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文化自觉引领探究

2019-06-03 02:53黄润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黄润华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高校作为文化高地,理应承担起青年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高校党建工作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突破口,党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引领是其关键所在。如何认识文化自觉,实现高校党建文化自觉,并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党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09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4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十九大又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新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已成为这个时代新使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成了社会与学术界关注、研究的热点,也成了党和政府实际工作的聚焦点。高校作为社会文化高地,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任务。引领青年学子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是高校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之一。高校党建作为高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与抓手,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突破口。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的提出始于20世纪初,是一个艰苦探索和反复认识的过程。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炮火强行打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随之带来的不仅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更是被西方文化强行冲击后的“体内余毒”。也正因如此,无数志士仁人开始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反省。先后产生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新”等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理论观点。其中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创新”论是中国近代文化自觉的典范,对中国社会的今后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文化自觉是一个自我反思,理性审视和自我觉醒的过程。而“文化自觉”引起社会的广泛响应以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是在1997年以后,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具体概念。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指的是人们对其所生活中的文化有较强“自知之明”,了解并清楚它的发源与形成过程,具有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向,但又不追求“文化回归”或“文化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对文化的自知之明,是为了提高文化自主转型与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在环境与时代不断的变换中主动调整并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这一概念也是当前在学术界被普遍认可并广泛引用的。

二、高校党建工作自身的文化性

我们党靠的是思想文化立党、强党和凝聚力量,也正因如此,决定了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政党。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其取得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已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1年全国50多名党员到现在拥有8800多万党员,我们党如何能披荆斩棘,经历那么多的曲折、坎坷,从民主革命、国家建设、经济改革一路走来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没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形成独立的党建文化,是无法做到的。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便具有文化性。抛开了党建的文化本性,或者没有产生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校党建工作,必定是不合格,不完整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曾指出:“从文化视角认识和加强党建工作,有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首次明确提出:党员发展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之后不少高校兴起了党员量化考核标准研究热。党建的量化考核标准是基层组织响应中央党员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完善的量化考核标准使得高校党员发展以及党建考核工作更为透明,更为公平、公正,也使得组织生活更加规范。然而,当高校党建工作“控制了总量”,“优化了结构”,“提高了质量”后,切不可忽略“发挥其作用”,切不可忘记党建工作自身的文化性,否则党建工作将流于形式,丧失灵魂。

三、高校党建文化自觉的着力点

(一)以党历文化学习为建设基础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据。继承、发扬和传播党的历史文化,是党建工作的基本部分,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高校党建文化自觉,首先要对党的本身文化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清楚它发展的源头、本质,发展中形成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我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高校党建要实现文化自觉,首先要“不忘初心”,要坚持学习党的优秀历史文化,将对党的历史文化学习作为党建的基本工作。当前各高校的党建工作基本能做到规范化,透明化,但由于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党建专任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党史文化的学习往往都停留在“规定动作”层面上,学习的次数少,学习内容块状,很难将其与党的规范体系、价值理想、信念融合理解,导致学习不深刻,效果不理想。因此,党史文化的学习宣传工作应开展系列型教育学习,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为内在线索,以党史文化宣传活动为学习教育载体,有效提高对党的历史文化学习的实效性。

(二)以文化自信培养为内在动力

在复杂的世界环境下,当前我国依然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作为软实力,其作用变得越发举足轻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培养民族文化自信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密不可分,如何实现民族的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充分肯定和不懈坚守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更是一名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党员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信仰。而信仰,是党员的灵魂,也是党建工作的核心,共产党员只有对信仰有充分的认知与信心,才能从容坚守,不断奋斗,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不断自我革命,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因此培养文化自信即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目的,同时它也是高校党建文化自觉的内在动力。然而文化自信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的基础是要对文化自觉,既要对文化本身有充分的了解,也要对文化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校党建中,只有让师生党员在理论上理解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实践中领悟其先进性,才能让党员们拥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高度自信心和强烈自豪感,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驱使其进一步探索、学习、反思再探索,进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自觉,达到更高强度的文化自信。

(三)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其实质是在强调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国家的重要教学基地,其根本任务是育人。一个国家的高校育人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人才培养能力。因此,高校党建必须紧紧围绕“育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把人才培养视为党建之“本”,这也是高校党建工作不同于其他基层党建的本质特征。《大学》开篇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自省反思,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与文化自觉的本质不谋而合,这也是高校党建的基本思路。在十九大报告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明确阐述了青年与民族未来的关系,认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终将落在中国青年一代的身上。青年人才的培养,关乎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而实现青年学子的全面发展,关键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性反思、学习探索的能力。高校党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根本目标同样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校党建文化自觉,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高校党建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师生明辨文化糟粕与精华,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并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更准确把握高校育人方向,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子认清自身肩负的重担,并鼓起勇气不断奋斗。

四、高校党建文化自觉引领探究

(一)引领校园文化作方向指导

校园文化是校园育人理念、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的呈现载体。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质是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自有的文化性,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文化潮流纷乱繁杂,文化内涵参差不齐,师生的价值标准与思想观念变得多样化,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如此复杂的文化环境中,要保证校园文化能历久弥新、与时俱进,正确的校园文化发展方向非常关键。因此,高校党建要坚持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为先导,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的核心作用与党建文化的先进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并凝聚共识,牢牢把握校园文化社会价值导向和政治导向。此外,高校党建工作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为文化引领营造舆论氛围,尤其是要发挥好青年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发动与宣传作用,他们是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最好传递纽带。高校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对于高校文化校园建设来说是相辅相成的。党建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发展,校园文化促进党建文化自觉,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却又相互交融。高校党建文化的建设要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权,引领青年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融合专业文化作为特色引领

高校党建文化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其凝聚作用,有效的载体的传递和运用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就以“中国梦”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了人们的价值取舍。目前,高校党组织通常都由校、院党委以及专业支部组成,而真正与学生接触的,往往多在专业支部中。因此,专业支部的党建工作,是整个高校党建的“前沿阵地”,其党建工作的开展质量往往会影响整个高校的党建工作水平。如何有效融合专业文化,充分发挥专业党建的引领作用,对于专业党建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少专业支部疲于完成上级党委的规定工作,简单地将专业党建理解为政治教化、信念灌输,教育宣传,理论高深却不得其意,目标口号宏大却不接地气。如针对马列主义的思政教育习惯于上升至理论高度,很难结合专业实际;集中关注国家国际未来发展走向,却忽略了个体发展需求。工作表层化,不能深入人心,使得部分专业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脱离,无法形成合力。要想有效破解这个难题,就要求专业党建文化工作模式要有机融合专业文化特色,打造专业特色党建品牌,使其更加贴近大学实际生活,有效提升专业党建文化引力,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辐射与渗透作用,并引领专业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

高校党建,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做好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认清党建工作的文化性,實现高校党建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并充分发挥高校党建文化的引领作用,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有助于高校完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