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给我发来品牌发布会邀请函时,我正坐在小小的办公桌前敲着键盘。那个曾经凭着对服装设计一腔热血便北上的姑娘,如今真的实现了当年的梦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一线服装设计师。
这样的阿珍,在18岁的时候,还是那个因为没有朋友而嗷嗷大哭的女孩。
阿珍出生在江南的丝绸世家,家里世代都是做蜀绣出身。刺绣到如今这个年代,已经相当稀少。因为行业不景气,阿珍从生下来,父母就不希望她继续做刺绣,早早把她送出小城,到大城市里去生活。
“小地方的人”成了阿珍在大城市的第一个标签。班上的同学都排斥这个标签,阿珍的孤独便是从那时开始的。起初,她还会因为被人排斥而在外面哭泣,后来,她已经能自己一个人快速地消化掉这样的情绪。
但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中学时代的一堂美术课。
阿珍出身在刺绣世家,却缺少艺术感。在别的孩子已被美术老师带领着快速入门的时候,阿珍还是画得不像样。每次课堂测验下来,阿珍总是最后一名。于是,所有的下课时间,她都在认真临摹课本上的插图。
当大家下课都在打打闹闹的时候,阿珍成了班级里一道最安静的风景。中午吃了饭,大家都在午休,阿珍怕吵到别人,便拿着画笔,到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坐着画;放了学在路上跟我讨论的,也是绘画;写完作业,阿珍也必须要画上几笔,才肯罢休。
渐渐地,画画成了阿珍排解孤独的方式。一个人坐很久的火车回家,她拿出画笔临摹风景;当在一群人中插不进话,她就坐下来,拿出笔,找一张餐巾纸,开始画;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在热热闹闹地看春节晚会,阿珍拿出笔在一旁认真地画……
高三时候的阿珍,已经能用自己的笔,将眼前的美景一模一样地画在纸上。父母见她是个传承家族技艺的苗子,在她高考毕业的那个暑假,又为她系统地上了关于刺绣的课程。
阿珍说,那时,她在父母的眼里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文化与传承。
于是,阿珍在拿到大学通知书之后,依然选择了复读。后来,她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被成功录取。进了大学以后,她立刻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美术协会,再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到刺绣比赛中。得奖之后,她着手申请成立刺绣协会,想让更多人了解刺绣文化。
可刚一开始,阿珍便饱受打击——没有多少人对刺绣感兴趣,刺绣协会人数不够,根本成立不起来,即使成立起来,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协会。阿珍失落地回到家里,准备将自己的困境告诉父母,却看见父母在辛苦地用绣着刺绣的补丁缝补衣服破烂的地方。
她看着那件被补得甚是好看的衣服,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让刺绣与服装相结合呢?将这样的服装卖出去,就有经费了!
阿珍这样想着,很快行动起来。她第一个下手的,便是传统的旗袍。她将蜀绣融入到旗袍中,趁着学校艺术交流节时将样衣展出,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青睐。后来,样衣被同样喜欢刺绣的老师看见,推荐给全国服装设计协会会长……就这样,她顺利进入协会,跟着业内许多有名的老师学习。
阿珍的想法,让身边的同学也有了灵感,大家一起开发一起创作,很快,阿珍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25岁,阿珍已經在业内有了不小的名声——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传承刺绣文化的道路上走得越发稳健。
阿珍结婚以后,决心要办一场全新的品牌发布会,将蜀绣文化一炮打响。她推掉许多活动和订单,每天睡前都要抽一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创作,为了能够顺利将工作室的名声打响,她在每个细节上都精益求精。
阿珍常常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那个曾经害怕孤独的小女孩,如今已经和孤独为伍,为刺绣文化献出自己的力量。
庆幸她没有扔掉自己的梦想,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辛岁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