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奇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教好语文值得深思。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偏离目标、教师无法把握教学重难点、学生规范力度不到位等等,展开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剖析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小学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有些教师还不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连贯的困惑,值得教师深思。
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有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自主地学习。现实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学习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二、课堂教学偏离目标
有的教师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教学设计如此: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1)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2)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是否定的。
关于探究学习,教师也应当明白: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基本性质是“学习”,而不是“研究”。
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等同于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两者的教学目标是大相径庭的。提倡学科的融合,并不等于非语文课的内容都可以充塞进语文课。在语文课上,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要深入思考:这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为语文服务?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偏离这一目标,再热闹的活动,也是无效的。
三、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現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学生规范力度不到位
在这十几节课中,多次有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你想写哪几个字就写哪几个字”,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拣最简单的一读、一背、一写了事。
诚然,教师的初衷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当这样理解:新课标中提出的“致力于”要花更多的是时间和力量,不同于以往的“培养”;新课标中所提的“语文”,是作为一种文化而提出的,不同于以往所提的“语言文字”,不只强调其工具性;新课标所指的“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不是单项要求,而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形成与发展”表达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
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感;思维水平;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学生现代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罗福喜.新高考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8(S1):39.
[2]魏连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后面临的困惑与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