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何 兰
预习、学习、复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同等重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去学习,学生就容易接受知识而且不容易忘记知识。那么怎样做好预习工作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字词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不能流畅地通读全文,又如何知晓文章的意思呢?又如何去欣赏作者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呢?所以,对字词这项基本内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基础的字词学习是指学生要会读课文中的生僻字,会对每一个字进行组词,知道每一个字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知道某些重点词语的意思,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使用词语。例如在《沙漠中的绿洲》的学习中,这一课中的生僻字是茫、攀、摘、罩、碰、淋等。每一个字要学会组词,如茫然、攀岩、摘取、笼罩、碰撞、淋雨等,通过组词可以很好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下面是文章的重点成语: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绿树成荫: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情况复杂。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学生通晓这些意思之后,还要学会应用,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可以加入有关选词填空的题目,让学生学会在特殊的语境中去使用这些词语:1.____的高原湖泊,像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在“世界屋脊”上大放异彩。2.山坡上一片树林,枝叶茂密,_____,最美的植物要数梧桐了。3.在这块荒无人烟,_____,曾经产生过数次小范围的战斗。4.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公路铁路_____。5.村中水井中的水_____地流出。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想起来去使用这些词语,让文章的含金量提高,提高作文的分数。
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语文考试的试卷中,字词是第一类题型,由此可见字词的重要性。调查显示,这类题型很少有学生能够拿到满分。老师布置预习工作的时候强调这一点,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分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思维工具。它采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可以很清楚地展示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图像和颜色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思维导图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流程图,也可以是树状图或者是三角图等等。例如,《第一次拥抱母亲》这一节,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送母亲去医院,拥抱母亲之后发现母亲的体重很轻,回想过往发现了母亲对我浓厚的爱。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就可以对课文进行分段。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二到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四到五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分清段落之后需要分别概括每一部分的段落大意,然后根据刚才的划分就可以设计思维导图了。那么这一节的思维导图就可以这样设计:
图像有着非常直观的优点,看着流程图,文章的脉络就显得十分清晰,思维导图有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作用。在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我为什么会吃惊母亲很轻?”再次阅读课文就能知晓答案。“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我以为母亲的力气很大,其实则不然。”学生读到这里自己也会展开联想,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去体会作者感情。这样的阅读才真的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获得,有所成长。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一些卡通人物,给思维导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能否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检验学生是否清楚文章的脉络。给文章分段之后,学生更容易分清楚文章的详略,可以很好地概规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编者在编排课文的时候设置课后习题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它很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可是很多老师却不注重课后习题,往往课程和学案一讲完就结束了本课的学习,这就没有发挥出课后习题的作用。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2003年,“非典”到处肆虐,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位白衣战士身先士卒,抢救了无数条生命。自己却不慎染上病毒,但她将微笑留给了人们。她就是白衣战士——叶欣。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叶欣同志的事迹。课后题主要有两个题目:1.文中的“一个无情无悔的选择”具体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2.这段话反映了叶欣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这就是那个无情无悔的选择。白衣战士叶欣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有的时候为了拯救病人甚至无暇顾及家庭,从白衣战士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叶欣是一个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人。为了病人,她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尽到了一个医生应尽的本分。她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尊重她、纪念她。以上可以看出,课后习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回答,但是要回答全面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十分熟悉,能够十分全面地概括和分析全文。由此看来,课后习题能够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后习题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文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老师在布置预习工作的时候,就可以留意学生去思考课后习题,挖掘课后习题的深度,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用课后习题去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更好地开展学习,老师完全可以从完成导学案,记忆基础字词、绘制思维导图,熟练文章脉络、思考课后习题,开发学生思维这三个部分出发,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