各项思政教育活动,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培养校园网络视听媒介意见领袖通过同辈教育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舆论引导的说服力;创新一批学生自主运营网络视听媒介节目,贴近大学生生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吸收大众流行文化中的鲜活性与趣味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形成健康的情操与正确的审美意识,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基础。
四、结语
网络视听媒介是流行文化的重要载体,既蕴含着价值观,也承载着价值观,又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同时,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影响着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两者之间相互渗透,双向互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在流行文化盛行的时期,要对网络视听媒介积极接纳并尝试汲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教育有用的资源,实现网络视听媒介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性互动。在正确处理网络视听媒介与大学生价值观重塑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辨别能力。
【注 释】
[1] 黄成忠.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高教探索,2011(4)143.
[2] 苏晓暹.大融合背景下网络视听节目新发展趋势及长效机制分析[J].中国出版,2017(22)38.
[3] 姜华.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道德与文明,2007(4)84-85.
[4] 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106-109.
[5] 王旭.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34.
[6] 张畅,杨蕾.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09.
【作者简介】
尹文涛(198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