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夫妻俩早上七点就过来了,一直做到下午五点,有时一天能赚400元钱左右,虽然辛苦,但是比闲在家里好多了。”刚刚从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基地负责人手里接过当日工钱的黄叔高兴地说。
近日,东兴市江平镇江龙村天龙星虫养殖研发基地的田间地头就活跃着一群辛勤劳作的农人在挖泥丁,只见他们双手挥动着锄头挖开一块块黑色的泥土,密密麻麻的泥洞里不断蠕动着大大小小的泥丁,农人们弯下腰来迅速捡拾起泥丁扔到就近的铁桶里。
泥丁是一种生活于海边浅滩咸草地里的小型星虫,体长约10厘米,呈像似钉子,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土钉”“泥丁”“泥虫”等;我国北到山东,南到两广、海南沿海均有分布,人工养殖泥丁周期为一年。
在东兴人的传统美食中,海鲜是最重要的一类,不过在各种名贵的鱼虾蟹贝之外,当地人对泥丁却有种特别的钟爱。它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牛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智的功效,被誉为海中的“冬虫夏草”。
由于风味独特,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据泥丁市场调查显示,从2001年起,泥丁连续多年走俏市场。近年国内市场需求量为15万~20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价格连年攀升。2006年价格仅为22元/公斤,而近一两年市场价格已涨到120元/公斤。
工人们在东兴天龙星虫养殖研发基地挑选泥丁。
今年38岁的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龚显福,是土生土长的东兴本地人。龚显福说,他从小就很爱吃泥丁,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发现泥丁越来越少,附近村民们的盐碱地也有很多丢荒了,就萌生了人工养殖泥丁,让家乡人民实现饭桌上总有泥丁这道佳肴的梦想。过去泥丁主要是野生的,但随着人们餐桌上的需求,野生泥丁日益减少,市场上的泥丁供不应求。龚显福认为养殖泥丁是个不错的商机,在小范围研究试验8年后,于2016年7月28日成立了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形成了300亩的特色养殖基地,主要从事泥丁养殖、产品销售及技术培训。2018年泥丁每年亩产600公斤,年收入15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10多个贫困户加快致富奔小康。
“我们基地每天都会聘请10多个村民来做工,会优先考虑周边的贫困户,其中有8个越南工人长期在这里务工。”东兴市天龙星虫养殖合作社基地负责人梁启信说。
“利用改造沿海低产田和盐碱地使农民转产,转产以后的经济效益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打算连续5年在政府层面上对泥丁人工养殖产业进行推广。”江平镇镇长罗恒说。
经过近2年多的开发研究,泥丁海水稻轮作改良盐碱田研发基地成了目前已知的国内最大的优质泥丁养殖示范基地,也是目前广西首家开展沿海盐碱田种植海水稻的试验单位,生产的商品泥丁活体经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测定质量指标超过天然泥丁,是名副其实的高品质补血食品和富硒食品。
小小泥丁为东兴带来大效益,而距离东兴200公里之外的北海,试验养殖的新品种泥丁也获得了成功,亩产值达到5万多元。
在北海铁山港区营盘镇盐灶村,由铁山港区源润星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的“可口革囊星虫养殖”项目,基于将咸碱地技术改造为星虫养殖池塘,引进新品种“可口革囊星虫”进行养殖,集成开发可口革囊星虫养殖新技术1项,研制可口革囊星虫池塘养殖饵料配方 1个,应用示范养殖面积150亩。
实验证明,该项目养成可口革囊星虫平均体质量达3克,殖成活率为50.9%,平均亩产达550公斤(当日市价106元/公斤),年产值874.5 万元,利税349.8万元。
据铁山港区源润星虫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先生介绍,该批星虫是一年前放养的(全年时间均可放苗),成本约为35000元,利润约200万元,极具推广意义。
据悉,该项目为北海市首次开展可口革囊星虫养殖并技术示范,将对北海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壮大海洋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科技专家建议,开发可口革囊星虫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加快可口革囊星虫的养殖推广力度,推进咸碱地高值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