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债券市场在各监管部门、各市场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品种创新不断推进,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积极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和稳金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债券市场也面临一些风险和隐患,值得高度重视。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2018年的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19年工作安排。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下面,我结合当前债券市场发展和企业债券有关工作,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11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85万亿元,是2012年末(25万亿元)的3.4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和第二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债券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继续提高,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转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债券市场也需要“提质增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等目标任务,持续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持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重点规划,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稳定的、低成本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二是继续加大对社会民生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力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改善,包括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解决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三是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缓释风险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市场规模稳中有增、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核准企业债券225只8386.68亿元,保持债券规模基本稳定。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铁路、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厂房、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领域,包括支持优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重点规划的项目融资。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18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股市、债市、汇市等金融市场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债券市场上,具体表现为债券违约数量和违约规模均呈上升态势、一些高信用等级公司信用债券出现违约,债券市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在债券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加强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置制度,债券市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债券市场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稳定器”作用,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一是持續做好债券领域金融风险防控,重点防范债券违约风险、债券市场运行风险和债券领域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止债券市场风险与信贷市场、股票市场、汇率市场的风险共振,避免风险跨市场跨区域传染。二是加强债券市场监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债券监管部门与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风险处置制度。
一年来,我们着力防范企业债券领域地方债务风险,2018年2月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坚持控制地方隐性债务增量。同时,我们切实有效防控企业债券领域市场风险,建立了早识别、早预警的债券风险防控体系。总体来看,在企业债券存量4.9万亿元中,违约企业债券75.9亿元,占比约1.5‰,远低于2018年3季度末商业银行1.86%的不良贷款率水平。不管是增量还是存量,不管是违约只数还是违约规模,企业债券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最低水平。
持续加大对优质发行人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债券市场的改革创新稳妥推进。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不断扩大,“债券通”平稳运行,信用评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监管部门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共同推动了债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在企业债券领域,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债券发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2018年12月,为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债券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 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在开展优质企业债券融资试点近一年后,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为优化债券发行服务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基本原则,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深入开展企业债券发行核准“放管服”,明确了优质企业支持范围,优化了发行管理方式,将企业债券管理模式从“事前审核”转变为“负面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规范了企业信息披露要求,在严格防范风险的同时,鼓励优质发行人结合自身融资需求,更自主、高效地通过债券市场开展直接融资。《通知》发布后受到市场广泛好评,近期,市场发行出现好转,市场利率趋于下降。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核准优质企业债券21只,总金额为2908.4亿元,重点支持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电网建设及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及生态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坚持协同监管,持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在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发展改革委会同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债券市场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在债券发行管理、信息披露规则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执法工作的意见》,由证监会依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违法行为开展统一的执法工作,发展改革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企业债券的主管部门,同时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我们把企业债券事中事后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持续加强债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2018年,我们顺利完成了2017年度主承销商和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价,并于12月18日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将信用评价工作进一步常态化、规范化。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我们对连续三年位列前十位的主承销商和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公开表扬,对出现不诚信、不专业行为和不配合评价工作的主承销商予以公开点名批评,进一步督促主承销商和评级机构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各项工作。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挑战,我们要用“稳”来保障“进”,稳住阵脚、稳住基本面、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鼓励企业债券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是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市场化债转股、停车场等专项债券,研究基础设施、社会领域补短板组合融资支持方案,实现债券融资精准发力,有效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二是继续优化优质发行人债券发行服务,持续推动企业债券领域“放管服”工作,将债券发行主体扩展到更多的优质企业,特别是区域领先企业;地方发改部门要加大择优推荐力度,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进一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三是持续推进企业债券领域创新,加大企业债券对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融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水平。四是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企业债券对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促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此外,我们要继续打好企业债券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继续加大企业债券风险防控力度,加强风险防范和处置;持续做好与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债券管理部门的协同监管,加强企业债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管理,强化市场信用约束。
2019年,我們将与有关各方一道,共同推动债券市场繁荣发展,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打造一个更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债券市场。
责任编辑:廖雯雯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