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王法 江婷婷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大招商的决策部署和对贵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抢抓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贵阳市委决定举全市之力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29日,《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经贵阳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扩大开放合作是贵阳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
贯彻落实新时代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
体现省会城市责任担当的重大举措
推动贵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坚持扩大开放兴市、振兴实体强市、广聚人才旺市,以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为路径,突出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高水平开放,推动中高端制造,促进中高端消费,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全国中高端消费品制造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全省实施对外开放新征程中体现更大“省会担当”,在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更多“贵阳作为”。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成效初显。“四轮驱动”率先突破带动全市开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市进出口总额超过50亿美元,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增幅与全国平均增幅同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带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引进培育30家中高端制造和商贸服务领军企业,中高端消费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以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基本形成。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节点地位初步形成,对外贸易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全市进出口总额超过1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亿美元。以中高端制造为重点的实体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势头,新引进培育100家以上中高端制造和商贸服务领军企业,建成一批以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为特色的产业小镇,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以中高端制造为主体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
“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成效显著,形成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全市进出口总额500亿美元左右,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以上,“爽爽的贵阳·购物的天堂”的贵阳消费品牌和“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贵阳制造品牌初步形成,成为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
提升对外开放承载力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贵阳空间发展战略(2020—2035)》,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形成“一主一副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到2035年,聚集人口800—100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达800—1000平方公里。加快推动“一市三县”撤县(市)设市辖区,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和资源承载能力。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黔中开放共同体
大力面向欧洲开放
大力面向日韩开放
大力面向东盟和南亚开放
大力面向国内发达地区开放
打造一批国际中高端消费市场载体
打造一批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卖场和高品位智慧旅游商业街区
打造一批进口商品交易平台和O2O体验店
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走出去”
鼓励和支持开通农产品冷链班列
积极申请平行汽车贸易试点口岸,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引进一批国际中高端消费品品牌和产品
推动与国际高端知名品牌的合作
推动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合作
推动与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品牌的合作
推动与国际知名日用消费品品牌的合作
培育一批中高端大众消费品品牌和产业
提升一批产业链配套产品和产业
推进跨境旅游发展
聚焦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定位,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精心打造民俗文化展示景点,探索跨境茶旅融合、酒旅融合发展模式
建强综合性实体平台
高新开发区要打造引领贵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切实增强对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贵阳综保区要加快打造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桥头堡”
航空港经济区要建成富有特色高质量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把“数博大道”打造成为中国数谷核心区,永不落幕的“数博会”
各区(市、县)要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形成一批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小镇
做优交流性开放平台
发展国际性物流平台
体制创新
科技创新
人才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跨境股权投资
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配套加强项目支撑加强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