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乒
(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9)
高血压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急性发作时,患者短期内血压上升幅度大,部分患者可见心、脑、肾损伤,需给予妥善的护理,方可减轻病情,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指出,以个体化延续护理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确保血压稳定。本文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诊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观察了个体化延续护理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女=23/20,年龄(65.89±21.16)岁,病程(5.16±3.73)年,发病时间(2.58±1.00)h。对照组男/女=24/19,年龄(65.54±20.56)岁,病程(5.83±3.91)年,发病时间(2.72±1.15)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血压控制、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方法如下:(1)入院时:当急诊高血压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立即予以处理,并告知家属发病的原因、家庭处理方法、预防方法等知识,增强家属的预防意识与能力,降低再次发病率。(2)住院中:患者住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其文化水平,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例如:如患者文化水平低,则应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或为患者播放高血压相关的动画片,利用可视化的知识,增强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如患者文化水平尚可,护理人员可为其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嘱患者自行对知识进行学习。(3)出院时:当急诊高血压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需在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的同时,收集患者的姓名、性别、地址、联系电话、QQ或微信等信息,便于出院后予以健康教育。(4)住院后:当急诊高血压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护理人员可视联系的便利性,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例如:若患者具有使用微信的能力,护理人员需建立“高血压知识宣传群”,将患者加入群组之中,每日发布相关的知识,对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针对无法使用微信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家庭访视的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家访频率应以1月/次为主。此外,护理人员还可进入社区,召开社区宣传大会,从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出发,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完善教育内容,增强患者的自我干预能力,提高血压控制水平。
观察患者的血压(SBP、DBP)、健康知识得分(饮食、运动、用药、血压自我监测)、再次就诊率(1年内随访观察)等指标。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前 SBP(150.26±9.58)mmHg、DBP(110.80±4.76)mmHg,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 SBP (110.25±7.25)mmHg、DBP(82.36±3.84)mmHg,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1:
观察组饮食知识(95.81±2.49)分、运动(94.72±1.73)分、用药(90.66±2.18)分、监测(93.49±2.05)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
1年内,观察组患者再次就诊率为2.33%(1/43),对照组患者再次就诊率为 23.26%(10/4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血压指标对比(±s)
表1 血压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n)43 43护理前150.26±9.58 110.80±4.76护理后110.25±7.25 82.36±3.84护理前150.37±9.64 110.49±4.52护理后131.48±2.50 94.37±3.49 SBP(mmHg) DBP(mmHg)
表2 健康知识得分(±s)
表2 健康知识得分(±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P值饮食(分)95.81±2.49 80.19±3.16<0.05运动(分)94.72±1.73 82.33±2.24<0.05用药(分)90.66±2.18 84.17±3.04<0.05监测(分)93.49±2.05 83.50±1.40<0.05
急诊高血压患者入院后,需立即给予降压类药物,并及时予以抢救,以减小死亡风险[1]。抢救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态,迅速降低血压,提高治疗有效率。但因常规护理方法具有连续性差、统一性强的特点,患者出院后,极易因对高血压的预防与自我干预知识欠了解,而导致再次入院。此外,统一化的护理内容,同样无法适用于不同的高血压个体[2]。因此,采用常规方法对急诊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通常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研究发现,接受常规护理的高血压患者,护理后SBP(131.48±2.50)mmHg、DBP(94.37±3.49)mmHg,与护理前相比,血压小幅度降低。本组患者饮食知识(80.19±3.16)分、运动(82.33±2.24)分、用药(84.17±3.04)分、监测(83.50±1.40)分、1 年内再次就诊率为23.26%。该研究结果表明,疾病相关知识匮乏、自我干预能力低,或为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个体化延续护理,指详细分析不同高血压患者个体的特点,于入院时着手,将护理工作延续至患者出院后的一项护理模式[3]。将该模式应用到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可使常规护理方法存在的缺陷得到弥补。入院时及住院中,由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可增强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全面提高不同文化水平患者的自我干预能力[4]。出院时,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并获取患者的各项信息,可为延续护理的实施提供便利。待患者出院后,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微信”、“家庭访视”、“召开社区大会”等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使患者进一步掌握各项护理方法[5]。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后,患者饮食知识(95.81±2.49)分、运动(94.72±1.73)分、用药(90.66±2.18)分、监测(93.49±2.05)分,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健康教育效果更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强。因具备较强的自我护理能力,患者通常可依从用药,主动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血压控制情况通常较为良好。本文研究发现,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急诊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后,患者SBP(110.25±7.25)mmHg、DBP(82.36±3.84)mmHg,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血压大幅度下降,已基本处于正常水平,提示临床疗效值得肯定(P<0.05)。随访1年发现,1年内,该组患者再次就诊率为2.33%,与常规护理相比,再次就诊率更低,优势显著(P<0.05)。刘玉芹[6]在研究中,同样观察了个性化延续护理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护 理 后 , 患 者 SBP (117.28±11.11)mmHg、DBP(80.24±7.34)mmHg、满意度 98.46%。该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到急诊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降低血压指标,提高患者的各项知识掌握水平,预防再次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