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新趋势探讨

2019-06-05 03:5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互动性时效性设计者

张 静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一、引言

由于印刷和装订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现代书籍形态已基本趋于稳定。即便在造型上仍有圆形、三角形、心形等反常规造型书籍的设计,在装订方式上也有线装、活页装等方式的书籍存在,但都呈现出多页面逐页翻阅式的书籍形态。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精髓、适应现代审美需求,追求功能性和审美性二者之完美和谐,使阅读者获得精神和美感上的双重滋养,是书籍发展至今仍具生命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信息海量的多媒体传播时代,以纸张和铅字进行传递信息的业态,面临被更为具体的视像、触感、嗅觉、听觉等多元传播文化的猛烈冲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突破书籍形态固有模式的束缚,开拓书籍创新形态的再生,投身到创造和完善中国自身的新型书籍形态的实践中去。

二、书籍形态的设计应更注重互动性

互联网时代媒体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海量信息通过电子媒体以粗暴、快速、全方位的方式填满了新时代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图文并茂、声色共存、方便快捷是新媒体的特点,受此冲击,传统纸媒书籍的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流失了相当一部分的读者,众多出版社不得不在夹缝中谋生存,也相继采取了推出自己的电子书或电子杂志的方式,但收效甚微。

如何应对这些来自时代发展的冲击?一味的妄自菲薄是无用的,我们应当看到纸媒书籍具有新媒体书籍所不具备的优点。当我们翻阅书籍时,我们与纸张、与作者甚至与书籍设计者其实是存在着亲密联系的:翻阅时形成的“沙沙”声在静谧时分好似一首沉吟的曲子;纸张独特的质感和味道可以形成难忘的记忆;作者组织的文字会带领我们进入一个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时而泪目、时而高兴、感同身受;设计者可以用迂回、直接又或是千回百转的方式让我们领略书籍的整体美感。这种联系以往多为单向性的,即作者、设计者、出版方单向固定的输出,读者方是被动式的接受。如果我们能在互动性上取得突破,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更多的代入式体验,对互联网时代的纸媒书籍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设计与读者能产生互动的“互动书”可以从材料和翻阅方式上进行突破,如:翻阅时需要触碰按键,可以发出声音和气味;随着阅读的深入,需要读者进行谜题破解等才能进入下一章节的内容;附加转动的风车、轮子或贴上动物皮毛、挖洞、翻转、拼图等,兼具阅读和游戏的功能……在如同游戏互动的阅读中反复学习、加深印象,打破传统纸媒书籍单向输出的固有形态,加强读者与书籍的互动性。如图1所示,均为国外进口书籍,图1是《奇幻森林》一书的内页,直观且有趣的展示了书中刻画的森林中的奇妙景象,读者必须动手进行折叠才能观看文字,领略书中的奥妙。

图1 《奇幻森林》

如图2所示是《灰姑娘》一书的内页,幻想中的南瓜车通过带荧光的纸张有了具体的形象,书页的翻合还会带动南瓜车的行进……若想得到这些完美的形态,读者也需要有一双巧手参与进来。以上种种都是书籍互动性的具体措施,诚然,考虑到成本、印刷工艺、设计水平、面向受众等实际因素的制约,很多书籍设计者和出版社不敢也不能做这样的尝试,但固步自封是无益于发展的,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时代的洪流。

三、书籍设计应更多体现个性化和定制性

现代商品包装已经在根据销售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分,比如近年大火的“江小白”白酒,就是瞄准了乖张、性格叛逆的年轻人在高强度压力下的情感释放需求进行品牌整体包装与营销,硬生生的在白酒竞争激烈的市场里分得一杯羹。作为包装的一类,书籍设计在针对读者特性方面所做的研读仍然停留在年龄、性别分析阶段,没有进一步研究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的读者群之个性差异与核心诉求。其实读者与纸质书籍的接触过程可以延长到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书籍甚至可以作为艺术品存在,它是可以与读者之间形成亲密关系的,而书店里同名书籍众多,是什么让读者最终选择了那一本?无论是藏于金屋亦或是陋室,均在于书籍的设计形态与读者之喜好是否吻合。书籍还可以作为朋友间、亲人间、情人间此时此刻的感情见证,题上字、签上名送给对方珍藏。因此,对于书籍设计来说,文本千千万,读者万万千,设计者的艺术风格更是千差万别,然而面向读者的亲情创意、人性化设计和精美的工艺制作是一条不败的底线。

图2 《灰姑娘》

互联网对纸质书籍的冲击巨大,因网络电子书具有信息海量、时效性强等特点,与纸质书的市场较量似乎是具有一边倒的优势,有人惊呼纸质书籍将会被网络电子书所取代,然而事实却在惊呼声中走向反面——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字变成了传统的纸质书籍。一些原来只能发表于网络上的文学作品和论文专著,被独具慧眼的出版者转换为纸质书籍出版和发行,取得了较突出的经济效益。面对图书市场的种种诱惑,出版社对此是忐忑和迷惑的:这些在网上成为公共资源的文字做成有明码标价的图书是否还有读者?一些在网上成为公共资源的文字做成图书后确实有些卖得不错,作者也从此一举成名。而有些文本却卖不动,转眼间沉没于浩瀚书海,无声无息。由此看来一本书籍是否成功,与出版者和设计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具有个性化、独创性、互动性的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做到书籍设计的个性化和定制性?首先要对文本销售对象群体进行深入分析,从销售心理、购买行为偏好等方面深入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同时将书籍的互动性考虑进去:如准备几个不同风格的封面,读者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通过折叠、剪切、挖空等方式打造专属的个性化书籍;内页的设计可以采用阅读到某阶段之后,可用裁剪、挖出、折叠等方式获取专属的读书卡,既可作为书签使用也可作为贺卡送出;在制作之初就邀请读者群参与书籍形态的打造,如选择个性化的纸张和工艺进行DIY制作,加深购买者对该商品的沉浸度……这些精巧的设计对读者来说既能增添阅读的乐趣进而享受阅读,也能彰显书籍主人的审美品位,同时也加深了读者与书、读者与出版者之间的联系,对于塑造品牌忠诚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书籍设计应更注重时效性

书籍的出版即便从获得文本到正式出版,需要设计者的设计方案、经过文本的三审三校,获得书号才能发往印刷厂进行付印。印刷阶段需要出片、印中及印后处理,如果材料和工艺复杂的,印刷周期更加长,成本也因此居高不下。整个书籍出版的周期颇为漫长,有的甚至长达一年半载,这样的出版特性造成了书籍时效性较差的痛点,在面对充斥现代人碎片时间的网络文本的挑战时,纸质书往往力不从心。所以纸质书籍往往立足于抢占慢节奏的生活空间,而不得不舍弃了对碎片化时间的占领。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作为书籍出版者,仍然需要思考如何应对这样的大趋势,而不能仅仅是偏安一隅。

例如,在候车时、乘车时、等餐时等具有代表性的碎片时间段,虽然有的人选择游戏或者视频,但总有一些人群此时也需要文化精神的滋养,那么我们的书籍是否具有时效性、是否便于携带、是否能加深读者沉浸度、是否能在此时此刻提供某些帮助和支撑,显得非常重要。

时效性既是对文本处理速度有要求,也对工艺、材料有要求,其实更是对整个产业升级的要求。首先对文本的选择上要有前瞻性的把握,对工艺材料的选择及设计构思也应当更具备前瞻性,让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然后在各个环节尽量快速的反应,方能体现时效性。如一些面试技巧、职场关系处理、专业知识等内容的书籍,往往喜欢选择大32开或者小16开的开本,采用较厚的纸张印刷,非常不易于携带,而此类书籍往往是某些人群碎片时间的阅读首选,设计成口袋书更易于携带,文本可以归纳为图表的方式更易于针对问题进行查找,内页可以有选择的采取折页的方式进行内容的铺开,同时将互动化设计融入其中,可有效增强读者沉浸度,形成阅读习惯。

一本图书,读之有趣、抚之有感、嗅之有味、藏之有品,它既可以滋养我们的精神,又好似一个游戏可以参与其中,乐此不疲,以上种种,谓之好书。作为书籍设计者,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突破书籍形态固有模式的束缚,不断探索创造和完善新型书籍形态之路。

猜你喜欢
互动性时效性设计者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玩转表演
增强基层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