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窑行》诗中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说的是景德镇的制瓷工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不仅带来了制瓷工艺,也带来了艺术修养和创新工艺。景德镇是国内外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古窑址。窑址反映了近7个世纪的制瓷技术,艺术及发展过程,被称为世界文化宝库。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油彩
清代,景德镇陶瓷进入鼎盛时代,是名列全国四大名镇之首。“瓷都”这一美誉也是由清廷所封。一直到今天,景德镇不仅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还是我国陶瓷产品最大的集散地。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瓷:青花、粉彩、色釉、新彩。粉彩尤其受人喜爱,它是继五彩、珐琅彩后又一创举。到了民国时期,陶瓷粉彩装饰长足发展,突破了过去的生硬呆板的陶瓷装饰形式,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的陶瓷工业有了巨大发展。青花、玲珑、色釉、粉彩、古彩、新彩、颜色釉窑变瓷、斗彩、油彩等一起运用到了陶瓷装饰上去,并成功地创造出了“水点”技法(1975年"水点技法被轻工部陶研所运用在了"7501"毛泽东用瓷上)使得传统工艺陶瓷流光溢彩。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的陶瓷多次在国内外屡获殊荣。
例如粉彩,粉彩绘画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在古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绘画工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釉上彩绘装饰技法。由于工艺流程比其他釉上彩绘复杂、细致、都要经过打图、拍图、画线、洗染近十道工序完成。而且还要受到一些国画技法的影响。
“新彩”清末时期称为洋彩,从国外转入的一种装饰绘画方法。新彩颜料是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730度--760度烧制完成,工艺简单。新彩烧成后不如粉彩光鲜亮丽,没有凹凸质感。粉彩的保质期要长于新彩。新彩烧成后没有像粉彩那样的玻璃制保护层。因此,保存年限也会少于粉彩。粉彩新彩都是在已烧成瓷器上用特定的顏料作画。经过600度--900度之间两次以上的焙烧而成的。
颜色釉窑变陶瓷分为高温、中温、低温。釉色已发展为100多种。是由多种金属氧化物呈现剂,颜色釉发色是根据窑火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实践中只有把握好各种釉料的变化才能调制出各种釉料的配方,创作出一幅幅色彩缤纷入目神奇的颜色釉作品。多变的艺术形式美令人回味无穷。
当今陶瓷彩绘不断创新,陶瓷艺术家们都在寻求新的别具一格的陶瓷绘画形式。东西方文化相融合将中国传统瓷绘融入世界大潮中去。油彩瓷艺就做出了一个成功的尝试。
油彩瓷艺顾名思义就是将西方的油画的质感、立体感与中国画的古朴典雅恢弘豪放,大气磅礴意境美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陶瓷画面形式美效果。说的容易做成难。经过十来年的探索上千次的试验,陶瓷燃料釉料配比反复的调整,绘画工具的不断创新,冲破传统观念束缚。不同色釉采取不同的配比。不同的画面需要采取不同的工具。油彩瓷艺不仅在技法上、低温色釉改良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创新。这种低温色釉油彩瓷艺新技法,即景德镇色料优势之大成。不仅发色稳定不易脱落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肌理效果。凹凸有致的立体视觉和手摸触感使得油彩陶瓷作品像是流动的诗歌立体的画卷。油彩陶瓷的试验成功为景德镇陶瓷绘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解决了一次烧制成功,永不褪色的两大历史难题。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任何种类的陶瓷绘画形式,都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材料性质由于烧制的温度不同,使用的颜料获取的制作工艺流程也不同。因材施艺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实施手法。
我在较长时间的油彩绘画实践中,对色彩的使用非常注重内心感悟与自然景物的融合意境。深远与粗犷恢弘的画面冲击力效果呈现。由于材质的日趋成熟,形成气势震撼,宏大的视觉效果。
在绘制的过程中对颜料的使用上就要做出不同的调整。比如:景物的主观感,突起部分,就要在颜料中添加厚度,相对温度也要提高。有些景物为了提高明暗,对比度。有的颜料里还要添加其它色料成分。工艺技法方面的调整都是陶瓷作品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说到釉下、釉中装饰陶瓷作品制作中,更为复杂。每一种美在材料的质地,肌理,色泽各方面,一定有极大差别。形成千差万别的工艺形式之美。装饰融合了两种以上的工艺形式之美。形成了多样的审美感受。新材料.新技法的不断发展景瀚油彩色釉全面突破了传统陶瓷绘画。综合材料的运用,多样的审美感日趋成熟。
高温色釉彩绘的作品令人惊叹,这批艺术家足以成为当今陶瓷绘画,工艺形式美的开拓者与引领者。
一.形式美的追求不在拘泥于审美模式后传统美学观,而更需要人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感的相适应推动着从传统流向现代转型。
二.形式美的表达对陶瓷材料本体艺术语言日益关注。有利于推动陶瓷绘画新材料,新技法的开发。新颖独特的材料工艺诞生了,大大提升了当今陶瓷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形式美促进了现代陶瓷绘画类型,风格,流动多样化。同时在绘画形式上也比其它载体绘画自由的多。中、西融合异彩纷呈。规模不断扩大。形式美的追求更加有利于当代陶瓷艺术家表达思想及意境。如果只有感悟思维,没有对形式美的把握,就是有再好的艺术理念也不会得到完美表达。陶瓷艺术家只有熟练地运用工艺与艺术语言进行形式美的表达才能够通过形式美将陶瓷作品的意境自我情感充分表现出来。
形式美是陶瓷绘画的最核心部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就是艺术与艺术形式的不断变换的发展史。所以我们每个做陶瓷艺术的艺术家都有责任用时代精神更新传统。用新的审美体系形式回报新时代。不忘初心,勇攀高峰!
参考文献:
[1]宁钢.守正创新,擦亮景德镇陶瓷文化靓丽名片[N].中国艺术报,2019-03-13 (008).
[2]景德镇古代陶瓷史略(之一)[J].陶瓷研究,2016,31 (S1):45-46.
[3].景德镇的前世今生[J].景德镇陶瓷,2016 (01):42.
作者简介:常炳华(1951.7)长春人,《中国油彩瓷艺》发明专利发明人,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吉林省民间文化艺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南昌理工学院美术学院客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