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燕,蔡 中,魏玉琴,王怀虎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中国传统射箭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丰富的内容渗透在政治经济、礼仪教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射箭的主题不断发生着变化。古代中原兴起射礼,有着文武相济、寓射于教,倡导和谐的文化精髓。对北方民族而言,弓箭影响更是深刻。从最早的匈奴到后期的蒙古、满、藏等诸多民族,均以“射”为基点,衍生出一系列文化内容。近代,由于社会变迁和西方运动的大量进入,使得我国传统射箭处于濒危状态。古代的射礼鲜为人知,射学理论缺乏研究,中国传统射箭也只保留在部分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自传到日本后,在神道教与禅学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弓道,它与剑道、茶道、书道并存于日本民族的各个方面(《礼记·射义》)。百年来,日本经历了比我们更加宏阔、更加深刻的现代化转型,也经历过西化思潮对传统的强烈冲击,但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反思,也是目前我国传统射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中国传统射箭的发明是史前人类智慧发展的一个标志,在远古时期成为最有效的狩猎、渔猎工具。在古代神话传说和岩石壁画石刻中看到早期人类十分推崇弓箭,在各种古文都记载“羿射九日”的神话传说。新石器时期,随着人类掌握弓箭、矛等工具,围猎、畜牧和作战都已逐渐成为岩石画中的主题,其射猎的场面呈多样性。
自夏商周开始,便有生子悬弓挂箭的传统。男儿一出生就要“设弧于门左”,国君世子出生,让“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春秋战国是新旧制度碰撞交替的时代,统治者将弓箭列为众兵之首,大力提倡全民习射。同时弓弩也得到了兵家的重视,定期开展以习射在内的各种军事训练。汉代时期,习射之风兴起,涌现许多射箭能手,在骑射著作和射艺理论方面硕果累累,射法和专著由一代射技大师主笔,风格特色各异,被后世广为流传。[1]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射箭活动得到了空前大规模的发展。在唐朝武则天设立的“武举制度”,就将射箭归类到考核制度中。宋代,射艺更为盛行,为推广射箭活动,对步射执弓、发矢、马射等射术均有文字说明和图解。明朝时期,统治者非常注重文武兼备的人才,将骑射作为学校内容,明朝官兵骑射娴熟、文儒之士善射者屡见不鲜。清朝时期,由于满族人入主中原,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活动也带入中原。历代帝王重视骑射,从康熙到嘉庆140年间经常举行“木兰秋狝”大典,以围猎为形式,开展政治、军事训练、经济开发、皇室教育等多项活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火药器的大量使用,弓箭丧失了其作战职能,但作为塑造民族勇武的一种军事教育方式,射箭比赛依旧在民间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因素使传统射箭始终停滞不前。近几年内,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传统弓射箭协会的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射箭泰斗徐开才先生、李淑兰女士和暨南大学马明达教授,将传统射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与传播,使传统射箭在改革开放时期翻开崭新的一页。
从《日本书纪》、《古事记》等书籍了解到,弥生时期出土的文物中对弓箭有一定的记载。日本弓道的盛行由中国唐代引入,唐王朝是公元7~9世纪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封建帝国,并对东亚诸国有着深远影响。当时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传统射箭技术便随之东传日本。从日本奈良时代中期到平安时代,受中国儒教文化的影响颇深,礼法的形成作为宫中仪式开始举行射礼的盛典。自镰仓末期直迄室町幕府是日本弓道革新时期,在后醍醐天皇时代,经由小笠原贞宗等人确立了弓术、马术礼法的标准。此后的将军家更以小笠原氏的弓马术礼节为范,一直延续到德川时代。
明治时期武家社会崩溃与政府倾向欧化,明治12~14年皆十分盛行飞马竞射与犬追物的活动。大正、昭和年代,弓道被纳入中学以上学校的正式体育课程与社团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由文省部主导弓道以体能训练科武道身份,赋予实际作战的意义。昭和26年日本战败解除禁令,弓道被获准以学校社团活动名义复兴,纳入高中体育正规课程。[2]弓道在近年的发展中,成立全日本弓道联盟组织,在国内举办不同级别的赛事。同时,以外派教练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与传播,受到大家的推崇与喜爱。
通过对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发展历程及推广模式的对比,分析得出:
一是在射箭项目的起源上,中国早于日本,并且对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是两国射箭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中国传统射箭除了战争兵器、狩猎工具之外,还受到中国《礼记·射义》等的洗礼,逐渐由武射演绎成不以杀伐为目的、饮酒竞射的射礼文化,以求达到精神上的修养。而强弓精箭一直是日本人为了生计所用的最强杀伤武器。
表1 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发展历程及推广模式对比
三是从推广模式看出,中国传统射箭未能像日本弓道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但在近年的各大赛中呈上升趋势,主要赛事有APCC、ACAC、以地域为主的全国传统射箭锦标赛、邀请赛、全国大学生传统射箭锦标赛等。尤其自2015年以来,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就已将传统射箭作为民族项目进行高校范围内的推广,使大学生通过学习传统射箭,真正去体悟传统项目所蕴含在其中的运动乐趣和文化魅力。日本弓道发展及推广模式呈多元化,以高中设置弓道课程、国外外派教练和弓道馆形式进行传播,以段位制激励习射者不断进取,实现自我。这些举措为弓道走出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2.1.1中国射箭礼仪
射礼是中国传统射箭中最有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将竞争与揖让、勇猛与雅致、体行与变思巧妙地糅合交织在一起,在漫漫历史进程中,不仅传承着射箭的风俗,更发挥着强化常伦规范、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中国的射箭礼仪在西周时期获得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以人为宗、以德为本”伦理框架。为了维护这种典制,周王朝的统治者极力推行一套体制,突出“遵礼”和以“礼”治天下,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其中“射礼”在国家统治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上起天子、下至低级官吏,根据不同官职地位进行各种层次的射礼。按照等级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周王权威的至上性决定了射礼的全国性。[3]
近代,传统射箭由最初的射礼文化逐渐转变为竞技赛场的礼节。从全国各地和高校大学生传统射箭比赛中看出,目前只有高校比赛行射箭礼节,分别为:射前礼、射毕礼、礼候礼。三种礼节表示对习射之事的尊重、对候和裁判人员的敬重,其他射箭比赛并未明确规定。
2.1.2中国传统射箭服装护具
中国传统射箭的服装护具并未有统一的规定,如蒙古族、藏族服饰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射,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满族服饰以旗装为主,上身长袍外罩对襟马褂,下身裤腿扎青色腿带,脚上皮靴,展现出满族人的威武。锡伯族作为我国射猎民族,喜用青、灰、兰、棕等颜色,上身左右开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下着散腿长裤,脚穿布靴,头戴笠帽。汉族服装比较多样化,因比赛需要多数人以现代宽松运动装为主,个别参赛选手会选择汉式服装来体现汉民族特色。
扳指和护臂是传统射箭中重要的配置。在拉弓时佩戴扳指可以保护手指并减少手指运动量,并且有助于准确释放弓弦。最早的扳指通常采用牛角、象牙、玉石等材料。随着时代变迁,射箭扳指逐渐以铁质、铜质、人工玉石材料来制作。护臂是为了避免弓弦打到小臂而采用的保护设备,多以皮质、皮革材料为主,以松紧圈来固定稳定性。习射者练习时,右手撒放弓弦回弹容易产生扫臂,为了保护持弓臂和动作的统一稳定,护臂是传统射箭中必不可少的佩戴护具。
2.2.1日本弓道礼仪
日本弓道最大的魅力是对礼仪文化的挚爱。这源于日本弓道对和谐与道德的追求,也与日本民族崇尚礼仪的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弓道在吸取了原始各种礼仪之后,受中国礼仪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礼仪体系。在习射时,要求射手提高技术技能,掌握弓道的各种礼节,并贯穿于生活、工作等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目前,日本弓道在习射时的礼节有:坐射礼和立射礼两种。基本体式有“四姿八势”四姿:站姿、稍息、坐姿、垫脚坐姿;八势:站立、落座、步法、中停转向、步行转向、坐姿转型、行李、作揖。基本体式是弓道在射前射后坐立进退的前提步骤,在习射时不但要求射手具有较高的射箭技能,还要求射手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4]
2.2.2日本弓道服装护具
日本对弓道服饰的要求较为讲究,练习时有专用的弓道服。“全日本弓道联盟”主办大会指定道服为:白色上衣,下身为和服裤裙、腰带、短布袜。男士要求腰部衬板的开缝裤裙,女士为呈黑色或藏青开缝裤裙。为了便于习射,弓道服必须系腰带。另外在男女长裙上,后背脊椎或容易弯曲的部位必须附有腰片。其目的是为了预防射手颈部及腰部动作变形。使射手能下意识地注意到它,使习射动作保持一致。
手套是日本弓道中重要的配置,习射时为了防止手指受到损伤设计而成。手套分为两种:软帽子和硬帽子。硬帽子又分为三手套、四手套和多手套;护胸是女性在习射中的护具,目的是用来保护胸部在射箭的瞬间不被弓弦蹭刮,对射箭不会造成妨碍。因日本弓拉距较大,护胸在女性习射时必不可少。[5]
表2 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礼仪、服装护具的对比
通过两国射箭项目礼仪、服装护具的对比,分析得出:我国虽是礼仪之邦,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传统射箭礼仪方面未能展现出大国本色。因为民族地域原因,服装不统一、颜色呈多样化。日本弓道在基础设备方面比较完善,礼仪方面较为讲究,它沿袭了传统礼节,无论在日本现实社会还是在弓道礼节中,日本人已经将礼节作为一项严格的道德标准。日本弓道“坐射礼”、“立射礼”及“四姿八势”的要求,反映出项目的完整性突出了民族特色;服装方面以本国和服为基础,根据技术需要改良成统一的弓道服,这样的礼仪服装反映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状态,规范中国传统射箭基础设备势在必行。
传统射箭的弓是由动物的筋、角与竹、木等天然材料通过天然胶复合粘接而成。传统弓分为:竹木弓、角弓、现代传统弓三种,其长度各不相同。三种弓不包含任何延伸器材、瞄准标记和辅助设备。箭杆、箭尾使用竹、木、角、骨等天然材料;箭头金属制作,箭羽使用天然材质或羽毛。弓弦采用不同颜色的材质,可安装护弦线保护拉弓的手指。
根据地域特色,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在比赛时采用“萨仁靶”,全靶直径45厘米,分别由黑、蓝、黄、绿、红五种颜色组成。全国大学生射箭锦标赛采用正方形“候靶”,“候”的大小为80厘米正方形(白色区域),内有40厘米的正方框(黑色区域)称为“鹄”;鹄内有20厘米的正方框(红色区域)称为“正”;正内有6厘米的正方框(黄色区域)称为“的”。国内传统射箭锦标赛采用正方形草靶,最新四色十环靶纸。比赛时分近、远两种距离。近距离为80cm靶纸,远距离为122cm靶纸。中心红色区域为10、9、8三个环值,黄色区域为7、6两个环值,蓝色区域为5、4、3,白色区域为2、1两个环值。
场地在展现文化及交流技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射箭除了俱乐部在室内开展以外,大多数都在室外进行。最初的传统射箭场地没有完全规定,场地的大小根据比赛距离而决定。在近几年的全国射箭比赛中,青海、内蒙等少数民族地区均以草原牧场为射箭场地,全国射箭锦标赛和大学生比赛场地均以田径场为主。
目前,日本所使用传统弓是上古年间所流传下来的和弓。和弓由竹或木制再加以鳔组装而成。和弓较长,与国外其他弓型有较大的区别,长度大约2.2米,具有“上长下短”的特点。使用者持弓的部位是弓的下弧部分,长度比例是全弓的三分之一。由于和弓的造型特殊,习射者必须具有精确和高水平的技术。和弓种类较多,有丸木弓、三枚打弓、四方竹弓、竹木复合弓胎弓。除了竹木复合弓胎弓,其他几种都是实战用弓。和弓在箭上采用竹木白箭杆,箭羽历代沿用白鹭和老鹰的羽毛,这样的箭发出去才能有其良好的飞行路线,击中靶心。[6]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箭靶其目的在于修炼或竞技。目前,竞技用的箭靶为圆形草靶,近距离靶纸为36cm、24cm、18cm;颜色分白、红、绿。远距离为158cm、122cm、100cm、80cm;颜色有黑、白圈交替共五环的靶纸。
日本弓道场地从上古时期就以室外射场为主。到了近代,射场大部分位于室内向南或向东的方位,习射场地便有南向引弓的说法。从科学角度来看,南北朝向的习射场地能够使室内采光比较充足,向南或向东的方位就更加适合习射。
表3 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器械、箭靶、场地的对比
通过两国射箭技术中器械、箭靶、场地的对比,分析得出:中国传统射箭从器械形制、箭靶、场地都缺少规范性,弓的尺寸没有完全统一,这与不同民族地域特色有较大关系。日本和弓是全球弓箭中最长,符合黄金比例较为完美的弓型。在制作上以竹片为主要材料,竹制材料的弓型更能适应日本岛国海洋地域生活,因此竹制和弓结合本国特色成为日本人得心应手的射杀兵器。箭靶方面日本弓道选择圆形草靶,这种箭靶更能提高射手的技术技能水平。日本弓道延伸中国帝王的思想,场地选择坐北朝南方位的习射场,这样的场地采光较好,有利于射手们技能的发挥,凸显出日本国对传统思想的热衷。
传统射箭发展至今,在技术层面只有徐开才先生编著的《射艺》教程。徐先生将射箭的基本技术概括为“射法十二式”。内容包括:静心、站立、搭箭、握弓、钩弦、转头举弓、开弓、靠弦、瞄准、撒放、动作暂留、收势。[7]在起射前,习射者必须聚精会神,排除心中杂念,保持意念专一、轻松舒适的境界才能射好每一支箭。当一切准备就绪,习射者以站立势开始搭箭,左手握于弓部中段,以推为主,以握为辅。转头举弓时,双肩及身体的平面与目标成一条直线;开弓靠弦保持连续性,以平衡功的张力拉到规定位置。一般有大架、中架、小架三种;随后中心点——箭头——弓身——侧的边缘——眼睛,形成弓的瞄准基线。以钩弦点为中心,右手采用蒙古式快速撒手放箭。在动作结束后,继续保持停留的状态,放弓使身体恢复到站立姿势。
中国传统射箭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核心内容,追求“射以观德”的崇高境界。通过比射来培养人后天之德,将射箭作为人全面发展、人格修养的途径之一。射箭时先要“正诸己”,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出现“发而不中”的局面,这时候就要“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内观自省,戒骄戒躁、达到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的目的。[8]
在小笠原清信编著的《弓道》书籍中可以了解到,日本弓道将技术分为“射法八节”。内容包括:踏脚、造胴、备弓、举弓、拉弦、会、箭离弦、残身。[2]在起射时,两脚外撇成60度,箭靶必须和双脚大拇指呈直线;两手位于腰部,将弓弦最下端置于膝部,重心移至两腿中间;身体正面持弓,上箭并将弓弦下端置于左膝,右拳轻放右腹部,平静调整气息;然后以正面上举或斜面上举的动作,在胸部匀速开弓达到满弓状态;静待发射时机,一鼓作气扩胸发箭;箭发射出去后不改变动作,在身心恢复平静后,慢慢放弓收势。
日本弓道以“真、善、美”为修习最高目标,“真”即“真弓不虚”,在射箭时如何箭无虚发、笔直地正中目标,是弓道探求真实的一面。“善”指的是弓道的伦理性,即“不争”、与弓达到合二为一的平常心镜。“美”是指弓道的射礼,弓道的庄严和人在寻求弓道时的心境,要求达到美与力量的结合。
表4 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技术技法的对比
通过两国射箭项目技术的对比,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射箭技术方面各有千秋,值得相互借鉴:
一是中国传统射箭有骑射和站射两种射姿,因场地和赛制要求,一般采用站射。日本弓道有骑射、坐射、站射三种。坐射在近距离习射时采用,其余两种跟中国传统射箭并无太大区别。
二是技术层面来看,中国传统射箭为了保持力量均衡,手握弓部中段。根据南北方地域的不同,南方人多以大架为主,北方人则采用中架和小架。蒙古族和藏族因身体素质的原因,弓的磅数普遍偏大,因此小架稳定性好,也是提高成绩和射准的最佳选择。日本弓道握弓的方式较为特殊,这是为了防止弓身断裂和增加反弹而多年摸索尝试的结果。
中日两国射箭理念具有相似处,传统射箭秉承中国儒学思想,在射箭过程中做到谦虚有德,尊重有礼。对“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必须具有遇到困难,解决问题、自我检讨的思想观念。弓道所追求真理真相,通过射法之上的射行,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中国传统射箭根据不同赛事决定其竞赛规则。内蒙古等地采用“萨仁靶”规则,项目分为: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专业组为30m,业余组为20m.每人发射3轮、每轮5支箭,共15支箭。全国大学生传统射箭锦标赛则采用“候靶”规则,项目分为:男女个人赛、团体赛,混合团体淘汰赛。比赛采用两人一靶交替发射。男子距离为40m、30m、20m;女子距离为30m、20m、15m.四矢为一组,每个距离射三番、共十二矢。全国传统射箭锦标赛沿用现代弓比赛规则,
项目分为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赛制为计分环胜制。比赛也是采用两人一靶交替发射。比赛有近、远距离,女子近距离为20m、30m;远距离为40m、50m;男子近距离为30m、40m,远距离为50m、60m.为确保比赛中射手能够发挥出技术水平,也避免轮换交替时对箭支造成追尾损坏,近距离要求每人发射3支箭来确保安全。远距离要求每人发射6支箭,以确保比赛时出现脱靶、串射等现象而造成的失分。
在竞赛中是否中靶是关键环节。当射手射出箭以后,记分员采用由高到低的方式记分,碰到反弹箭和突发情况时,执行裁判以竞赛规则为准则进行现场处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日本弓道采用《全日本弓道联盟竞赛规则》,此规则在1991年修订完成。规则有总则、竞赛种类、竞赛区分、竞赛办法等方面的内容。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赛制采用评分制、中靶制、记分制。评分制是评分裁判按照射手的射箭给分、评价并以最高分者为第一。中靶制以中靶决定胜负,以中靶数多者为第一;记分制是以靶心所描绘出的圆形而区分的部位先行决定分数,以中箭数的分数记分,总分高者为第一。[9]
日本弓道无论是全国赛还是其他比赛,在竞赛形式上一人一靶,单独发射箭支。竞赛距离分远、近两种。近距离:28m,在弓道馆内进行;远距离:60m,在室外进行。在竞赛发射箭支上,每位射手规定2支或4支箭发射,这与日本观念中“双数”的和谐、吉祥的寓意是分不开的。
表5 中国传统射箭、日本弓道竞赛规则的对比
中国传统射箭和日本弓道在赛制、竞赛形式、射程、发射箭支有所不同:传统射箭采用记分环胜制(以全国锦标赛为例),在比赛中两人一靶,交替发射。
日本弓道赛制相对多样化,比赛时根据状况可以交换使用。这种赛制不但体现出传统竞赛的公平公正性,而且凸显出弓道赛制的完善性。弓道一人一靶的竞赛形式有利于射手技术的发挥,射手在一人靶位可以不受外界干扰,较好地调整心态,认真地思考和明确射箭的目的及意义,将弓道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射箭发展至今,存在较多的外在制约因素。第一,虽然在近年内相关部门对传统射箭文化及竞赛进行全面推广与普及。但从发展来看,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和个别高校开展传统射箭课程之外,并没有详细规划发展策略,制定统一的发展方向。第二,社会各界人士对传统射箭项目未能熟知,只是存在理论等层面的认知,对射箭的强身健体等功效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第三,国内民众对传统射箭缺少积极性,大家对传统射箭关注度不够,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导致传统射箭发展速度缓慢。
中国传统射箭在发展中,存在自我建设和完善乏力的弊病。第一,射箭礼仪未能体现出我国文化内涵,礼节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影响了礼仪贯穿“始终”的理念。第二,传统射箭比赛服装不统一,未能更好地展现出项目特色。第三,传统射箭没有规范的比赛场地,以草原或田径场为主,显示不出项目的正规性。第四,传统射箭技术体系不够规范,理论体系虽内容丰富,但未能与技术实践紧密结合。第五,竞赛规则不够完善,赛制比较单一,在竞赛中两人一靶不太合理,影响射手技术发挥等问题。
两国传统射箭作为民族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日本弓道起源于中国,受禅宗思想与神学的影响,在上千年的衍变中将射礼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禅味十足、耐人寻味。它所表现出的文化思想、哲学底蕴等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其科学性在于规范的基础设备、合理的竞赛规则;其现代性在于形式多样的推广模式和较强的观赏性。因此,对比研究日本弓道的发展,对于振兴中国传统射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