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

2019-06-03 09:23
当代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作者变异花朵

一场风之后,空气清透。太阳升起来,院子里的花树人狗都浸在银亮的光里。花事纷繁,我还是在一堆水红色的碧桃花中挑出了一朵鑲嵌了白色花边的花朵,在一片美洲海棠里发现了两三株近似苹果的小树。植物学家说,花朵的色彩突变、花型变异,与嫁接、杂交甚至自然状态的授粉有关。而这种种小小的变化和变异,总给我们的眼睛带来格外的惊喜。

本期作家王十月和评论家桫椤的对话,在谈到《如果末日无期》的创作时,王十月说,“我不过用了另一种方法写现实”。是的,好的文学家总在寻找和不断地利用“另一种方法”,一种更自恰的方法。这种寻找和利用的过程,常常令人联想到变化、创新。与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文学的生命活力,代际承续,是根于传统又不断突破边界的过程。

“首阅读”“诗歌潮”等栏目,特别刊发了赵雨、汪琦、贾若萱、王单单、裴福刚等一批80、90后作家的作品。赵雨说,他的《中山公园大雨倾盆的那天》是向雷蒙·费德曼的致敬;汪琦则透露,通过“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他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写《匕首》的贾若萱是个“90后”,她说最近一年,自己的小说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跳出以前舒服的表达方式,寻找一种全新的可能。青年视角下的现实写作,因语言模式和形式结构上的探索和出新,而具备了一些崭新的阅读口味。而老辣的读者,也会从中发现方法突围和形式迁化中的艰难涉险,甚至与上一辈先锋写作者在路径上的“重复”。

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学需要更好地处理新时代的新经验,应对新语境下的新变化。守正,创新,把握现实的复杂性和历史的总体性,保持定力,有所坚守。未来,寄于青年。

猜你喜欢
写作者变异花朵
春天的花朵
白马
背上的花朵
论写作(创作谈)
写作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配花朵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