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病人中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价值研究

2019-06-05 02:25郑莉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状况脑梗死急性

郑莉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九五临床部,福建莆田3511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特点,逐步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观察指标。发病因素和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均有重要关系,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极易促使大脑动脉堵塞、狭窄。有分析认为血清胱抑素C以及凝血指标在检测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价值,同时也为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1]。为提升患者对疾病认识,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以上两指标在检测中的价值,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73例,男36例,女37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15±2.16)岁;健康体检者 73例,男 37例,女36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3.26±2.04)岁。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有急性心、肾、肝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患者基础性信息无较大差异,可对比分析。

1.2 方 法

研究中所有对象均采用常用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ml,予以常规血清分离,同时确保转速为2500r/min做离心处理,持续时间控制在5min,血清分离之后选取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对患者血清胱抑素C实施检测,同时选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将所有患者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检测时所选取的仪器为全自动分析器,本研究操作中,所有人员均通过医院专业培训。

1.3 观察指标

(1)主要对比两组患者Fg(血浆纤维蛋白原)、PT(凝血酶原时间)、AT-Ⅲ(抗凝血酶)、和 CysC(血清胱抑素C),指标变化。(2)对比不同疾病种类检测结果,其中主要分析完全型脑梗死、进展型脑梗死状况。完全型主要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发病后6h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达高峰;进展型患者诊断标准:患者发病之后6h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达高峰。

1.4 统计学方法

现取SPSS23.0软件对所有检测人员进行数据分析,χ2检验患者计数资料[n(%)],以 t检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以及 CysC 指标数据(±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凝血功能和CysC检测结果

观察组化患者CysC以及凝血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可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 分析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各指标状况

对比进展性脑梗死患者Fg、CysC指标显著高于完全型患者;PT、AT-Ⅲ则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 2。

表1 对比患者各观察指标变化状况(±s)

表1 对比患者各观察指标变化状况(±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73 73 Fg(g/L)2.71±0.42 3.36±0.53 8.212 0.000 PT(s)20.49±3.14 15.37±2.67 10.613 0.000 AT-Ⅲ(s)83.64±2.34 65.19±1.76 53.838 0.000 CysC(mg/L)1.10±0.16 1.56±0.42 8.745 0.000

表2 对比各类型患者各观察指标变化状况(±s)

表2 对比各类型患者各观察指标变化状况(±s)

组别完全型脑梗死进展型脑梗死t值P值例数(n)73 73 Fg(g/L)2.57±0.50 3.27±0.45 8.891 0.000 PT(s)23.61±3.27 15.29±2.18 18.088 0.000 AT-Ⅲ(s)85.75±8.41 67.91±8.27 12.923 0.000 CysC(mg/L)1.38±0.41 1.72±0.47 4.658 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为脑部急性功能障碍造成脑部缺血、缺氧以及神经元损伤,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药物治主要以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神经为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主要分为中心坏死区以及四周半暗带,坏死区细胞多数已经死亡,缺血半暗带因侧支循环依然有部分神经元,若短时间可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即可挽救此区多数脑细胞,但由于细胞损伤可逆性有时间限制,因此多数损伤之后6h为最佳治疗时间,超过此时间短则会引发灌注损伤[2]。出现此种问题和自由基过度、瀑布式反应、兴奋氨基酸细胞毒性均有重要关系。

CysC为常见半胱胺酸蛋白酶,此种抑制剂可存在多数个体内,同时于体液、细胞内有广泛分布,主要储存于脑髓液、精液内。作为碱性糖基蛋白质,可于患者体内呈一定速率产生、代谢经肾小球过滤膜于曲小管位置分解、吸收,正常状况下可维持恒定,也可有效调节细胞内外蛋白质。由于该物质可自由通过肾小球过滤膜,因此有较强器官清除功能,在非肾病诊断时效果良好。血清内CysC含量可有效进行肾小球过滤预测,同时敏感性要显著高于血肌酐,为重要急性预后敏感性独立因子[3]。有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出现后患者前体组织蛋白酶会持续提升,继而间接造成CysC提升,且显著高于正常人体水平[4]。有研究将CysC水平高于正常人员主要为脑梗死抗凝血紊乱造成,继而影响脑部血液,使得脑组织血栓、坏死[5]。因此血清CysC以及凝血功能被认为是患者病情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CysC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该疾病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会随患者病情发展持续提升。因此可知,血清CysC与患者病情状况为正相关关系,临床可将该指标视为疾病评估标准。CysC于血管损伤以及炎性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内均有重要机制。综合其他学者研究报告,本次研究认为:脑梗发作前,患者血管已经出现病变,无论为动脉瘤、粥样硬化,均有蛋白酶异常状况,最终CysC为逐步提升趋势。对凝血指标检测分析发现,正常状况下抗凝机制处于平衡,病理变化则会严重影响平衡状况,使得患者发生血栓[6]。同时本次研究发现,此两个指标在检测上步骤较为简单,因此有检测准确度高的特点,因此患者采用本次研究方式和观察指标进行检测时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进展型脑梗死病情为逐步加重趋势,发病后6h至数天病情可持续发展,神经功能损伤也会持续恶化,整体预后效果较差且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由于此时患者各指标均处于活跃状况,因此存在血管损伤以及凝血功能紊乱的情况,同时也会造成脑卒中风险提升。本次研究的两个指标作为急性期患者干预处理指标,进而降低各种病态因素对患者产生影响。但本次研究中凝血指标在完全性患者疾病诊断中价值较小,但对进展性患者疾病诊断价值更高。

本次研究发现,进展性脑梗死患者Fg、CysC高于完全型患者,PT、AT-Ⅲ低于完全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知凝血功能指标和CysC对急性脑梗死有临床诊断价值,在此种疾病的两种类型诊断中,此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CysC和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对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对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猜你喜欢
状况脑梗死急性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