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耘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际看,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极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保证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本次研究将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前言: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内容对于大多小学生相对复杂,无论在字词句或语法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问题,若教学中未能采取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考虑的主要内容,因此本文对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策略相关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生素材累积较少
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大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仍停留在以往的知识灌输层面,其直接导致学生在想象力、观察能力上均难以得到培养。具体写作中,因学生头脑中无丰富的素材,很难联想到生活实际,更无从谈及在写作能力上加强。同时,大多小学生因学习时间紧张,日常接触的好词佳句较少,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极为平淡,作文内容与生活实际完全脱离,文章给人苍白之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小学生在生活经验累积以及课外阅读方面均处于缺失状态,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1]。
(二)学生写作技巧不足
从部分小学生写作实际情况看,在写作技巧上也有一定不足表现,如写作内容脱离实、过于空洞。或在写作中对于部分事物的描述过于系统,许多细节内容被忽视,且缺乏针对性的描述。另外,在自然段划分上相对模糊,篇章整体混乱,甚至有偏题跑题情况。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原因归结于学生写作技巧不足,写作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学生写作兴趣缺失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但从写作教学活动实际看,大多学生学习中有明显的写作兴趣缺失表现,特别涉及部分写作语法知识,学生可能产生厌烦心理,认为语文知识学习过于困难,长此以往将失去学习动力。另外,教学中大多教师也未能采取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完全为追赶教学进度,采取机械性训练、知识灌输方法,学生兴趣难以提高[2]。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写作教学活动中,应立足于写作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如强化课外阅读与生活知识累积、注意写作中的有效指导,并在教学评价模式上改进。
(一)强化课外阅读与生活知识累积
针对当前小学生写作素材缺失问题,首先要求在课外阅读与生活知识累积上加强。其中在生活知识累积方面,日常生活中可鼓励学生多观察积累,如上学或放学在校车上观察一路风景或社会现象,积累生活点滴,保证写作中有内容可融入。另外,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中外名著,如《童年》、《名人传》等,或考虑在假期向学生推荐优秀作文书,如《小学生优秀作文》等,学生通过阅读,在理解其中知识内容的同时,很容易掌握写作技巧。或由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如何對人物、事件进行描述,从中汲取写作的方法。
(二)写作中的有效指导
学生写作学习中,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给予有效的指导,保证学生学做能力提升。如部分学生在标点符号上使用不当,可选择一句话或一篇短文,由学生分句,有针对性的训练标点符号如何使用。再如病句练习,教师可通过日常交际训练或阅读指导,告知学生正确语句顺序。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对帮助学生克服日常写作中的问题可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善写作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除因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外,学习评价也是主要影响因素。这种评价影响主要表现为,学生写作能力评价大多通过终结性评价模式实现,将成绩作为能力评价的唯一指标,学生写作学习中的努力表现很难得到肯定,更无从谈及提高写作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可考虑引入生成性评价模式,其强调结合学生课堂多方面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考试成绩等,切忌完全以成绩为标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防止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获得不良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活动中,达到写作能力培养的目标[3]。
结论:
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实际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立足于当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现状,如素材累积较少、写作技巧缺失以及学习兴趣缺失等,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改进策略,如强化课外阅读与生活知识累积、注意写作中的有效指导,并在教学评价模式上改进。这样才能使教学效果提高,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琦.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01):54.
[2][3]魏东伟.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J].学周刊,2018 (3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