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华
冠心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有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冠心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痉挛或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病症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猝死,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影响[2,3]。为了有效防治冠心病,各国目前都在积极探讨影响冠心病的因素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4]。本研究探究血清Lp(a)与稳定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并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稳定性冠心病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入院进行体检的83 例正常个体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2例,女44例,平均年龄(47.5±5.3)岁,身高(172.3±8.1)cm,体重(68.3±7.5)kg。对照组中男42例,女41 例,平均年龄(46.7±4.2)岁,身高(170.1±8.7)cm,体重(69.1±7.8)kg。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均满足以下标准:①心前区疼痛多发作于劳累后;②1 个月内疼痛性质未发生改变;③含服硝酸甘油有减缓效果[5]。排除标准:①原发性心肌病、重度瓣膜病、心内膜炎;②由冠状动脉炎引起其他全身性免疫疾病及冠状动脉非粥样硬化性狭窄;③2 周内发生急慢性感染;④肝肾功能严重受损;⑤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检测观察组患者包括血清Lp(a)在内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血脂指标与稳定性冠心病间的相关性。对观察组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指标检测并加以对比分析。
1.2.1 样本采集 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当天对76 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行空腹抽取3ml静脉血。将抽取的静脉血血样保存于-80℃低温保存室,待所有血样采集完毕后统一进行检测。
1.2.2 血脂指标检测 采用贝克曼的AU5821生化分析仪对血脂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血清Lp(a)、血清Lp-PLA2、血清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脂联素(APN)、载脂蛋白A、胆固醇(TC)。其中除胆固醇一项采用化学法测定外,其余指标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1.2.3 治疗方法 76 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包括氟伐他汀胶囊40mg、阿托伐他汀片20mg、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而确定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高血压高血糖患者给予降压降糖治疗。
1.3 评价指标检测包括血清LP(a)、血清Lp-PLA2、血清OX-LDL、高敏C 反应蛋白、胱抑素、胆固醇、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 在内的多项血脂指标,检测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占有白细胞比例、单个细胞膜表面ICAM-1阳性表达率及心房颤动率。其中血清Lp(a)正常值为0~300mg/L,血清Lp-PLA2<200ng/ml 为正常水平、200~223ng/ml为中度升高、≥223ng/ml 为重度升高,血清OX-LDL正常值为3.12mmol/L 以下,高敏C 反应蛋白正常值为0~5mg/L,胱抑素在血浆中正常范围为0.51~1.09mg/L,脂联素正常范围3~30μg/ml,载脂蛋白A正常范围为男:920~2360μg/ml,女:800~2110μg/ml,胆固醇正常含量2.4~5.5mmol/L[6,7]。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血清Lp(a)、血清Lp-PLA2、血清OX-LDL、高敏C 反应蛋白、胱抑素、胆固醇多项血脂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含量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这些指标都对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指标与稳定性冠心病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对经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血清Lp(a)、血清Lp-PLA2、脂联素及载脂蛋白A四项指标进入方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四项指标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血清Lp(a)和血清Lp-PLA2为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为稳定性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见表2。
2.3 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指标的影响结果比较对观察组使用他汀类药物并再次检测血脂指标,发现血清Lp(a)、血清Lp-PLA2、血清OX-LDL、高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胆固醇多项血脂指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 含量水平较用药前上升,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与稳定性冠心病具有相关性的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他汀类药物对其他项目的治疗效果使用他汀类药物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膜表面ICAM-1阳性表达率、心房颤动率较用药前均有所下降,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情况(±s)
项目血清Lp(a)(mg/L)血清Lp-PLA2(ng/ml)血清OX-LDL(mmol/L)高敏C反应蛋白(mg/L)胱抑素(mg/L)脂联素(μg/ml)载脂蛋白A(μg/ml)胆固醇(mmol/L)观察组324.43±82.76 236.21±48.41 4.76±0.98 7.43±1.56 3.08±1.17 2.14±1.25 768.49±190.79 7.19±1.01对照组236.81±96.34 156.90±41.08 2.12±0.76 3.17±1.21 0.78±0.22 13.76±3.08 1376.80±210.88 3.42±1.24 t 2.732 2.554 2.013 1.989 1.982 2.017 2.956 2.109 P 0.009 0.014 0.046 0.048 0.048 0.044 0.007 0.045
表2 血脂指标与稳定性冠心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3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脂指标的效果比较(±s)
表3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血脂指标的效果比较(±s)
时间用药前用药后t P血清Lp(a)(mg/L)324.43±82.76 257.13±79.82 2.479 0.016血清Lp-PLA2(ng/ml)236.21±48.41 178.66±38.08 2.314 0.021血清OX-LDL(mmol/L)4.76±0.98 2.87±0.84 1.976 0.048高敏C反应蛋白(mg/L)7.43±1.56 4.71±1.04 2.013 0.045胱抑素(mg/L)3.08±1.17 1.06±0.81 1.982 0.047胆固醇(mmol/L)7.19±1.01 4.08±1.12 2.011 0.045脂联素(μg/ml)2.14±1.25 7.89±1.77 2.109 0.041载脂蛋白A(μg/ml)768.49±190.79 846.35±200.52 2.798 0.008
表4 他汀类药物对其他项目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的探索和研究也越来越多[8]。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冠心病的预防与评估做出研究,目前医学界认为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9,10],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炎性反应的过程,即各种炎性因子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其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增殖、变性、渗出。
有研究认为瘦素(Lp)与稳定性冠心病有相关性,有可能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1,12]。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究血清Lp(a)与稳定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并研究他汀类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
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Lp(a)、血清Lp-PLA2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原因在于血清Lp(a)、血清Lp-PLA2能够诱导氧化还原反应,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使其移动至血管内皮位置形成泡沫细胞。而研究指出泡沫细胞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事件[13],也就是说血清Lp(a)、血清Lp-PLA2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内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失衡,引发泡沫细胞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血清Lp(a)、血清Lp-PLA2能够与血小板表面的OB-Rb发生结合,刺激激活蛋白激酶C,最终引起血小板的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是诱发血栓发生的先导条件[14],所以血清Lp(a)、血清Lp-PLA2 通过与血小板结合使其发生聚集从而引发血栓,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且有研究表明[15],瘦素Lp 还会参与炎性因子的作用,通过激素调节影响炎性因子导致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加大,从而引起冠心病。因此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中血清Lp(a)、血清Lp-PLA2 均与稳定性冠心病有相关性,且构成危险因素。
在相关性分析过程中发现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也与稳定性冠心病具有相关性,且表现为保护因素。脂联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抗糖尿病和修复血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载脂蛋白A 的功能与其有相似之处,这两者能够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减少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当患者体内脂联素和载脂蛋白A 含量降低时,其对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抗作用下降,导致炎症对血管内皮损伤加大增加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生概率。
对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中,发现他汀类药物对于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良好。他汀类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单核巨噬细胞,降低细胞表面糖蛋白的含量,巨噬细胞难以再与其他细胞或组织发生结合。而单核巨噬细胞在hs-CRP 和血清OX-LDL的影响下迅速增长,能够加剧炎症的发生,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他汀类药物通过直接作用单核巨噬细胞,降低了其与其他组织结合的概率,从而很好的减少炎症发生,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他汀类药物作用于血清Lp(a)后与瘦素发生反应,降低瘦素对氧化应激作用的催化,减少泡沫细胞形成的几率。当他汀类与瘦素结合之后,瘦素表面糖蛋白含量下降,黏性降低从而使血清Lp(a)等瘦素与血小板结合减少,血小板很难再发生聚集,因此血栓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另外,他汀类药物能够稳定斑块移动,且对于已经受损的内皮细胞有修复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
综上所述,血清Lp(a)与稳定性冠心病存在相关性,是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