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文
(作者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宣传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和全部工作的主题主线,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回望党的十八大,当时的世情、国情、党情纷繁复杂。从世情看,最大的问题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遏制我们的意图日益清晰,我们能否继续韬光养晦,如果不能,要如何应对美国的战略遏制。从国情看,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两位数下降为个位数,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改什么、怎么改难以达成共识;社会矛盾风险挑战增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从党情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样的世情、国情、党情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增加了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的。
现实中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创新,但理论创新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毛主席曾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了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形成了极其宝贵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运用这一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创新上的执着自信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治国等各领域,都提出新时代的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不是原地踏步、简单重复,不是脱离实际、凌空蹈虚,而是高瞻远瞩、恰如其分。最可贵的是,关于新时代怎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正确指引。在新时代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会脱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所涉及的领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中。这里面,对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都有原创性贡献。比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历史方位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历史使命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人民观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新发展理念”,从发展之道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总体方略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安全观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际战略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从改革观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建设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原创性贡献蕴含着真理力量,闪耀着思想光芒,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这是我们判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根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向未来,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未来的道路怎么走;二是今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如何化解风险;三是如何保证沿着正确的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可以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答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告诉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告诉我们,防范风险要一以贯之,既要警惕“黑天鹅”,又要防范“灰犀牛”,全党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就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我们可以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划时代的思想火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时代,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丝不苟地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做,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紧密结合起来,就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都能战胜,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都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