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北京的四月正是樱花绽放、桃花吐艳的季节,阳光明媚、微风拂面,让人感觉惬意、悠闲。按照约定,记者来到包洪波的画室采访这位中央国家机关美协顾问、副主席,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世界和平大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著名画家。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丈二尺寸的挂在墙上还未完成的大画作,这让人感到诧异,难道画家在墙上作画?看着我们满眼的问号,包洪波笑了,我们的采访也就此开始。
“在墙上作画视野开阔,可以随时随地观察画作的整体布局。”包洪波释然一笑,“其实,是我的画案小,放不下这么大的画。”
“站着作画对画家的功底要求很高吧?要不所有的画家就都会站着画画了。”记者也诙谐地反问道。
“当然。伏案作画时,肘部是有支撑作用的。站着作画需要悬腕,并对腕部灌注力量,这样才能稳,才能‘挥洒自由。但是……”他话锋一转,幽默地扬扬手中的烟说,“站着作画最大的好处就是掉下的烟灰不会烧了画。”
接着,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因为伏案作画时,注意力都集中在画作上,虽然手中点着了烟,但是根本就没吸,于是,烟灰掉下来把完成的画烧了一个洞。
记者惋惜道:“那不白画了!”
“不白画。我用裱画的方式给裱上了。并且这幅画还得了大奖。我反而觉得,可能凡是被烧出洞的画都会得奖的吧!”
哈哈哈,我与如此幽默的画家一起笑了起来。
他一边与我说着话,一边将一本由《中国名家书画报》主办的,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巨匠之门》递了过来。
“巨匠!”好高的评价!这引起了记者强烈的关注力,急不可待地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翻开了画册……
的确,他的画作很有冲击力,立即抓住了记者的眼球:作品笔墨酣畅淋漓,浑厚华润,空灵飘逸,浓淡疏密,布局精巧。
从整体看,包洪波的作品不失传统绘画所特有的笔墨风格和审美构成,也有当代文化的综合素质,亦包含着浓郁的生活激情与时代气息,确实做到了“整肃中见韶秀,峻拔中显圆润”,匠心独运而又不露斧痕,给人以浑然天成、功夺造化、雄秀兼收的审美感受,不但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而且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还能看到米芾、龚贤、董源、巨然以及近代黄宾虹等山水大师笔墨精神对他的影响。
听着他的故事,看着他的作品,真的可以让人理解什么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了。也只有在這样的状态下,画出的作品才会直击灵魂,才会获大奖!
“包老师,这个写你文章的杨延文是谁?似乎很了解你呀!”记者指着书问。
“他是吴冠中的学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我曾经在北京画院高级创作班作为首届学生学习过,他是我的老师,且非常喜欢我的画,总拿我的画为以后的学生当范例。”
“难怪,他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记者点点头,念出了其中的一段,“细读包洪波作品,无不为他那全景式构图与技术的精致所折服,而构成意识与章法结构则成为画家的形式语言特点。他恰到好处地汲取中国文化‘和谐圆满‘山水清音的理念,将山水画的符号、笔墨‘转译为‘新家园的图式、语言,并力求达到局部精致与整体浑然的完美与统一。他极重视以实代虚的手法,虚实相间,营造幻境般的空间氛围,恰如其分地进行轻度渲染与留白,墨色交织,具有独特的韵味。从整体来看作品结构严谨不乏空灵,气韵古雅不乏清新。”
“包老师,你的老师对你有这么高的评价,实属不易,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吧?”合上书,记者问道。
“努力一定是不能少的。比如,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并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继续深造,考取广西艺术学院黄格胜老师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你知道,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尤其是做黄老师这样著名的画家的学生,要想毕业,一定要加倍努力才可以。但是,我认为仅靠努力也远远不够,其他因素也很重要。作品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性格、胸怀、修养和历练等,这些素养凝练于笔端,才能直抒胸臆,画出有精神气质的图画。同时,激情也很重要,用激情绘就的画卷才是高质量的。”
包洪波的回答有点让记者意外,绘画之外的因素决定了一幅作品的质量,这也应该是“独门武功”了。
“是不是遗传也很重要啊?我总觉得绘画需要天赋,需要那种写在基因里的能力。”
包洪波笑了:“你说的也应该是一个条件。我爷爷的爷爷就是明清时期的民间艺人。我父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我小时候,父亲的画满屋子都是,什么样的都有。我就临摹。父亲看了,说我有绘画天赋。在这种满屋子画的熏陶下,我也非常享受画画的感觉。”
“同时,我也比较幸运,除了受教于杨延文、黄格胜这样的大师外,我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王文芳先生,他是李可染、李苦禅的学生。”
听到这儿,我有点诧异,看来真是“名师出高徒”啊!难怪他得到过很多大奖。比如,1998年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赛获银奖;1999年中国美协、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主办的“跨世纪,庆回归”大赛获金奖;2011年4月,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民革中央画院举办的“庆祝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银奖等。
“包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问,有人说,小尺寸的画是画家的精华凝聚,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比大画好。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也不尽然。其实,大画是由小画组成的,大画可以是一层一层的,可以有多层山,多层树,每一层都可以是一幅小画。大画一步一景,一步一品味,一步一境界,整体上更有震撼力!”
听着包洪波的话,记者转身看着那幅挂在墙上的大画,慢慢体味着……的确,站在这幅张力弥漫、大气扑人的大画前,有一种渐渐入画的感觉,那古亭、老屋、奇树、怪石、斜云、飞瀑都活了起来,自己似乎也成了山水画中的闲人,正在体验着天人和谐、物我两忘,似幻、似仙、似梦之境地,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