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航天制造”造福平常百姓
——访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原常务副院长、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王新敏

2019-06-01 08:05李海鸿
金秋 2019年3期
关键词:航天

文/李海鸿

主持人/李海鸿 交流邮箱:haihong1171@163.com

“踏实务实是航天人的本质,要保证百分百的成功,就要做到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在学术研究上严谨务实,始终追求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航天事业要求发展一批尖端技术,唯一的途径就是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外对我们的垄断。”之前媒体采访,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常务副院长、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的王新敏曾这样阐述“踏实务实,创新纳新”的六院文化。

正是凭借这样的理念,一路走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今天,六院作为我国唯一的集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上面级动力系统、姿轨控动力系统以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的航天液体动力技术专业研究院,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和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

2018年初夏的一天,再次面对媒体采访,曾长期负责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管理和运作、2011年被权威媒体评为“陕西区域最具经济影响力人物”、2016年从副院长岗位退休的王新敏说起六院的人和事,既流露出山东大汉的直爽与谦和,又彰显了一个老航天人炽热的家国情怀。

当工程师的愿望

1956年,王新敏出生于山东平度。上大学之前,曾在山东即墨拖拉机厂工作。正是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初步接触到热处理专业,并萌生了在材料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做一名工程师的愿望。当年填报志愿,他选择了有“工程师的摇篮”美誉的哈工大。1978年,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后招收的最早一批大学生,他怀揣成为工程师的理想,跨入了哈工大的校门,所读的专业正是自己感兴趣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设备专业。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输油泵项目(右一为王新敏)

当时的哈工大,学习氛围很浓,尤其是家在外地的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王新敏自然不甘人后,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汲取营养。由于有之前的工作经历,他不满足于只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专业领域进行探索、钻研。4年下来,学习成绩优异,大部分课程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哈工大的求学经历,直接影响了王新敏的人生,让他此后迈出的每一步都稳健、坚实,信心满满。

1982年,大学毕业的王新敏被分配到西安航天发动机厂(原陕西红光机械厂),该厂隶属于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六七基地,即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的前身。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为一体的专业研究院。

从那时起,在陕西凤县的山沟里,王新敏从一名最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总工艺师、总工程师,并走上管理的岗位。

做大做强民用航天产业

1999年,王新敏迎来了人生一个新的挑战,他被任命为西安航天科技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兼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负责公司民用产业的管理和运作。对于一直从事航天科技研究的技术人员而言,角色的转换让王新敏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比起之前单纯的搞科研,管理一个团队、带好一帮人的担子着实重了很多,在一番用心摸索、积极实践,经受短暂的挫折后,王新敏带领企业逐步走上正轨。这时,如何“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又成为他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通过专业学习、市场调研,他与团队达成共识:资本运营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于是,他开始精心筹划公司上市的相关事宜。2003年,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了。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的控股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无异于一针“强心剂”,推动着航天六院民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作为航天六院主管民用产业的常务副院长,王新敏被公认为是该院实现航天尖端科技向民用转化的智慧“推手”。从2001年全院民用产业总产值一个多亿,到2011年突破50亿元大关,航天六院的民用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2004年至2014年,王新敏担任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0年间,公司开发了热能工程、特种泵阀、化工生物等重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项目,形成了流体机械、热能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三大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电力、消防、交通、环保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先后荣获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西安市高新区“百强企业”“明星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称号。2004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型高效长输管线输油泵机组国产化”项目落户航天六院。这一项目很好地契合了航天六院的核心技术优势。六院利用试验、仿真、计算等独特条件,快速攻克了技术难关。在六院完成机组动力端的开发后,中石化的专家评审时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满足用户要求,同意六院直接上线生产。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有记者问:“此次与石化行业进行合作,是一个航天人向外求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航天技术走向社会拓展用武之地的过程,对此您有何感想?”王新敏答道:“能够利用航天技术优势为我国重大工程的国产化出力,打破我国重要设施对国外的依赖,是我们的光荣。”

2011年,王新敏被权威媒体评选为“陕西区域最具经济影响力人物”。谈到获奖的感想,他说:“这个奖项既是对我个人的褒奖,更是我所在的航天六院这个团队莫大的荣耀。航天六院作为西安航天产业基地最大的驻区企业和国家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制造中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让航天制造惠及普通人

2018年7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晚会在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六院举行,获奖的40个产品都是该院近年来大力推进军品技术转化已经具备一定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代表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最新军民融合成果,由此带来的经营收入10年间从十几亿增长到过百亿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此次获奖产品中,有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专门研发的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超低排放装置,国内首家获得美国ASME认证的安全阀系列产品,也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的“赛默森”圆凹一体壁纸生产线,更有为西安城市垃圾处理量身定制的国际最为先进的航天热解垃圾处理项目等等,多个产品为国家填补技术空白,并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远销全球。

面对航天液体动力技术开创的“上天则长袖善舞,落地则生根开花”的崭新局面,王新敏既感欣慰,又颇多感慨:从最初在凤县小山沟里栉风沐雨搞科研,到如今雄居西北成就航天产业大型专业研究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航天人的奉献精神和优良作风的有序传承,没有几代航天人接续努力,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航天六院围绕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从封闭单一的军工企业属性走向开放包容的市场主体,就不可能实现由强军兴企走向强国富民,不断统筹和强化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的技术转化,产业孵化和市场开拓的管理,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面对越来越多“接地气”的“航天制造”,普通百姓日渐感受到航天技术的“亲民”“惠民”,而做为一名已告别航天岗位的“老航天”,王新敏的心里注定割舍不下对一个行业的珍爱与关注。如今仍在航天科技集团某专业公司担任要职的他,正一如既往地努力发挥技术与管理优势,把自己掌握的航天高新技术转化到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创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金秋》下半月刊2019年02期精彩内容预告

◎一间厨房温暖一座城

◎父亲的城里生活

◎我的二宝我来救

◎便条上的爱情

◎李楠 用心雕刻篮球生涯

◎百岁拳师 璀璨太极

◎我和我的乒乓球友

◎打网球的脚下功夫

◎汉武帝一怒灭南越国

◎开国皇帝临死都说些什么

◎戏曲巨匠马健翎

◎人造皮肤新成果

◎“低”也非健康之道

◎吃的清淡为何胆固醇还高

◎一些躯体疾病的根源在心理

◎黄土地上的婚礼

◎独守旧书店的读书时光

◎我到公园去唱戏

◎在纳木错感受西藏

猜你喜欢
航天
中国梦·航天梦
我的航天梦
国内外航天动态
航天梦,我的梦
2020,航天路上50年
航天探索之飞天筑梦
逐梦航天日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