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芬,王爱明,柏廷钰,鲍 婕
(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653200)
油菜不仅是人们食用油的主要来源,它的菜用价值、饲用价值、肥用价值、医用保健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已被世人公认,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油料安全问题。云南省的食用油63%靠进口,市场需求大、前景好。油菜是烤烟、水稻、玉米、豌豆等的最佳前作,在轮作中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周年高效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物之一,对优化种植业结构、美化田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峨山县油菜常年种植面积3 733 hm2左右,占小春油料作物的99%,产量低而不稳,单产在1 800 kg/hm2左右。峨山县田油菜主要分布在小街、双江、甸中、岔河等乡(镇、街道),面积在733.3 hm2左右。A35和花油6号作为峨山县田油菜当家种已种植20多年,目前已出现植株偏高、易倒伏、抗性减弱、产量下降等种性退化现象,已严重阻碍油菜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解决田油菜优质品种问题已成为油菜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的核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省、市、县农业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利用油菜高产创建平台,2011年9月至2017年5月积极引进优质油菜玉红油2号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集成、边应用的技术路线,经过6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3]。
玉红油2号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0年从中国油料所引进双低高代材料20—5,应用其优良变异单株,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过12年选育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2011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油菜2011002号。2015年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了主导品种。
玉红油2号属春性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色浓绿,生长整齐一致,长势强,株高152.0~183.6 cm,一次有效分枝高度 59.5~83.8 cm,有效分枝11.2~14.0个,主花序有效长度46.4~61.4 cm,单株有效角果数309.2~406.8个,结角密度0.6~1.2,每角粒数 17.4~23.6 粒,千粒重 2.8~4.1 g,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全生育期177~190 d,适宜田油菜种植。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分析结果,该品种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27.19 μmol/g,粗脂肪含量40.65%,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油菜品种标准。
从表1可见,2012年8个参试品种(系)中,玉油4号产量居第 1,为 4 589.6 kg/hm2,比花油 6号(CK1)增产 410.4 kg/hm2,增 9.8%,比 A35(CK2)增产 544.8 kg/hm2,增13.5%;玉红油2号产量居第2,为4 537.3 kg/hm2,比花油 6 号 (CK1) 增产 358.2 kg/hm2,增8.6%,比 A35(CK2)增产 492.5 k/hm2,增 12.2%。经方差分析,玉油4号、玉红油2号产量显著高于A35(CK2),与花油6号(CK1)产量差异不显著。玉油4号当年还未审定,不能扩大推广应用,玉红油2号已审定,可扩大推广应用。
筛选试验中,玉红油2号株高164.2 cm,比花油6号(CK1)矮 1.2 cm,比 A35(CK2)矮 8.6 cm;有效分枝11.2个,比花油 6号(CK1)多 5个,比 A35(CK2)少0.6个;单株有效角果328.8个,比花油6号(CK1)多101.2个,比A35(CK2)多 15.4个;每角粒数23.6粒,比花油 6号(CK1)多 1.5粒,比 A35(CK2)多 1.1粒;千粒重 3.2 g,与 A35(CK2)相同,比花油 6 号(CK1)轻1.2 g;全生育期 178 d,与 A35(CK2)相同,比花油 6号(CK1)晚熟 3 d。
从表2可见,在2012-2016年连续5年的大区展示试验中,玉红油2号产量2年位居第1、2年位居第2、1年位居第4,平均单产 5 035.5 kg/hm2,比花油 6号(CK1)增产 724.5 kg/hm2,增 16.8%,比 A35(CK2)增产 402.0 kg/hm2,增 8.7%,表现出了高产、稳产特性。
表2 2012-2016年玉红油2号大区展示产量结果
展示试验中,玉红油2号株高166.7 cm,比花油6号(CK1)矮 19.8 cm,比 A35(CK2)矮 8.0 cm;单株有效角果341.1个,比花油6号(CK1)多71个,比A35(CK2)多4.7个;每角粒数21.5粒,比花油6号(CK1)多 1.2 粒,比 A35(CK2)多 1.5 粒;千粒重 3.4 g,比花油 6 号(CK1)轻 0.7 g,比 A35(CK2)轻 0.1 g;全生育期 184 d,比花油 6 号(CK1)早熟 1 d,比 A35(CK2)早熟3 d。玉红油2号未出现倒伏,花油6号(CK1)在2015年、2016年试验中出现斜倒伏,A35(CK2)在2013年试验中出现斜倒伏。
从表3可见,在2013-2017年12组同田对比试验中,玉红油2号平均单产4 165.7 kg/hm2,比当家种A35(CK2)或花油 6号(CK1)平均单产 3 686 kg/hm2增产479.7 kg/hm2,增 13.0%。
在同田对比试验中,玉红油2号株高173.8 cm,比花油 6 号(CK1)矮 14.1 cm,比 A35(CK2)矮 12.2cm;单株有效角果315.2个,比花油6号(CK1)多97.6个,比A35(CK2)多23.2个;每角粒数20.9粒,比花油6号(CK1)多 0.5粒,比 A35(CK2)多 0.7粒;千粒重3.5 g,与 A35(CK1)相同,比花油 6 号(CK2)轻 1.0 g;全生育期182 d,比花油6号(CK1)晚熟2 d,比 A35(CK2)早熟7 d。玉红油2号未出现倒伏,A35(CK2)在6组试验中出现斜倒伏。经过5年、多点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玉红油2号的适宜性、丰产性和抗逆性。
表3 2013-2017年玉红油2号同田对比产量结果
3.4.1 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见,9月 3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为5 879.1 kg/hm2;10月5日播种的第2,为5 241.6 kg/hm2;10 月 10 日播种的最低,为 4 133.4 kg/hm2,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经方差分析,9月30日播种的产量显著高于10月5日的,极显著高于10月10日的;10月5日播种的产量极显著高于10月10日的。播期以9月30日至10月5日最佳。
表4 2017年玉红油2号配套栽培技术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差异比较
3.4.2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见,密度21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5 162.6 kg/hm2,密度 18万株/hm2的第 2,为 5 116.7 kg/hm2;密度 24 万株/hm2的最低,为 4 975.1 kg/hm2。经方差分析,不同密度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以18~21 万株/hm2为最佳。
3.4.3 不同尿素用量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4可见,施尿素6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 5 137.5 kg/hm2;施尿素 600 kg/hm2的第 2,为5 120.9 kg/hm2;施尿素525 kg/hm2的最低,为 4 995.9 kg/hm2,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方差分析,不同施肥量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施尿素525 kg/hm2、600 kg/hm2的处理经济效益高于施尿素675 kg/hm2的处理,施尿素量以525~600 kg/hm2最佳。
收获时全田实产验收,4年2 853.3 m2平均单产4 745.0 kg/hm2,比指标 4 500.0 kg/hm2超 245.0 kg/hm2,超5.4%;比示范区单产增 1 375.9 kg/hm2,增40.8%,显示出玉红油2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从表5可见,玉红油2号在田油菜种植面积大的小街街道、双江街道、甸中镇、岔河乡,5年累计示范推广775.0 hm2,收获期按好、中、差抽样实产验收有代表性的田块9.5 hm2,加权平均单产3 369.1 kg/hm2,比邻田当家种(A35或花油 6号)平均单产3 005.2 kg/hm2增加 363.9 kg/hm2,增 12.1%,实现总产 261.10万 kg。
表5 2013-2017年玉红油2号示范推广结果
示范推广面积775.0 hm2,平均单产3 369.1 kg/hm2,比邻田当家种(A35或花油6号)增产363.9 kg/hm2,新增油菜籽19.90万kg,新增总产值95.6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玉红油2号播期在9月30日至10月10日为宜,但以9月30日至10月5日最佳;密度在18~24万株/hm2为宜,但以18~21万株/hm2最佳,施尿素量在 525~675 kg/hm2为宜,但以 525~600 kg/hm2最佳。
优质油菜新品种玉红油2号株型紧凑、抗病害、抗倒伏,病害发生少,可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农田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优质油菜的示范种植,有利于作物的合理轮作,解决茬口矛盾、轮作早栽、培肥地力等问题,是实现周年高效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