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创新能力是中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以后就业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从当前的中高职教育现状来看,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质量不高。本文在深入分析中高职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以机器人为载体的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策略。
关键词:机器人 中高职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培养
随着现代教育的完善与发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实现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构建现代创新能力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为载体,深入开展中高职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如何有效运用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载体,仍有待深入探索。机器人作为一种创新学习载体,对于提升学生参与度和代入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的发展,机器人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提升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综合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开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固守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注重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作用,导致课堂整体模式趋于老旧,无法满足当前中高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基于此,要想提升中高职创新能力综合教学效果,必须从教育理念入手,革新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血液,进而实现教育创新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思想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首要特点,由于学生思想不断丰富与多元,传统教育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开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中,一般教师都采取传统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独自开展的,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很难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力提升不够明显,在学习过程中也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综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之前,老师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然后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特点和创新能力学科教育内容,对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创新能力教学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存在实践与理论相互脱节的问题。
在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中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并且还有可能逐渐衍生出一定的问题。为了有效避免这些问题,在推动机器人发展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在保持中高职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多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区域特色为发展基础,这个相关教育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孵化园更好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中高职院校可以与当地其他院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在机器人园区的功能定位,项目指导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同时,高校应该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府在机器人创业园建设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积极与社会上的资源联合,发挥多方面的协同作用。积极与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园区建设注入全新的活力,也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整合相关行业资源,调动多方优势,提高园区的影响力。
在进行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的时候,不仅仅要从学生身上下功夫,还要对教师锻炼提升加以重视,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机器人等载体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很高教师都拥有深厚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没有机器人研发、应用实践经验,所以实践指导能力存在一定的短板,学校要鼓励教师走出课堂,融入到现代工业实践工作体系中,提升自身实践教学综合水平,利用實践机会检验自身理论体系,并且不断对自身的理论体系进行丰富和完善,提升综合实践教学水平,不断调整自身理论体系,更适应现代工作实践的需求,满足现代中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科学设置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机器人载体,对于提升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中高职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下,很多教师缺乏教学创新意识,虽然采用了机器人教育创新模式,但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学生也很难参与到现代科技教学体系中,如何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活动,真正融入到教学模式当中,是中高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新,要打开自身的眼界,通过互联网学习优秀课程设计的经验,有条件的学校也要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在机器人发展方面的成绩,将这些先进经验融入到教学模式当中,真正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根据本地中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进行本土化调整,提升教学创新的适应度,满足现代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发展需求。
在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机器人研究学习,要坚持“生本理念”的指导性的地位,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在传统的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中,由于这一教学内容大多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而且由于机器人应用于研究教学难度较高,很多教师都将精力放在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对较为被动,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组织开展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释放和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同时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将自身特点和优势展示给大家,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这也是现代中高职创新能力教学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高职教师在利用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能采取统一性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现个性化教育目标。毋庸置疑,如果單纯的灌输式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通过教育创新,选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模式,真正发挥机器人的特色载体作用,让学生自觉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对于实现中高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应用机器人载体开展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充分实现科技创新教育目标。
在开展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理念,实现整个工作体系的优化。在工作实践中,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既需要基础设备支撑,同时也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优化,通过创新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器人技术载体,实现现代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中高职教师进一步创新理念与方式,实现效能的全面优化。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信息与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利用,为教育工作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础。
机器人是培养中高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中高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机器人这一载体,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焦东良.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11):151-152.
[2]王理峰,丁润冲.科技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05):58-61.
[3]陈显冰.“机械科技创新小组”在中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就业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17,(20):236-237.
[4]丁艳青,张忠良,丁银.“互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46):214-215.
(作者简介:张文,单位: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面: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