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刚
在中美贸易战走势起伏未定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对日本进行了高调访问,日方也是极尽地主之谊。但曲终人散,热络表象下日方对美方在贸易谈判上里外施压的胆战心惊跃然纸上。因为,在战后日美多轮贸易摩擦的较量中,日本饱尝了美国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政治外交夹杂军事多管齐下,即使对盟友也照样我行我素、毫不手软的霸道做派。以往一波又一波的贸易加害经历,让日本此次更不敢掉以轻心。
日本能从战争的废墟中再次拔地而起,创造“东亚经济奇迹”,既有美国出于冷战需要的扶持因素,也有日本战后的立国策略选择,更有勤劳的日本民众的奉献。但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赶超,综合实力的飙升,到20世纪后半叶,物美价廉的日本制造导致的贸易摩擦也让美国寝食难安,日本也由昔日的“被扶持”对象跌入“被打压”的对手行列。由于当年的美日贸易战几乎由美国一方发起,美国不仅通过启动“301条款”等歧视性法案直接或间接主导两国贸易走势,还时常夹杂国内政治因素以及遏制对手的通盘战略考量,从金融、高科技等其他领域下手。
因此,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纺织品摩擦”,七十年代的彩电、钢铁和汽车“交错大战”,八十年代的“汇率战”以及随后的“半导体战”,八九十年代的牛肉和柑橘大战,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日本被美国以签署《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等手段胁迫开放部分国内市场,进入了不得不以强制升级产业结构、扩大旨在规避关税的对外投资、开拓出口多元化目标及利用WTO规则寻求多边解决机制的“苦涩应对”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摩擦中维护了总体利益,但日本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一些传统制造业优势先后拱手送人。
逞强好胜的美国在美日贸易战中也并非完胜,过分限制日本制造带来政治、经济以及民意等一系列连锁后果。其一,无视贸易规则敲打竞争对手引发美日关系几度紧张,虽然日本碍于冷战结构和日美安保同盟大局无法彻底撕破脸,但由此出现了公开主张对美说“不”的声音,日本社会的厌美情绪潜滋暗长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二,粗暴干涉双边贸易乃至践踏公认的多边经贸准则,严重损害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和形象,美方在贸易上的霸凌做派成为日本及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的诱因。其三,标榜解决贸易失衡的冠冕堂皇口号后面,实则是在以封杀先进技术和产品,为本国逐渐失去竞争力的行业做最后的“保驾护航”。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靠包容和引进国际人才“发家致富”的美国作茧自缚,最后的结局不难预测。最后,美国国内普通消费者成为霸道贸易做派的无谓牺牲品,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自主减少对美汽车出口一项,就给美国消费者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成本攀升,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最后当然只能用脚投票去表达自己的愤懑。
过了这个夏天,日美贸易将开启最具博弈意义的新谈判周期,韧劲十足的日本人恐怕不会轻易伏地告饶,因为两国长达60余年贸易摩擦历史也让日本人逐渐认清了一个事实:与其缴械投降不如坚持到底,笑到最后的也许不一定是指望速战速决的美国。▲(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