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娟
【摘 要】目的:评估和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中心成功转介治疗的2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了观察组(n=10)和对照组(n=10)。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上加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2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进行随访,对比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服藥依存性(96.88% )优于对照组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其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进行缓解,提升其对于服药的依从率,存在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负性情绪;服药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122-01
前言
艾滋病是一个慢性传染病,一旦感染必须终身服药,而且受到社会的歧视,对于任何一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这都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打击,可能产生严重的心里危机。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否认、自责、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导致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虽然国家已经对艾滋病患者实行了包括“四免一关怀”等政策,但是依旧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达到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本文正是基于此,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评估和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成功转介治疗的2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了观察组(n=10)和对照组(n=10)。对照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为22至45岁,平均年龄为(27.58±2.43)岁。观察组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21至43岁,平均年龄为(26.39±2.05)岁。所有参与研究患者无统计学上意义,具有可比性。血液系统疾病者、肺部感染者、精神疾病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者不在观察研究范围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主要有健康指导、用药指导等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内容为:﹝1﹞首先要尊重患者,建立与患者的信任感,了解其接受教育的程度,兴趣爱好,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不批评患者的行为. ﹝2﹞根据患者不同的职业、文化水平以及心理反应为其制定改变危险行为的方案. ﹝3﹞鼓励患者及早治疗,为其讲解早治疗的好处.﹝4﹞预先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不能擅自停药,告知医生采取应对的措施。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将疾病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对疾病知识进行了解,达到缓解其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的目的,进一步提升患者对于整体治疗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SAS、SDS以及服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分别采取SAS以及SDS情况自量表对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评分,患者得分与其焦虑以及抑郁情况成正比。患者依从性标准主要分为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以及不依从,患者完全依据医生嘱咐进行服药为完全依从,患者对药物出现一定的抗拒心理但是最终还是依旧按医嘱服药为基本依从,患者随意停止服药为不依从。患者依从率为完全依从率以及基本依从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整合分析本文数据,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取x2检验以及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之间的对比 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2.2 比较两组患者服药的依存性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96.88% )优于对照组 (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传染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艾滋病尚无实现完全治愈的方法,和早些年一些不好的宣传,社会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的歧视现象。因此患者在得知自身患有艾滋病时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压力之下,患者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还会出现轻生的想法,严重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将会大大推动患者病情的恶化,不利于治疗。所以在患者在治疗前,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依据患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达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最终目的[1]。在本文当中,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成功转介抗病毒治疗的20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了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患者完成护理后,对比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及服药依从性后发现,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进行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综上所述,心里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艾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增加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2]对艾滋病患者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其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进行缓解,提升其对于服药的依从率,有利于抗病毒治疗,存在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辉芬,白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9):58+62.
[2] 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