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娟
摘 要:本文以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试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交际语言测试进行阐释,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发展和主要特征与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价原则,但没有将所有与交际语言测试的相关内容都包含在内。
关键词:交际;语言测试;评价原则
语言测试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方面,例如,语言学、心理测量学等。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语言学习者掌握某种语言,培养学习者以英语为媒介的交际能力以至于最后学习者可以与他人自然交流。但是,测试不是教学,测试与教学完全不同。测试的应用可以被视为提供信息的一种方法,这与实际的教学活动不同。而由语言测试产生的反拨作用就像硬币,有利有弊,即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什么作用,测试都会对语言教学产生影响。科学、公正的测试可以为教学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而不科学的测试可以对教学做出错误的指导方向,从而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测试方法来满足教学的多样化需求。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交际法被引入到中国英语教学领域,并且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接受,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交际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法与运用规则,还需要将它们应用于实际。交际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需要相应的测试来评估学生的能力。所以,交际语言测试应运而生,并且如今已成为语言测试领域的主流测试方法。交际测试不仅检测语言知识,还检测主体在交际环境中适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测试的主要代表是Bachman提出的语言测试模式。
研究语言测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领域,语言教学与语言测试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语言测试影响着语言教学。有证据表明:科学的语言测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教学效果保持一致,而且可以通过积极的反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外语活动的发展。因此,人们研究语言测试的理论、内容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它可以对测试系统的改革与发展产生影响,进而促进语言教学的适当变革。因此,语言测试研究已成为外语教学领域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另一方面,美国测试专家Bachman在其广泛接受的《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一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先前的考虑因素,以解决在开发和使用语言能力测量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在一些特定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其他情境下可能不适合。即使如此,他对语言测试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了语言交际能力(CLA),被认为是语言测试历史上的里程碑,且这个模式成为雅思考试的理论基础。Bachman还提出了其他观点,但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
二、文献回顾
一般来说,语言测试理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科学前时期、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综合—社会语言学时期和交际测试时期。它主要有三种语言测试模式,包括心理测量—结构方法,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方法和交际语言测试方法。交际语言测试代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所以它在语言测试中非常重要。
交际语言测试的核心是语言交际能力(CLA),它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 Hymes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加拿大学者Canale&Swain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发展了这种模式。此外,美国学者Bachman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模式。从交际方法的角度来讲,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这个目的与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交际测试是测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接下来将详细介绍Bachman的语言测试模式。
1.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
Bachman提出了CLA,这是基于其他学者的研究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的一个阐释。他的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语言能力实质上是包括用于交流的一系列语言知识,例如:语言组织能力与语用能力,而语言组织能力又包括语法运用能力(词汇、形态学、句法学与音系学)与语篇能力(衔接与篇章组织结构);语用能力又细化为言外能力(概念功能、控制功能、探究功能、想象功能)和社会语用能力(语域与方言、文化所指與修辞等)。策略能力是用来在情境交际语言使用中,实现语言能力部分的思维能力。因此,策略能力提供了将语言能力与语言使用的情境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知识结构相关联的手段,这种知识结构包括说话者的社会文化知识、对现实世界的认识等。心理生理机制是指语言在神经上和心理上的处理过程即在接收语言时,人们使用视觉和听觉;在表达语言时,人们使用言语和手势等技巧。Figure 1展示了构成语言交际能力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许多研究中都认可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模式在过去对外语教学和语言测试的贡献。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人们如何正确理解CLA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人们如何理解策略能力以及人们如何理解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交际语言测试的特点。
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通过在真实或几乎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交际任务来衡量测试者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Carroll&Hall,1985)。因此,交际语言测试应该反映以下特点。
首先,真实性(authenticity)。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的关键因素。这种情况应尽可能与真实情境保持一致,以最大限度地体现主体使用语言的能力。测试中的任务不是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交际语言测试应该反映交流的必要性,两个参与者之间要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且两者都有参与沟通的欲望。
其次,功能性(functionality)。交际语言测试强调语言的使用要在一定任务的基础上,即语言使用是表达某种作用。例如:询问他人对事件的看法、向他人询问方向或询问新闻等。
第三,互动性(interactivity)。交际语言测试中的交互性是指对话人与考生之间或考生与考生之间的交流。两个参与者不断转换听或说的角色,并尝试根据其他参与者的需要提供信息。
第四,情景性(context of situation)。所谓情景性是指将测试置于现实生活中,明确定义考生所扮演的角色和其他参与者的角色。考生根据自己的身份對具体情况做出回应,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查语言的准确性与适当性。
第五,效度(validity)。测试方法更注重效度而非信度。虽然很难提供客观可靠的量化分数,但该测试非常有效,可以直接衡量考生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第六,准则参照(criterion-referenced.)。应根据考生完成任务的综合效果评估分数,即在评分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考生所用语言的准确性、适当性和流畅性。根据指定的评分规则,评分员主观且全面地判断考生是否能够有效和适当地使用该语言来完成所需的交流任务。例如:国内的雅思考试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
3.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价原则。
到目前为止,交际测试有两种评估原则,即一致性(consistency)和有用性(usefulness)。Bachman和Palmer指出,在设计和开发语言测试时,有必要考虑语言测试行为是否与语言的实际使用一致。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考虑的是语言使用的任务与情境的特征与测试任务和情境的特征的一致性。二是评分人特点与考生特点的一致性。
在先前的语言测试领域,有三个被广泛接受的评估标准,即效度(validity)、信度(reliability)与实用性(practicality)。但随着语言测试实用性的发展,这三个评估标准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Bachman和Palmer提出了有用性(usefulness),即有用性=信度+结构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作用+可操作性。
三、总结
交际语言测试已在中国实施和推广多年,极大地推动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交际语言测试符合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此外,交际语言测试综合测量了主体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其评价结果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Bachman的交际测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可行性的评价原则。但是Bachman的理论不是最终的真理,而是一个相对更全面的理论框架。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可以评估现有的交际测试,并可以根据语言测试的实际情况设计新的交际测试。因此,虽然实施这种测试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将逐步得到解决。但同时这项调查存在一些局限性。因为交际语言测试涵盖诸多方面,还有很多本调查未提及的研究结果,例如,交际语言测试的优缺点等。此外,一些研究人员以国内英语考试为例分析了该项测试,例如,PESTS和BEC等,本文也并没有一一说明。因此,本文在未来的具体研究中,可做进一步具体详细的阐释。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UP, 1990.
[2]高晓燕.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8):174-176.
[3]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1):47-52.
[4]胡壮麟.Lyle F.Bachman谈语言测试的设计和开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6(03):10-15.
[5]王振亚.现代语言测试模式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02):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