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红英 刘爱珍 王 磊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艾红英,王 磊);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刘爱珍)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多见于肥胖、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及高血压妇女[2],有研究显示其发病高峰年龄为55~60岁,50~70%在绝经后发病[3]。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旨在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61例。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化疗及雌孕激素治疗;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7.6±12.4)岁,其中≤50岁25例,>50岁36例;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标准[4]进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病理分期:Ⅰ期46例、Ⅱ期10例、Ⅲ期5例,组织分级:G1(高分化)31例、G2(中分化)26例、G3(低分化)4例;肌层浸润程度:肌层浸润深度≤1/2肌壁47例,肌层浸润深度>1/2肌壁14例;淋巴结转移:有11例、无50例。
选取同期行诊断性刮宫术经诊断为正常子宫内膜者30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56.7±13.2)岁。
1.2.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对6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者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剂盒及雌激素(estrogenic hormone,ER)、孕激素(progesterone,PR)抗体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采用SP法对石蜡切片进行染色、DAB显色、苏木精复染。每批染色均设立阴性对照(即用PBS液替代抗ER/PR单抗)。
1.2.2 判定标准 ER、PR均阳性表达于细胞核,以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将组织切片置于高倍镜下计数阳性细胞在同类细胞数目所占比例进行分级,阳性细胞≥10%为阳性表达;<10%为阴性表达,结果由2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判定。
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见表1。
表1 ER、PR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例,%)
≤50岁与>5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Ⅲ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高则ER、PR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肌层浸润程度≤1/2肌壁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程度>1/2肌壁(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见表2。
表2 ER、PR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注:①为Ⅰ与Ⅱ比较;②为Ⅱ与Ⅲ比较;③为Ⅲ与Ⅰ比较;④为G1与G2比较;⑤为G2与G3比较;⑥为G3与G1比较。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包括长期的宫颈发炎、破皮等损伤,拥有多名男性伴侣等,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有阴道异常出血、宫腔积液/积脓,到中晚期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长期的阴道出血可能会引发患者感染或继发贫血,晚期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可触及腹部包块等恶病质状态,在腹股沟或锁骨处出现淋巴结转移灶[5-6]。
女性生殖系统多个器官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所发生的肿瘤亦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属于其中的一种[7]。ER、PR主要存在于子宫、阴道、垂体等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组织细胞中,二者既有拮抗又有协同作用,孕期在血中上升曲线平行,孕末期达到高峰,分娩时在子宫的强有力收缩中,二者协同调节[8]。ER、PR通过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可激活靶细胞内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以完成对靶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9]。有研究[10]显示,发生癌变的性组织,ER、PR的表达会被抑制,表达率较正常健康人体低,与本研究中正常子宫内膜的ER、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结果一致。ER可促进血管及子宫内膜的增生,PR可刺激分化、使增生细胞发生凋亡、抑制癌变,子宫内膜中长期的ER、PR紊乱,会导致子宫内膜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生、病变,进而发展为肿瘤[11]。本研究结果显示,≤5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的阳性表达率略高于>50岁,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与魏丽军等[12]研究结果一致。在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面,本研究结果发现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III期,组织分化程度越高则ER、PR阳性表达率越高,肌层浸润程度≤1/2肌壁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肌层浸润程度>1/2肌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以上结果说明,ER、PR阳性表达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宫内膜癌患者癌变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ER、PR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密切相关,可对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