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不拘一格为赈灾

2019-06-04 17:18
初中生·博览 2019年5期
关键词:赈灾灾民范仲淹

皇祐二年(1050年),冬月刚过,离春耕还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浙东和浙西地区陷入饥荒——遍地都是饿死的流民,触目惊心。

时任杭州知州的范仲淹,在第一时间,就将朝廷用于救灾的粮食一一发到灾民手上。救灾的粮食远远不足以应对灾情,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灾情一起,粮食紧缺,价格飞涨到每斗120文——这是个令百姓望而兴叹的数字。

非常时期,制止市场恶意涨价,明令禁止粮商涨价,几乎是为官者的共识。杭州政府的官员们早已拟好了公告,就等范大人点头,即刻实行,造福灾民。

范大人的指令来得很及时。只不过,榜文发布,翘首以待的众人,反应却是各不相同:官员们大眼瞪小眼,老百姓摇头叹息,唯有粮商喜滋滋地奔走相告。

范大人安排发布的公告如下:由官府出面,以180文一斗的价格收购粮食。非但没有降价,还把价格抬得更高了。如此一来,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很快,就连外地的粮商都知道了这个喜讯,争先恐后地将粮食运往杭州,唯恐出手晚了,自家粮食卖不到好价钱。

范仲淹对自己治理的地区,需要多少救灾粮食,心中有数,看收购得差不多了,就将价格恢复了以往的市场价。粮商们无利可图,不再送粮上门,政府的收购任务,就此圆满收梢。

到这时,有了足够的存粮,杭州政府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大的粮食经销商。粮商们反而成了无足轻重的小虾米,知道一味坚持高价只会将自家存粮烂在仓库里,不得不全力配合政府,乖乖按照市场价售卖。老百姓这才明白范大人的良苦用心,民众慌乱与躁动的情绪也随之平息。

对于粮商们哄抬物价的行为,范仲淹看得很透彻:官府若是强行降价,非但解决不了市面上粮食紧缺的根本问题,还会激发商户们的敌对情绪,为救灾工作制造更多的混乱。官府高价收购粮食,却能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市面上粮食紧缺的问题,价格回落也就顺理成章。

解决了最棘手的粮价问题,救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范仲淹知道,杭州人民喜欢赛龙舟,便开始鼓励民间组织集思广益,由当地富户出资提供奖励,举办各种名目的竞渡活动,并召集老百姓出游,围观精彩赛事。

于是,那一年,别的地区被饥荒闹得焦头烂额、人仰马翻,每天都要为灾荒衍生出的问题疲于奔命。而杭州,从春到夏,西湖上鼓声不绝,龙舟竞渡;两岸游人如织,争相围观。吸引老百姓的,除了精彩纷呈的赛龙舟,还有和年过半百却依然精神矍铄的知州大人偶遇的机会——老百姓都知道,范大人每天都会到湖上宴饮。

与此同时,和着西湖上热闹的鼓声,杭州各大佛寺也悄然刮起了大兴土木的风潮——范大人亲自召集各佛寺的住持,告诉他们:“眼下饥荒时期,招工的价格最便宜了,正是大兴土木的好时候。”

住持们一听很有道理,纷纷都把兴建自家佛寺列为头等大事,雇佣了很多失业人员来完成建设大业。甚至,连杭州府衙,也趁此机会,天天雇佣上千人来修建粮仓、职工宿舍,忙得是热火朝天。

西湖竞渡的鼓声连天,灾民雇工的热火朝天,引来了尽职尽责的浙西路监察人员的注意。不久,对知州范仲淹的“举报信”,便呈到了仁宗皇帝的御案上,直斥范仲淹的渎职行为:杭州知州不体恤灾情,荒废赈灾要务,沉溺嬉游不知节度,并且官府与寺庙大兴土木,过度伤耗民力等。

朝廷钦差立即赶往杭州,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调查。最终发现,范仲淹发起的龙舟赛事和大兴土木,并非瀆职,而是别具一格的赈灾措施——利用各方的有余之财,帮助灾民脱贫。范仲淹的一系列做法很有先见之明,他对杭州一地的失业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避免了因为流民遍地而引发变乱甚至暴动的可能。

最终,那一年的那一场灾荒,最为人瞩目的,是范仲淹治下的杭州地区——没有饥民迁徙,没有流民动荡,一派生机盎然。

范大人不拘一格的赈灾方式,不仅博得朝廷及百姓的一致称颂,甚至成了后来者竞相模仿的“教科书”式方案。

(纤眉妩)

猜你喜欢
赈灾灾民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银行赈灾损款
中国民生银行急速开通赈灾款“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