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下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对策探析

2019-06-08 02:32张艺佳刘雪梅
祖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老年人

张艺佳 刘雪梅

摘要:当前社会保障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老年人除了需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更需要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本文对于社会保障下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老年人自身、子女和社会方面寻找原因,提出对策,并特别提到了为老年人创办专属报刊,希望以此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使他们享受更加健康和快乐的晚年生活。

关键词:社会保障   老年人   精神慰藉   专属报刊

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是指对老年人进行情感与心灵上的爱护与关心,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既来源于家庭也来自于社会。“孝道”在中华传统美德中被认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品质,要求子女既能够在经济上赡养父母,又能够在精神上关怀父母。老年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奉献了一生,当他们年老以后希望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因为此时只有家人才能够给他们带来最为真切的归属感与亲切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处于空虚状态,本文将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关对策以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问题的方法。

一、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的原因

(一)老年人自身方面的原因

老年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在思想上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这就造成了他们精神上的孤僻。如果子女缺乏对父母的关注,未能留意父母精神上的改变,就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对于离退休的老年人来说,其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衰退,精力与体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他们极容易患上一些慢性疾病。老年人得病以后,若非子女们及时得知且在身旁照料,老年人很少会主动接受及時治疗,而是一拖再拖,这样他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当老年人感受到来自身体的危险信号之后,其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变弱,主动追求精神慰藉的机会大幅度减少。此外,老年人在退休之后经济收入的减少也影响其生活质量,有些人还需要依靠自己的子女,这使得老年人在家庭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种心理落差极易引起老年人内心自卑等消极心理。身体与心理上产生的变化使老年人对幸福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对精神进行慰藉的能力也十分薄弱。

(二)老年人子女方面的原因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给与孩子过多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使得子女在尊老、爱老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传统的孝道对于子孙赡养老人的标准多为思想道德层面,而在硬性制度方面的约束较少,因此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精神上的关怀被忽略。其次,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子女们的工作以及自身生活状态也十分忙碌,如果双方居住的距离较远,子女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下一代上,从而导致子女陪伴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陪伴时间的缺乏必然会导致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难以得到真正的满足。此外,即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交流,但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较大代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共同语言也非常少,由生活环境差异所导致的隔阂会逐渐增大,这也使得父母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悲凉。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希望继续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关注。但是当前社会存在一种“老无所用”的观念,劳动力市场中缺乏专门适合老年人工作的岗位。虽然有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还想为社会发挥余力,但是由于“老无所用”观念的影响,老年人被埋没在家中,精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做不了。老年人会感觉自己失去了可以利用的价值,成为了弱势群体。这种想法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一种阻碍,这种阻碍对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利于老年人的进一步发展。退休后老年人那种曾经被人尊重与需要的活动在逐渐减少,交往的范围以及活动的空间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当他们有了情感交流的需求时却无处可以倾诉,这也造成了老年人内心的孤独,并且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压抑感。

二、改善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对策

(一)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赡养

老年人要学会自我精神上的赡养,能够从自我出发,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首先,老年人可以通过加入老年大学参与一些感兴趣的业余活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样能够分散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注意力。例如,一些生了病的老年人,当他们在精神上有了寄托之后就可以分散他们对于疾病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康复。再者,还可以鼓励老年人去参加一些志愿者的活动,这样也能够让老年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自身可以利用的价值,能够让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解决他们精神上的空虚。最后,老年人要加强身体锻炼,身体上有不舒服的时候及时就医,使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

(二)子女们要实践孝道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子女无法时刻待在父母的身边,但是子女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将照顾老人落到细微之处。首先,工作较忙的子女可以利用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对父母进行日常问候,实时了解父母的情况,这些关怀对于父母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其次,子女们还应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父母的需求和喜好,并投其所好,这样父母才能够更加欣喜。最后,子女与父母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才能够得到极大满足。

(三)社会要凸显“人性关怀”

社会方面应当重视关心老人、爱护老人的环境营造,尽可能地结合媒体方面的力量,将“孝道”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当前,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的场所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家庭与社会,社会主要指的是社区。因为老年人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大都是社区,所以社区需要利用其自身特点,广泛地发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为老年人的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资源,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老年人结交更多的朋友,提升老年人之间的凝聚力。社区街道可以针对老年人开展不同的活动,比如广场舞比赛、象棋比赛、摄影比赛等,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创办专属于老年人的报刊,鼓励老年人通过笔纸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让更多的老年人看到之后产生共鸣。

三、创办老年人专属报刊对于老年人精神生活的意义

为老年人创办专属报刊有助于实现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社区或者其他公益组织应承担起这项工作,并在社区范围内广泛传播。报刊板块内容涉及本地新闻、健康资讯、生活百科、劳务信息等方面,并鼓励老年人参与投稿。从实践中我们发现,为老年人创办专属报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满足老年人对信息获取的需求

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虽然智能手机已经逐渐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但是很多老年人在操作智能手机方面十分不熟练。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来获取信息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报刊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設立老年人专属报刊有助于满足老年人了解各类信息的需求,开发老年群体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二)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在对老年人精神生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呈现在报纸上的一些适合老年人从事的零散工作可以一定程度地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发挥余热。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征集投稿、人物专访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了表达自我、抒发情感、展示才能的平台,让老年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发声空间,从而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其价值感、存在感和幸福感。

四、结语

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与其自身、子女们以及社会的关怀都密不可分。老年人自身要加强自我修养,子女们要真正关心老人,同时,社会也要发挥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发挥余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老年人精神慰藉方面的问题,才能让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的安慰,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大连地区调研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65-66.

[2]范茜,周波.大城市近郊区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探析——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9):227-230.

[3]张凡丽,金红梅.农村丧偶老年女性精神慰藉缺失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07):35-36.

[4]陈盼盼.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间,2016,211(16).

[5]刘慧娟,孙赵跃,姜佳艺.基于O2O模式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体系建设构想[J].中国经贸导刊,2017,(02):80-81.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老年人噎食的预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脚之后该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