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方璇,吴兴陆
(嘉兴学院 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1)
景德镇自立镇以来就以瓷器闻名于世。自唐代置务设镇,到宋代,尤其是真宗年间,景德镇的影青瓷洁白无瑕,深受皇帝赏识,并由此以皇帝年号改镇立名,“景德”二字沿用千年至今。元朝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已相当成熟,全国制瓷工业开始向景德镇集中。明朝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制瓷中心,产品多次跟随郑和走向世界。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景德镇制瓷工业趋于鼎盛,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制瓷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之后,景德镇的瓷器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传统特色和独特风格。
1840年,鸦片战争过后,景德镇陶瓷产业生产日渐衰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长期以来的军阀混战,使得景德镇的制瓷工业雪上加霜,很多工艺就此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并一度获得国家各项政策支持,1978年,中共中央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景德镇陶瓷产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由于经营体制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一些国营老厂销声匿迹;国内其他产瓷区的崛起使得景德镇当地相关人才流失等。但是从总体上看,景德镇陶瓷产业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产品技术创新难以突破、生产设备老化等。
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小作坊成为最常见的经营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景德镇原有的十大瓷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纷纷采用承包、租赁的形式经营,但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十大瓷厂先后改组重建,直接后果就是出现了大量的个体陶瓷家庭作坊。这些小作坊普遍存在着产能不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等特点,然而这些陶瓷家庭小作坊却遍布景德镇市各个城乡角落。
其次,产业结构偏向陈设艺术瓷,陶瓷发展缓慢。在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景德镇原有的陶瓷国营老厂先后解体,很多产业工人面临下岗的困境,在实施承包租赁等经营形式后,很多原有的技术工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片面地认为陈设艺术瓷利润高、市场大,进而转投陈设艺术瓷,加之政府部门的引导,景德镇陶瓷产业已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产瓷区。
最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减退。烧制陶瓷所必须的优质原料--高岭土,随着多年的开采,景德镇这一自然资源已所剩无几,原料供应基本靠外地进口,直接后果就是生产生本居高不下。随着国内其他产瓷区的崛起,景德镇的人力资源优势也逐渐消失。据悉,景德镇陶瓷大学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接近4000人,但能够留下来并从事陶瓷行业的不到5%,很多艺术大师也逐渐转向外地发展,人才流失导致景德镇陶瓷产品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活力下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失正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振兴的重要障碍。
景德镇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千年瓷都”,陶瓷产业的窑火千年不熄,其中必然有它的生存之道。诚然,在国内陶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陶瓷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更是景德镇闻名于世的根源所在。因此,要想让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恢复往日的辉煌,就必须要走科学发展道路。
2.1.1 历史悠久,陶瓷文化氛围浓重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其陶瓷生产历史可追溯至“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先辈用他们巧夺天工的陶瓷生产工艺手法成就景德镇“千年瓷都”的称号,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景德镇这个名字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响亮的品牌和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作为千年的瓷都,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氛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具有深厚的人文陶瓷文化,这里有明清瓷业建筑,还可以再现古代手工制瓷工艺的整个过程;雕塑瓷厂则以周末集市为特色,以各种手工制瓷和创意DIY陶瓷令很多游客流连忘返,其中大部分店铺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制瓷的乐趣并感受浓厚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加之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等一众教育机构,更是彰显了景德镇无与伦比的人文陶瓷文化。可以说,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如今,景德镇都具有非常好的陶瓷文化氛围。
2.1.2 较为完善的陶瓷生产设施
改革开放以后,瓷都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虽然不及其他地区,但是经过近四十的发展,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调查显示见表1。
表1 景德镇陶瓷所占比重Tab.1 Percentage of Jingdezhen ceramic output
由上表可以看出,景德镇陶瓷总产值稳步增长,陶瓷产值所占比重虽然在下降,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说明景德镇陶瓷基础设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2.1.3 旅游资源带来的市场优势
景德镇市内著名景区有古窑民俗陶瓷文化博览中心、浮梁县古县衙、瑶里古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加之浓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为景德镇吸引了众多的外来游客,无形中也为景德镇陶瓷的生产销售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景德镇比邻浙江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人居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浙江游客提供了便利,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发展陶瓷最好的推动力。
2.2.1 管理思想缺乏创新意识
景德镇作为陶瓷老大哥的思想,成为陶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思想观念滞后还表现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在产品上,景德镇陶瓷产品大同小异,产品雷同化、相似化太过严重,模仿的痕迹也非常明显,导致陶瓷产品差异化不明显,也就失去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景德镇很多传统的制瓷工艺早已失传,即便是最近几十年出现的工匠,也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者下岗、或者放弃陶瓷行业另谋出路,也由此使得景德镇陶瓷的技术创新停滞不前;在营销模式上,景德镇陶瓷产品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各种展销会的产品销售,另一种是大中型陶瓷企业的销售代理,资料显示,这两种销售方式占据了景德镇陶瓷产品销售份额的80%以上。然而问题在于,产品展销会并不能把销量稳定在某个层次,而大中型陶瓷企业的销售代理,又会涉及到价格折扣、渠道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来看,这两种销售方式都有自己的弊端。
2.2.2 自然资源优势不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高岭村瓷土资源的日益枯竭,瓷土的供应难以为继。而其他产瓷区却利用自身资本优势,从外地进口瓷土资源,从而使产品更具有竞争活力。
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后,很多技术工人下岗赋闲在家,还有一部分工人到龄退休,这就使得人才结构出现了断层。而最近几年来,景德镇陶瓷生产又偏重于陈设艺术瓷,忽视了陶瓷的生产,而这两个行业收入差距又太过悬殊,从而使得一部分有技术的陶瓷生产工人转而投向艺术瓷。同时,随着国内佛山、醴陵、潮州等制瓷基地的兴起,景德镇陶瓷的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生存条件,大都去往这些地区。如此种种,景德镇虽有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等诸多陶瓷教育机构,但终究掩盖不了人才流失的事实。
2.2.3 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设备投入不够
景德镇作为老资格陶瓷生产区,大部分生产设备陈旧。自1985年以来,景德镇对陶瓷生产设备的固定投入仅仅只有9000多万元,而唐山市对陶瓷工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是景德镇的20倍以上,更不说作为全国最大的产瓷区佛山市了。生产设备的老化又会带来诸如瓷土资源利用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设备维护费用增加等问题。如此恶性循环,只会使陶瓷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竞争活力。
2.2.4 陶瓷品牌意识缺乏、缺乏龙头企业
景德镇陶瓷作坊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景德镇的陶瓷品牌为数不多。反观佛山市,鹰牌卫浴、东鹏瓷砖、蒙娜丽莎等都是国内一线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其它中小企业才会纷纷效仿、学习其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久而久之就会发生产业集聚效应,而与陶瓷相关的配套产业诸如坐便器软管、角阀、玻璃胶等产业就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然而,景德镇恰恰缺乏这一特色。
2.2.5 陶瓷品贸易市场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景德镇陶瓷品交易市场有景瀚陶瓷城、金昌利陶瓷大市场、国贸陶瓷城、陶瓷大世界四个较为专业的陶瓷品交易市场。其中景瀚陶瓷城是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星级最高档的,但坐落在市中心的景瀚陶瓷城客流量确实少之又少;金昌利在景瀚旁边,看起来像是景瀚的陪衬,本身占地面积就很小,又有很多店铺常年关闭;国贸陶瓷城则更为简单,就是一个露天的陶瓷品交易市场,很多陶瓷饰品就摆在店铺外面,管理上也是极为松懈;陶瓷大世界问题就更明显了,单车道,客流量少,大小店铺与公寓住宅区连为一体,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陶瓷产品交易市场。
2.3.1 国家政策的扶持
进入21世纪,景德镇获准在本市组建国家陶瓷科技工程中心,国家各项关于振兴景德镇陶瓷的政策不断发布,红叶陶瓷更是成为国务院御用陶瓷。与此同时,景德镇各级政府也都开始招商引资,为景德镇陶瓷的振兴规划了具体的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强调建设高新技术陶瓷产业园,目前,景德镇就有3个陶瓷科技园。针对景德镇陶瓷大学以及江西省陶瓷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市政府先后出台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以及免息政策等,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比如雕塑瓷厂以及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等。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使得景德镇陶瓷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3.2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景德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如古窑民俗陶瓷文化博览区、瑶里古镇的原始森林、天河谷、梅岭峡谷、蝶恋谷、浮梁县古县衙等,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对景德镇陶瓷产业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2.3.3 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为陶瓷产业带来的机遇是不可抗拒的,目前景德镇已经开始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了,景德镇昌南电子商务中心的落成以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反映了景德镇已经做好了迎接电商经济的准备。
2.4.1 来自其他产瓷区的竞争
就目前的形式分析,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国内市场上不占优势,在南方有广东佛山的建筑卫生陶瓷、潮州陶瓷生产基地以及福建省德化陶瓷生产基地,北有河北唐山卫生陶瓷生产基地和山东淄博陶瓷生产基地,中部则有湖南醴陵陶瓷,这些地区生产的陶瓷几乎瓜分了中国陶瓷市场的80%。所以说,景德镇的陶瓷想要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是非常困难的,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有充足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2.4.2 国内陶瓷行业的萎缩
2012年2月,欧盟对中国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后决定对中国陶瓷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涉案金额高达7.13亿美元,直接导致我国陶瓷产业的急剧萎缩。来看下我国最近几年来陶瓷的数据分析见表2、表3、表4。
表2 2005-2012年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Tab.2 Total ceramic industrial output of 2005-2012
表3 2005-2011年陶瓷企业主要指标统计Tab.3 Main statistics of ceramic enterprisese during 2005-2011
表4 2005-2012年陶瓷制品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Tab.4 Sales revenue of ceramic products during 2005-2012
从以上数据中可很明显的得出以下结论:首先2005-2011年我国陶瓷总产值是在稳定中增长的,2012年的增长率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只有一个百分点,直接原因就是以欧盟为首,包括墨西哥、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说明我国陶瓷对出口的依赖性很大,而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则会直接影响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其次,从2005年至2012年的陶瓷产业销售收入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12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前几年相比明显下降了很多,国际市场的惨淡导致我国陶瓷产业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滑;最后,从2005年-2011年的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要指标可以看出,2011年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与前一年相比均有下滑,2012年佛山陶瓷企业出现的工厂倒闭浪潮等都说明了国内陶瓷产业的不景气。
综上所述,国际市场的不稳定、国内陶瓷行业的萎缩都是景德镇发展陶瓷产业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纵观整个佛山市陶瓷行业的发展历程,其基本模式为:引进外资、资本的原始积累→产业集聚、降低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景德镇虽然不具备佛山比邻港澳的地理位置,但是也有着自身最独特的优势。据统计,2015年景德镇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陈设艺术瓷122.61亿元,占总产值的36.6%。陈设艺术瓷是景德镇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尤其是近些年来,景德镇市政府一直倡导发展这一产业。因此,景德镇陶瓷产业可以效仿佛山市吸引外资的经验,利用景德镇陈设艺术瓷的资金慢慢改造陶瓷产业结构。首先是政府部门要做好引导,比如出台一些投资陶瓷产业的优惠政策,成立专门的陶瓷产业发展部门,设立陶瓷产业改造专项资金等。其次,利用景德镇陶瓷大学知名校友的影响力大力宣传景德镇陶瓷产业,尤其是在佛山地区,佛山陶瓷企业众多,陶大校友又大都汇集于此,宣传工作到位才有可能吸引到资金。最后,利用景德镇“千年瓷都”的称号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提出政策申请,希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和政策上的支持。
表5 近三年来景德镇市旅游数据统计Tab.5 Tourism statistics of Jingdezhen in recent three years
唐山市陶瓷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在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新的市场变化时,我们一定不能故步自封,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变革。因此,一定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破除陈旧的“瓷都老大哥”、“皇帝女儿不愁嫁”等思想因素,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敢于创新要体现在人才利用创新、产品开发创新、技术改革创新等方面;勇于变革则要求从政府到企业都要有一种敢于剖析自我的勇气,在面对自身不合理的生产结构、组织机构、管理结构时能够深刻认识,并及时作出改变。
旅游经济正在成为景德镇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景德镇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陶瓷文化旅游资源。据数据显示见表5。
从表中不难看出,景德镇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各项指标均稳步增长,其中景德镇仅在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320.15万次,同比增长20.4%,旅游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31.28%。由此可见,旅游业正在为“瓷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如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把陶瓷产业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在景区开设与陶瓷有关的作品展示、DIY创意设计、现场绘画、烧制等环节;还可以打造有陶瓷特色的景区,像雕塑瓷厂就可以着重发展陶瓷饰品、杯具、餐具等;古窑景区则可以根据游客的特点开设一些比较高档的陶瓷产品的店铺。旅游经济是景德镇发展陶瓷最有利的优势,利用旅游业带动陶瓷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打造“瓷都”旅游经济特色,而且可以很好地避免与国内其他陶瓷产地的短兵相接,从而实现双赢。
首先,利用景德镇陶瓷教育机构众多的优势,做好人才的思想培养工作,对在校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时常举办一些陶瓷作品展,陶瓷创意大赛等,要让在校大学生感受到政府和学校的关心、支持等。其次,对于景德镇本地从事陶瓷产业的技术工人给予优惠政策,比如赠与一些诸如“市劳动模范、创业先锋”的称号,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行业补贴等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最后,针对以前赋闲在家的陶瓷产业工人,可以大胆启用,聘请其来做技术指导并实施对人才的培养工作。这个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只有做好了人才保障工作,“瓷都”陶瓷产业才有恢复往昔辉煌的的希望。
截止2015年,佛山市有超过600家陶瓷企业涉足电商平台,唐山市也制订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网络陶瓷的政策,2013年举办的第十六届唐山市陶瓷博览会首次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经济为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景德镇陶瓷产业亦是如此。昌南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陶瓷电商运营中心在发展陶瓷线上销售时,可以借鉴佛山市、唐山市的经验:首先,把景德镇陶瓷网上销售平台整合起来,防止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已“瓷都”名义招摇撞骗;其次,利用比较知名的“红叶陶瓷”、“玉风陶瓷”做好品牌宣传,提高顾客可信度;最后,成立售后服务中心,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比如物流运输以及客户投诉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自从欧盟对我国陶瓷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的陶瓷产业遭遇了重创,出口严重受阻,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倒闭。受国际市场影响,及国内其他产瓷区的竞争压力,景德镇陶瓷发展已面临发展瓶颈,景德镇陶瓷产业管理应重新审时度势,分析优势和不足,从重视资本积累、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旅游业与陶瓷产业相结合、利用当地陶瓷教育机构,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利用网络经济,发展陶瓷线上销售等方面改善管理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