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定性到定量

2019-06-03 03:26
大学生 2019年6期
关键词:定量尺度海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已经开始了对海洋动力过程的研究,九十年代,描述海洋上层流动的理论已经成型,然而定性描述海洋过程只满足人们粗略了解海洋,而不能定量研究海洋,更不能满足预报海洋的要求。因此基于动力或统计的模型逐步发展起来,但是随着模式分辨率逐步提升,结果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只是基于动力框架的研究已经不能解答研究人员的疑问,因此我们试图从能量的角度发现之前不准确的原因,以及能量的生成与消耗过程。

复杂的海洋有不同尺度的运动,从几千公里的潮汐运动到米尺度海浪到厘米尺度的湍流过程,能量从不同尺度之间的传递是海洋中的难点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对于自然科学,如果想要描述研究某一过程,首先需要捕捉到这个过程,对于中小尺度意味着高分辨的数据才可以描述这些过程。所以受限于数据的匮乏,研究目前相對落后。随着我国加速海洋强国的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两洋一海·透明海洋”计划逐步实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能与途径。

起初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数据研究海洋能量消耗(湍流混合)的变化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海洋内部一种波动影响上层海洋(1000m以上)的逐年变化情况,这印证我们的猜测,目前普遍认为该波动的消亡为混合提供能量,其中一部分是海洋内部的潮提供的,另一部分就是该波动提供的,那么为了定量的研究,我们首先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全球有多少能量是风输入给该波动的。

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前期,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过程很抽象,想象不出它的样子。不同于实验室研究,可以看到实体物质;也不同于潮汐等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潮涨潮落。海洋中近惯性内波看不见摸不着,其特征很难凭空从公式结果中想象出来。在一次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教授报告中我听到过一句话——“公式不如图片,图片不如动画”,这启发了我,虽然有些数据不足以定量研究,但是看看某个过程的样子还是可以的,因此我利用课题组的数据,看到了它在速度、时间变化上的特征。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现在对于风输入能量的研究全部是基于数值实验,然而不同实验之间的差异特别大,换句话说误差比本身都大,那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无法令人信服。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从观测数据入手,抛开模式差异等一系列的问题,立足真实海洋运动结果,第一次评估了全球风对该海洋内部波动能量的情况。

研究中我们首先评估了观测数据对于近惯性运动的模拟情况,在得到其可以模拟后,我们针对计算方法中不同参数的选取,评估了基于不同参数导致的误差。与老师在误差方面的交流让我意识到评估结果误差的重要性,同时一点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也让我在后续的研究中格外小心。接着我们同样利用目前主流的计算方法,计算在海洋表面风导致的作用力,针对数据评估不同计算方法的误差。经过一系列的误差分析,我们发现力的计算显著影响数值结果,但从观测的角度已经很大程度缩小了模式的误差范围。

吴老师常要求我们研究问题要细致下去,不要盲目迷信别人的结果,敢于质疑,要求我们常动手做一下。随着科研过程深入,我渐渐理解老师的要求,在重复的过程中,会发现与前人不一样的原因,或是因为方法或是因为数据,而这一次次的尝试,积累出的可能是否定之否定后小小的突破。

责任编辑:陈晓丽

猜你喜欢
定量尺度海洋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宇宙的尺度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9
室外雕塑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