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姜夔诗学在南宋诗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所创造的诗词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思想方面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对姜夔诗学的个性化审美风格、独具韵度的审美风格、“清空”、“骚雅”独特的审美风格进行解读,意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姜夔诗学体系的审美研究。
关键词:姜夔诗学体系;个性化;独具韵度;“清空”、“骚雅”;审美风格
作者简介:张莉,女,1985年生,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任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组织部长、党办主任、教师,本科学历,高校讲师职称,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2
前言:
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宋词热的兴起,学界对姜夔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学术研究成果中涉及姜夔的诗词及美学思想的有 17478 项,专门研究姜夔的成果有 531 项,但对姜夔的研究多集中在其诗词创作上,涉及到姜夔诗词作品的思想蕴含、艺术风格、词史地位以及词作与词序的参商互补问题等多个方面。而对姜夔诗学理论专著《白石道人诗说》及其艺术精神、美学思想在其诗词作品中的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多停留在其文艺观、艺术风格及作品风貌上。目前还没有专论姜夔诗学理论及其中蕴含的美学精神与艺术品格的专著,期刊论文虽偶有涉及姜夔美学思想,但也并未形成理论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姜夔人格精神与诗学体系感悟日深,因此重新对姜夔诗学思想进行梳理,建构姜夔诗学审美体系。
一、个性化的审美风格
从姜夔的经历来看,其曾经到过的地方及居住的场所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空间或者是社会空间,但这是从群体层面来看的,而就地理层面而言,则可以看成是地域空间。虽然不能将版图和场景丝毫不差地体现出来,然而文学研究可以充分借助作品时空视域进一步开拓视野,不然缺少这一基础的结论根本不会存在。在诗风转变的期间,姜夔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同多位诗人均有交往和联系,例如:萧德藻、尤袤和杨万里等,范成大和杨万里在南宋时期所倡导的诗词实践在当时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使姜夔的诗词创作及思想理念出现了变化[1]。与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并存的姜夔树立了独特的诗风,引导着江湖派的发展,所具有的诗歌艺术风貌同晚唐创作实践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其诗词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晚唐因素,所以可以认为杨万里诗词创作对姜夔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就姜夔自身的理念及取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南宋中后期间的诗词创作上彰显了突出个体色彩。针对诗歌创作而言,姜夔个体性色彩表现的比较明显,因为杨万里对其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姜夔也对唐代诗人陆龟蒙进行了借鉴,然而就诗歌面貌来看,很多诗歌同清代陆诗所具有的明白平易、写实性质特点又存在很大不同,例如:七言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对比陆龟蒙诗人的清新飘逸、旷远清幽的风格,姜夔所创作的诗歌韵味华美、格调谐婉高秀的特点更胜一筹。从这一角度来看,姜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媲美诗人杜牧,而且其也对杜牧表示出极深的敬佩、赞赏之情。《江湖诗派研究》的作者张宏生就对诗人姜夔进行了评价,表示其所创作的诗词《过德清》同《南陵道中》(杜牧)就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对此进行对照研究,此外很多人也针对这两首诗进行了对照研究,但是却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姜夔通常借鉴晚唐寂寥的风格特色来选取意象,并勾勒出残落的意境,《“秋花”的“晚香”—晚唐的诗歌美》的作者吴调公就强调晚唐诗歌存在悲剧性的特点,而在突出这种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就会借助凄凉寂寥的景色来烘托,表现悲剧美的艺术境界。
同宋诗中的人文意象相对比,姜夔侧重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和勾勒,其并不针对繁荣和色彩鲜艳的景色进行描写,而是专门选取寂寥和冷落的景色,例如:落叶、夕阳及西风等。这在姜夔所创造的诗词中非常常见,包括《次韵鹫鸯梅二首》中的“漠漠江南烟雨”和《除夜自石湖归菩溪》中的“长桥寂寞春寒夜”等等,共计七类的相似情境,表现出他与晚唐诗在审美趣味上的一种接近[2]。
同时,唐代诗歌的创作手段在姜夔的诗词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包括非常强调直觉方面的体验,在表现独具特色的诗歌韵律时会应用到情景互融的方式,或者运用情景互融的方式来实现主客统一的目的。文学家谬钺在唐宋诗词的评论方面有着极大的成就,其针对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进行了分析,表示该诗词有着深远的意境,将作者内心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虽然其借鉴了江西诗人的风格,但是不同于其他诗人的苦涩创作作品而言,姜夔的詩歌更加具有韵味。姜夔正因为同晚唐诗词创作风格相近,因此避免了江西诗人的创作弊端,使其成为南宋时期非常突出的一位成功诗人,艺术审美别具一格。
二、独具韵度的审美风格
姜夔的《白石道人诗说》具有飘逸、体面、浑厚及整体性强的特征,而且诗人的艺术审美最高境界也正是韵度飘逸、气象浑厚,而这一点在诗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诗人姜夔看来,韵度即为诗学领域中的生命主体所具有的气度,而气象即为生命主体的精神风貌,“韵”才是气象、韵度的核心所在。基于此,结合唐僧皎然撰写的《诗式》,其中强调在对诗歌创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标准就是意度、气象,要求诗词的深层意度、表面气势彼此统一,姜夔也持有相同的想法,认为俗才是浑厚的反义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诗人黄庭坚、苏轼的影响,这两位诗人将创作主体的内在修养、人格同气象进行了结合[3]。
姜夔同黄庭坚诗人均在语贵含蓄方面有着相同的观点,这借鉴了宋代理学观念。通过苏东坡的诗词意味深厚可以不断进行品味这一观点可以体现出姜夔的思想,黄庭坚诗学观念与苏轼二者的想法相类似。姜夔认为在创作诗歌时,要拥有具有含蓄意味的句子,同时也要考虑到整篇诗词的结构,含蓄的诗句意义非常关键,不仅要体现出句中余味的特点,还要拥有篇中余味的作用,这样创作的诗歌才是成功的和优秀的。在笔者看来,诗人姜夔对后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作用,能够学习其的诗歌创作技巧,对诗歌的字句、整体结构二者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协调。一个人的美不仅在于外表,还在于深层流露的气质和魅力,同样的道理,诗歌要想吸引人,一方面要拥有好的词语和句子,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在整体结构中体现出让人回味的韵味。在姜夔看来,诗歌语句中所彰显的余意、余味都能够让诗歌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作用。
《白石道人诗说》中就指出诗歌的含蓄韵味才是关键,要让语句透露出深远的意味,将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同意境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使二者相互融会贯通,这符合诗人苏轼的诗学思想,要求创作诗歌韵味无穷,所以姜夔的诗歌艺术审美特点比较独特。针对诗歌“辞不尽”与“意不穷”的情况,姜夔对其进行了划分,认为包括辞和意都不尽、意尽辞不尽、辞尽意不尽与辞意均尽四大类型。结合上述诗歌的几种意境表现手段,最终的效果都是达到余意和余味的效果,要像诗歌拥有的风味比较独特,就需要对表现手段进行合理的选取和运用。姜夔在诗说中所总结的观点,开辟了全新了诗歌意境分析的局面,通过全新的角度对诗歌的语句、篇章内的含义、韵味的体现方式进行了归纳,还要求诗歌的结尾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具有总结的作用,还要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这样才能巧妙的让人们回味无穷,体现出深远的意味,值得人们思考和沉思,从而使句尾成为诗歌的核心。
姜夔诗学中的“独具韵度”要求在体现诗歌创作风格特色的同时,还需要摆脱诗词本身的限制,追求一种超脱的韵味和意义。因为韵度飘逸和气象浑厚使诗人姜夔在创作诗歌过程中所秉承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而且还需要在整篇诗歌中注重整体结构,要求彰显出体面宏大的特点,这在诗人的诗学思想中有着深刻的表达。
创作文章同创作诗歌有着很多相同点,在姜夔看来,二者的章法、布局方面都要等到一种协调性,结构要完整,格局要匀称,而且要做到后送前紧的效果。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姜夔指出创作诗歌之所以比较困难,关键就在于创作的作者,如果作者没有拥有很好的学问、人格及品德,就必然无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诗人在具备以上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创作的诗歌具有气象、韵度,使诗歌具有深厚的韵味。
三、姜夔诗词具有“清空”、“骚雅”独特的审美风格
同南宋时期的辛派词人所创作的大境界完全不同,姜夔所创作的诗歌没有感慨生命壮美之情,然而其所创作的是个同样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姜夔具有的独特审美风格就在于其诗词的骚雅、清空的特点,所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对于“骚雅”的理解,南宋末期张炎、邓乔彬、沈祥龙等人均进行了解释,其中在张炎看来就是超凡脱俗的意趣,通过姜夔的诗词就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而《论姜夔词的骚雅》的作者邓乔彬也指出:《小雅》、《离骚》二者的有效融合之下形成的骚雅,要求语言文字不仅要平和雅正,而且还要蕴含深刻的政治批判或寄托,要充分体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政治理想和对国家的期盼,这样才算得上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论词随笔》的作者沈祥龙也对此进行了描述,体现出一种诗意超脱,悠然忘我的境界[4]。此外,在分析清空这一风格的过程中,张炎还将其同质实进行对照分析,认为诗歌尽可能的要清空,避免出现质实的现象,要体会事物的神理,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诗词境界,如果质实的话,就根本体现不出来这种画外的意境。
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姜夔将比兴、寄托、刻画心理、环境烘托及描绘形象等多种表现手法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对氛围进行渲染的时候还应用到联想、比喻、拟人等方式,使最终所呈现的艺术效果非常含蓄但是不锋芒毕露,创作出集刚健为骨、超妙为神和清冷为相于一体的风格,情景独具幽冷、平淡的特点。同黄庭坚的诗学观念相对比,姜夔不认为需要集合前人诗歌的精髓,创造出更加深远和超脱的意境,而是需要体现出一种诗词语言精练和明了的风格,要独辟蹊径,突出表现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地進行模仿。所以,姜夔就将江西诗法融入到诗词的创作过程中,对柳周词柔媚的特点进行了改变,融合了江西诗瘦硬的特征,并对强调思维能力在诗词创作中重要性的周邦彦观点进行了借鉴,创作出拥有清空风格的诗歌作品。姜夔所具有的艺术审美思想同独具清空风格特色的诗词作品实现了统一,彰显了其对超脱意境的追求。
结语:
从整体角度来看,诗人姜夔的创作风格、诗学观念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和作用。经过长期的诗词创作经验,姜夔提炼出诗学观念,结合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来看,能够得知其创作风格,可以透彻的分析姜夔诗学思想,剖析出深层的诗学内涵及意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甘松. 试论姜夔诗学观与其词创作之关系[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45-48.
[2]马婧. 姜夔诗学的审美探索[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2):56-58.
[3]甘松. 试论姜夔诗学观与其词创作之关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34-37.
[4]丁功谊. 杨万里对姜夔诗学思想的影响[J]. 文艺评论,2012(0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