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奕旻 郑全全 彭琳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在中国背景下验证对目标个体的热情和能力刻板印象是否存在西方背景下的放大效应。研究采用问卷与实验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操纵维度(热情或能力)与目标维度(能力或热情)的效价一致(均为积极)或不一致(操纵维度为消极,目标维度为积极),比较这两种条件下被试对目标维度的评分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无论操纵维度为热情还是能力,在不一致性条件下被试对目标维度的评价比一致条件下更极端,则存在放大效应,反之则为光环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背景下对目标个体的印象形成中更容易形成光环效应,而非放大效应。
关键词:热情;能力;放大效应;光环效应
1 引言
现有研究表明,人对他人或群体的知觉依赖于两大维度:热情与能力。热情维度是对知觉对象的意图感知,通常包含社交性和道德感两个子维度,热情高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是友好外向合作的[1]。能力维度则是对知觉对象实现该意图的能力的感知,以成就作为表现方式,能力高的人会被认为是勤奋干练果断的,如经常成为科学实验等专业项目的合伙人选。研究还表明,当社会性动物遭遇同种个体时,首先必须做出他人是朋友还是敌人的意图判断,然后再做出他人是否有能力实现其意图的判断(Fiske,Cuddy,Glick,&Xu,2002),因此热情和能力是人们进行印象形成和做出社会判断的两大基本维度[2]。
Yzerbyt,Provost 和 Corneille(2005)最早明确提出,在热情与能力这两个基本维度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补偿的负向关系,称为“补偿效应”[3]。具体地说,当知觉者察觉到两个社会目标在一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时,会在另一维度上进行负向的补偿,从而使两个社会目标形成反差[4]。研究者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负向关系。例如,教授群体通常被认为是能力较高而热情偏低的;而家庭主妇则是热情高而能力低的。根据补偿效应,又能引申出其它的现象,如影射效应和放大效应。这两者都适用于单一目标的情景。影射效应指的是,当只提供目标在某一维度上的积极或消极信息,被试会自动对另一维度进行消极或积极的影射[5]。类似地,放大效应是指当操纵一个维度使得两个维度效价不一致时,与效價一致相比,被试对目标维度的评价更放大、更极端。具体地,研究者采用印象形成的范式,让被试根据一系列人格特质对目标形成印象,发现当人格特质中呈现热情和能力效价不一致的词组时,对目标的评分会更极端[6]。
虽然补偿效应被很多学者所认可,尤其是存在群际比较时。但当不存在群际比较,也即对于单个目标的热情和能力关系进行评价,是否有同样的效应,还并未有定论。例如,Judd等人(2005)在一个研究实验中检验了单目标的补偿效应,结果未发现热情与能力存在负向关系,而通过相关分析,却发现这两个维度常常形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还有研究者创设了两个虚拟群体,分别被描述为具有高或低水平的能力,然后让被试对其在热情上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高能力组的热情评分要高于低能力组[4],也即呈现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得出整体印象。根据光环效应,热情和能力之间应该是一种正向关系,即当知觉对象被描述为具有一积极方面时,知觉者会认为其在另一维度上也具有较高水平。
目前国内对这类的补偿效应研究还很少,对放大效应的验证更是鲜有。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背景下是否能得出与从西方得出的对热情和能力关系结论,目前还未知,这是值得探索的。本研究的目的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验证西方印象形成研究中的放大效应,看看中国本土是否确实存在类似效应。
2 方法
2.1 被试
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浙江省宁波市对高中生及成年人发放了88份问卷。被试包含55名女性,33名男性,平均年龄为18.8±6.0)。研究采用2(操纵维度:热情或能力)×2(效价一致性:一致或不一致)的混合设计,其中操纵维度为被试间变量,效价一致性为被试内变量,每个被试都进行一致条件下和不一致条件下的印象评分,但是只接受热情和能力其中一个维度的操作。操作热情组包含49人(26名女性,23名男性),操作能力组包含39人(29名女性,10名男性)。
2.2程序和问卷测量
首先,被试被要求阅读五个描述陌生人“小A述的人格特征词,并对小A形成印象。在被操纵的维度为热情,也即在操作热情组中,四个描述热情的词在一致条件下效价均为积极的(热情,善良,善于交际,幽默)。描述能力的词也为积极的“有能力的”,该词语处在词语序列的中间位置;在不一致条件下,四个热情词语均为消极词(冷漠的,孤僻的,不善社交,易怒的),同样描述能力的积极词“有能力的”仍旧位于词组的中间。类似的,被操作的维度为能力组中,在一致条件下,词组由四个描述能力的积极词(有能力的,勤奋的,上进的,知识丰富的)和一个描述热情的积极词(“热情的”)构成,在不一致条件下由四个能力的消极词(能力低的,邋遢的,懒惰的,易分心的)和热情的积极词“热情的”构成,热情词语也都位于词组的中间位置。被试在阅读这些词后,先要简单写出对“小A出的印象(用于巩固形成的印象),然后对小A在随机排列的四个热情和四个能力的词语上做一个1-7的评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7代表完全同意。最后分别计算出热情与能力的总分。
3 结果
3.1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检验
由表1可知,当操纵的维度为热情时,被试对积极组的热情评分高于消极组的热情评分,差异达到显著,t(92)=9.47,p<.05,说明我们对热情的操纵是有效果的。此时,被试对效价一致组组的能力评分高于不一致组组的能力评分,差异达到显著,t(92)=2.16,p<.05,因此,放大效应在该维度上并不明显,反而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的评分上呈现光环效应。
当操纵的维度为能力时,被试对一致组的能力评分也高于不一致组的评分,差异达到显著,t(74)=2.03,p<.05,说明我们对能力的操纵也是有效果的。而且,被试对一致组的热情维度评分也高于对不一致组的热情评分,差异达到显著,t(76)=13.8,p<.05。因此,在该维度上放大效应也不明显,两个维度依然呈光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