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预先研究是航天型号研制的前提和基础,为后期航天产品工程立项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整个航天产品型号研制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航天预研工作作为一种创新、创造性活动,与一般领域预研项目不同,其自身特点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航天预研项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紧跟国防科技发展前沿,研究范围包括从新思想、新概念、新原理、新技术到原理样机的研制,整个预研过程实质上就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因此是一项范围广、探索性强、难度高的活动;二是航天预研项目大多属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难度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技术风险也较大,但当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得以突破时,其影响力也很大;三是航天预研项目属于开创性、探索性的活动,从开始到取得成果再到实际应用需要经历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航天预研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随着近年来科技飞跃式发展,航天预研项目的研制难度变得日益复杂,其研制经费也越来越庞大和难以管控。为此,笔者通过梳理航天预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提出预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以期为做好航天预研项目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比于航天型号研制,预研项目的经费投入规模较小,原材料和物资投入量也很小。但是随之预研项目数量的逐渐增多,要在有限的经费预算控制条件下全面开展地面试验、样机研制、集成演示验证等各阶段工作,预研工作量较大。
航天型号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其外协经费计价、定价具有一定的参考性,经费管理基线比较明确,但相比而言,预研创新外协类课题经费额度定价具有不确定性。预研项目主要围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性课题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演示验证类项目不能一味比照型号经验确定外包合同价款。例如,对于一项研究类的外协课题,其成果主要包括软件、方案、方法流程等,技术内容具有前瞻性,但在外协管理过程中预研课题经费规模较小,对于经费计价、定价没有统一标准。
航天预研项目经费管理时常出现预算经费紧张和经费结余同时并存的情况。项目研究进度与经费到款的匹配性有待提升,通常项目经费来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与项目计价不同步,容易产生经费结余;预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按照项目立项初始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容易造成单一科目经费不够或者过多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经费使用效益。
航天军工企业通常为军工事业、行政化管理模式,注重航天预研项目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但缺乏一个明确长远的成本管理目标,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应该注重目标成本管理的指标分解、经费平衡、落实责任、过程监督、预算控制以及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等,加强经济核算,严格经费控制,控制日常的经济核算和成本,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了解成本支出情况,完善成本统计,为经费预算和技术经济论证提供依据。
航天预研项目经费管理时常出现预算经费紧张和经费结余同时并存的情况。项目研究进度与经费到款的匹配性有待提升,通常项目经费来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与项目计价不同步,容易产生经费结余;预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按照项目立项初始要求进行经费管理容易造成单一科目经费不够或者过多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经费使用效益。
预研项目技术新、状态多、涉及专业面广,经常需要通过集中优势单位来联合开展研制工作。目前,各单位之间主要通过外包合同的形式建立协作关系,但预研项目外包经费计价定价没有一定的经验参考性。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可逐步建立外包合同管理数据库,按领域、专业、成果分类,并从不同维度对外包合同计价、定价进行管理。
航天预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将面对内外部的大量信息,包括政策、工程技术、工程经济等以及项目本身各方面大量的数据。因此,迫切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基于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理念逐步实现信息化,同时搭建协同管理流程平台,加强预研项目经费管理。
预研作为项目搭建的基础,其项目经费预算有限,若没有对项目整体进行合理的资金预算和分配,将导致项目管理的三大关键因素无法制衡,并对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为了提高预研经费整体效益,同时最优化使用有限的预研经费,避免项目经费紧张和经费结余同时并存的情况,笔者建议将预研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同步策划、同步控制、同步调整,强化宏观管控,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提倡灵活动态管理,从而使预研项目经费发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