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杆拱桥主梁钢混结合段设计与分析

2019-06-04 17:20李春阳
珠江水运 2019年10期

李春阳

摘 要:在国内,梁拱组合体系桥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章以凌源文艺大桥主桥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该桥的总体设计,主要对连续梁拱组合桥主梁钢混结合段的设计展开探讨,并经过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确保了桥梁的安全性。

关键词:系杆拱桥 梁拱组合 钢混结合段

1.工程概况

文艺大桥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上跨大凌河,桥梁采用下承式钢混组合系杆拱桥结构形式,跨径布置为26+27.8+118+27.8+26=225.6m,其中主跨118m主梁采用钢结构,并布置外倾式钢结构拱肋,空间吊索,其余跨采用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

2.总体设计

主拱为外倾式钢箱拱,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单侧拱脚中心距桥梁中心线间距为11.0m,横向对称外倾18°。拱肋为箱型截面,单侧主拱为2.3m高,宽度为2.2~1.8m,分为19个节段,46道横隔板,50根吊索。主拱采用Q345E钢材,面外受拉钢板采用Q345E-Z25钢材。拱脚6m以下范围内为混凝土结构,其余部分为钢结构,二者采用钢混接头方式进行连接。拱内设置钢锚箱,钢锚箱由吊索隔板、锚垫板、锚下加劲板、承压板、横穿钢锚箱的索导管等构件组成。

主跨118m的主梁部分采用流线型扁平钢箱梁的钢结构双主梁结构,分离式双箱(机动车道范围内两箱顶板连通并设置横隔板)的截面形式,机动车道中心梁高1.5m,主梁全宽由40.127m变宽至50m。钢箱梁顶面机动车道范围设1.5%的双向横坡,悬挑范围设2.0%的单向横坡,底面水平。非机动车道部分采用钢板梁结构,人行道部分采用在吊索横隔板悬挑上设钢管纵梁,再铺设人行道钢桥面的方式。

吊索为空间索面,全桥纵桥向共设27排吊索,纵向间距为4m,每排吊索横桥向共4根,外侧吊索布置在靠步道一侧横梁,内侧吊索布置在靠车行道一侧横梁。吊索上端锚点在拱箱内设置钢锚箱;下端锚箱设置于外伸钢横梁上。

系杆采用15-55型钢绞线成品系桿索,选用可实现单根张拉和单根更换的环氧涂层平行钢绞线,采用两端张拉,系杆索外包HDPE外套管。

边跨主梁26+27.8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梁结构,三箱三室结构,梁高与主跨一致,中心梁高1.5m,边缘梁高1.359m。

桥墩均采用独柱墩,矩形截面并设置景观凹槽,桥墩基础采用承台接群桩基础。桥台采用桩柱式桥台加钻孔桩基础。分别在各桥墩主梁下方设置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在两岸桥台主梁下方设置盆式橡胶支座。

3.主梁钢混段结构设计

3.1钢主梁构造

根据总体布置,主跨钢箱梁位于2.5%的双向纵坡竖曲线段。钢箱梁段长108.4m。钢箱梁沿桥纵向分成 15个节段,含2个钢-砼结合段过渡段;12个标准梁段;1个跨中梁段。不同板厚对接时厚度的变化都在箱外侧进行,保持箱内侧平顺。纵隔板不同板厚对接时,保持边箱侧轮廓一致,板厚变化在中箱侧进行。标准梁段长度为8m;跨中梁段长度为6.4m;钢-砼结合段过渡段长度为4.8m。

根据受力需要,在顺桥向不同区段顶板采用了16mm、20mm两种不同的厚度,底板采用了14mm、20mm两种不同的钢板厚度,腹板采用了16mm、20mm两种不同的厚度,纵肋采用了12mm、20mm两种不同的钢板厚度,钢-砼结合段过渡段板厚最大,其余为标准段板厚。顶板的厚度在横桥向也予以变化,靠近腹板的锚索区范围内采用了24mm的规格,以利于吊索索力的扩散。除钢-砼结合段过渡段设置竖向板肋外,顶板均采用U型加劲肋加劲,顶板U肋上口宽320mm,下口宽170mm,肋高300mm,U型加劲肋厚度为8mm,基本间距640mm。如图1所示为钢结构主梁标准断面图。

横隔板采用整体式,由上、下两块板组成。为避免搭接偏心、提高整体受力性能,上、下板熔透对接。上板与顶板单元一起组装。横隔板标准间距为2.0m,根据构造要求,吊索位置设置吊索横隔板,其余设置普通隔板。非吊索处的构造横隔板厚度为12mm,吊索横隔板厚度为16m。

3.2钢混结合段设计

钢-砼结合段采用了“填充混凝土后承压板式”的部分截面连接承压传剪式的钢-砼接头结构形式。钢-砼结合段端部的顶板、底板和腹板,将填充的混凝土与紧连的混凝土梁段通过PBL剪力板、预应力钢束连接。

钢-砼结合段总长4.8m,其中钢箱梁过渡段长3.0m,钢-砼结合面混凝土侧的钢与混凝土互相咬合段长1.3m,在钢-砼结合面设置一块32mm厚的承压板。钢箱梁过渡段采用变高度T形加劲肋与钢箱梁刚度过渡段的U肋进行刚度过渡;钢与混凝土咬合段采用在钢-砼结合面混凝土侧对应的混凝土梁范围的箱格内填充混凝土,通过后承压板、PBL剪力键、格室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传递主梁内力。

4.钢混段结构分析

4.1结构分析

引入计算软件展开辅助计算,根据钢混结合段尺寸,建立主梁钢混段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实体采用 Solid45单元,混凝土与钢之间采用共节点实现传力,预应力采用等效荷载加在截面上,选取截面均为钢混接头处的截面,实体局部模型的内力是来自MIDAS断面内力,主要考察钢混接头区域的受力情况。

为使钢-砼结合段的混凝土在弯矩作用下不出现拉应力,在钢砼结合段设置了预应力钢束。钢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边跨腹板通长束,一部分为钢混结合段短束。

4.2计算结论

如表1所示为最不利工况下结合段钢箱梁各构件应力汇总。

钢箱梁整体最大主拉应力出现在顶板T肋上,为19MPa,承压板与远离桥梁中心线一侧腹板(即腹板二)的连接处最大主拉应力为17MPa,均满足设计要求。

底板出现较大Mises应力,达到80.2MPa,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主压应力最大值分布在钢混结合区域下侧,达到6.23MPa,下侧主压应力均值在3~4MPa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没有考虑普通钢筋,使混凝土主拉应力在钢混结合段混凝土面外侧达到2MPa。混凝土各截面主拉应力均值在1MPa以下,达到设计要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组合体系结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连接位置受力复杂,构造繁琐,钢混段的设计成为工程设计难点。文章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围绕梁拱组合结构桥钢混段设计与计算展开探讨,采用有限元进行分析验算,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技术措施,由此确保桥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冲.现代钢桥(上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吉伯海,傅中秋.钢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3]胡恩宏.下承式系杆拱桥拱梁连接段构造及计算方法[J].北方交通,2015(0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