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交往的与日俱增,对外语专业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外语,在二外的学习过程中,同样不能局限于词汇和语法。文章以二外西班牙语教学为例,淺析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关键词:西班牙语教学 文化 导入
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将西班牙语开设成第二外语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考研竞争力,使其能够拓宽眼界,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或满足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择生条件。然而,二外课程普遍存在课时量安排少,排课时间受限,无语言环境等客观问题。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倍感压力,毕竟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培养零基础学生的西班牙语基础能力和自学能力绝非易事;再加上西班牙语本身语法复杂,词汇和句子变化繁多,教师往往会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以及翻译的练习而忽略文化的讲解和导入。然而,外语教学如果只注重字面忽略文化,讲授出来的语言是干涩的。学生虽然能说会写,但也会因为对文化的不了解造成交流障碍,极易在交际过程中犯错误或闹出笑话。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交往的与日俱增,社会需要的是高层次外语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外,还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高层次外语人才应该是符合型的、复语型的、国际化的。这也给二外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能单以语言作为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文化教学的导入。带领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利用文化讲解,开拓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能力,让“文化调解”替换单纯的翻译。此外,文化教学的导入还可以弥补语言学习带来的枯燥和乏味,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兴趣。
(一)扩展法。在二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词汇讲解时通过扩展词汇的例句、单词的变化、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同样建议将这一方法实施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单词或者课文时,拓展相关的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文化背景、词汇或句子使用的恰当场合、禁忌和习惯以及社交文化差异等。比如,在学到hola(你好)、buenos días(早上好)、qué tal (你好吗)等基础的问候语时,可以告诉学生在西语国家人们见面互相打招呼的方式,如西班牙男士之间握手和拥抱,女士之间拥抱施吻面礼,家人朋友间男女也可以施吻面礼;拉美人热情奔放,好朋友见面还可以多次施吻面礼。
除此之外,西语口语中打招呼时的称呼也是丰富多彩,充满文化特色。比如,西班牙年轻人在打招呼时会称呼对方mi tío,tío 本意是伯父、叔父或舅舅的意思,但是在这里要理解为年轻人口中的“哥们”。在热情的拉美西语国家,常常能听到的称呼有mi amor(爱人),mi querido(亲爱的),mi carino(宝贝)甚至 mi papá(爸爸),mi mamá(妈妈)等,此时不能直白地理解成字面意思,这些都是拉美西语国家很有特色的称呼方式,哪怕两个人互不相识,也可以依照对方的性别和年龄使用上述称呼语,如称呼对方mi amor,并没有调情之嫌,这样热情的称呼方式,无疑拉近两人的距离,显的关系没有那么生疏。
(二)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比,让学生最直观地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比如说,“谢谢”这个词在中国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好友之间可能很少使用,因为听起来客气,反而会让人产生关系疏远的感觉。而在西语国家gracias(谢谢)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哪怕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说一声gracias,这是最起码的礼节。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大家不会觉得有任何事情是理所应得的,哪怕是家人或者亲近的朋友之间的帮忙。还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时,当主人问需要点什么时,中国人常常会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但按照西语国家的习惯,你若真的想要,?大可不必推辞,说sí,por favor(好的,拜托了)。若不想要,只需回答一声no,?gracias(不用了,谢谢)就行了。这种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西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除外,比较法还可以用于对比中外文化的区别所体现出来的词汇和表达差异。汉语的一些词汇或表达,尤其是一些网络流行用语,在西班牙语中是没有相对应的单词表达此意义的,反之亦然。比如说,在西班牙语中,有一个短语hacer puente,它所表达的是西班牙人的一种习惯,当两个假期或节假日相邻的比较近的时候,可以忽略中间的工作日,直接连休。也就是说,假如周一到周三放假,周四周五正常上班,但是周六周天又休息的话,对于西班牙人来讲,整个这一周都是假期,不用上班工作。但是在中国因为没有这样的习惯,也就没有相对应的单词,我们只能按照字面意思把hacer puente翻译成“搭桥”。
(三)视频导入。使用视频进行文化教学,目的在于将西班牙或西语国家的文化直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了解、欣赏文化内容。同时,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视频,也会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教学节奏,增加学习语言的趣味性。比如说,弗拉门戈舞是西班牙两大国粹之一,在学习到flamenco这个词汇时,除了对这个舞蹈的来源、特点等信息做简单介绍外,不妨带着学生去观赏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们在舞者的击掌声、踏脚声和尖叫声中感受这一西班牙国粹的节奏、气氛还有热烈的场面。当然,除了flamenco,学习到有国家代表性的词汇时,如toreo(斗牛)、paella(西班牙海鲜饭),都可以试着准备一段简短的视频,让学生直观领略多彩的文化。
教师还可以播放西班牙新闻、旅游宣传片等视频,将西班牙的实时状况传播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西班牙的国计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有一个基本认识。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西班牙经典电影或者电视剧推荐给学生,例如通过《La serie “Isabel”(伊莎贝尔)》这部西班牙历史剧可以了解到十五世纪的西班牙,通过《Física o química (物理化学)》可以了解到西班牙年轻人的思想和生活模式。学生在观看电影、电视剧的同时,剧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穿着、建筑风格、交谈等内容都有助于了解这个国家,并且原声电影、电视剧对学生西班牙语的听力和表达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把文化教学的权利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再将课堂前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个人展示或着团队合作,所展示的成果也可以是多种多样,如利用PPT讲解西班牙或者其他西语国家的节日、美食、人物等;也可以准备西班牙语歌曲的演唱、音乐的演奏、舞蹈的表演;甚至西班牙语诗歌的朗诵等。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对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展示内容的不足做适当的补充。
(五)文化课的建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学生开设与西班牙语有关的文化类课程,例如内容涉及西班牙语国家概况、西班牙国家概况、拉美风情的通识类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異的灵活性,使学生得体地使用西班牙语,也能深刻、准确地理解西班牙语语言现象:使学生的思想内涵及思维方式建立在西方文化上,更好地与目的语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融合。文化类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系统地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不仅能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独立创新的意识。
语言是文化传播和交流最有力直接的工具,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二外课程中文化的导入是为了让学生不去片面地学习一门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拓宽知识面的同时,透彻地掌握和了解词汇、句子等使用的方法、习惯、禁忌等。同时,这也对二外教学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的知识结构外,还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目的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学生只有掌握文化背景才算学好一门外语。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最后,希望本文能够为二外西班牙语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曾婷媛.中学二外西班牙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路径研究[J].才智,2018,(06):53.
[2]陈佳佳.浅谈中学二外西班牙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06):23-26+107.
[3]王茹,刘新霞,王毅.浅议大学二外俄语教学与俄罗斯文化导入[J].企业导报,2012,(15):222-223.
(作者简介:杨博,硕士,北方民族大学, 助教,研究方向:西班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