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突围”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2019-05-31 01:49姜菲菲张建平
先锋 2019年4期
关键词:突围成都市成都

姜菲菲 张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视察期间,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成都市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目标和路线。成都市在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等方面均具备发展新经济的优势条件,应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西部支点城市,面向欧亚的枢纽作用,引领西部对外开放,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对内辐射西南,对外辐射南亚和东南亚构建成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开放发展新路径,形成带动区域开放发展新高地,创新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成都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突破圈层思维、突破盆地约束、突破区域局限、突破西部定位,实现全新的“突围”。

突破圈层思维,推动一体发展

突破中心城市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成都市而言,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2018年成都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过去10年间常住人口年均净增50万左右,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4000户以上的大社区达525个。这说明中心城市在区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功能扩散趋势已不可阻挡。另一方面,随着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圈过密的压力越来越大,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给城市协调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都带来严峻的挑战。成都市中心开发强度一度超过80%,局部区域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万,这势必会影响主导产业体系的发展和城市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在于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心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会使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制约。以产业带动建设新城区,以产城融合方式推动成都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努力形成“中心城市+近郊区”新发展格局。城市近郊区拥有天然的区位地理便利,能够为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延展空间,疏散中心城市的人口承载量,分担中心城市各种过量功能。成都近郊城市化推进有序进行,已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管理基础,一体化发展条件趋于成熟。把近郊区作为中心城市开发区和功能区,植入城市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中心城市的人口自主选择更适宜的生活居住地,是一种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思维突围。

在此思维指导下,成都市已切实行动起来。把环城生态带改造成锦城绿道,建设生态宜居之城。提出“三降两提”——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通过这些举措,将人口从840万疏解至657万,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布局,通过建立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式发展。每个组团内均有学校、运动场、邻里中心、养老设施等,以“15分钟”为半径,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共配套。这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依托。

坚持市场导向带动一体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打造“中心城市+近郊区”的发展格局并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或者城市景观的扩建,近郊区的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要以中心城市的需求为前提。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近郊区扩散也不是运用行政手段和指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发挥产业集聚和产业带动的作用,同时使近郊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居住环境,完善商业配套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引导人口自主选择。最终实现中心城市和近郊区的协同发展,良性互动,促进成都市全面协调一体化发展。

突破盆地约束,推动有序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四川省做出了“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等重要指示,处于新发展时期的成都,不能再满足于自成一体,西部龙头的现状,迫切需要突破盆地约束,通过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实现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跃升。

“东进”战略构建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千百年来,龙泉山一直是成都东侧的生态屏障,具有环境容量大的天然优势。2017年,成都市提出“东进”战略,确立了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在龙泉山的“两翼”建设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区,将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金堂城区等多个城市片区串联起来。成都中心城区由原来的630平方公里延展至3677平方公里。从格局看,变“两山夹一城”的逼仄为“一山连两翼”,为成都市开辟了城市发展新空間,创造了城市功能新核极。东进战略有利于突破现有城市开发格局,为成都建设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化大都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支持“东进”区域成为高端新兴产业增长极。成都市“东进”战略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地理空间上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开辟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主战场”。成都市选择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有利于以天府国际机场、蓉欧快线、成渝高铁、长江水道等开放渠道为抓手,带动周边城市群协同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其中的重点应在于选择符合“东进”战略总体目标定位的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依据成都市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航空制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有机农业、国际和区域物流等产业。这些产业将使成都自贸试验区及其周边地区形成新的高端产业集聚,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新增长极和创新极、辐射极。

突破区域局限,推动干支结合

四川省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对成都市来说,这就要求突破行政管理的区域边界,充分利用9000万人的战略腹地资源,加强与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雅安等周边各个市州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这也是国家大力鼓励城市群加强协作、共同带动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目前成都市已与全省20个市(州)主动对接,已与16个市(州)在产业合作等方面形成深度合作关系。成都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四川城镇化进程有了重要抓手。

基础设施共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大都市区协调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提升成都与周边市区交通设施建设,提高中短交通运输能力。以成都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分期推进高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区域城市间互联互通交通通道,逐步形成九绵高速、成资快速、成金简快速等道路网络。增加综合换乘中心、交通枢纽,促使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从而起到扩大市场,统筹资源,共享服务的作用,推动成都市和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

其次整合多城市间基础信息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多规合一”的全覆盖、全过程、全系统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审批管理平台,实现成都市和周边市州数据、信息共享、共用。全面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产业联动发展。中心城市与其他市州产业分工明确、联动发展是突破区域限制的关键,因此,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协调配合对于高效率创新至关重要。将创新研发、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链聚集在成都市,将生产制造,生产组装等标准化、程序化产业链转移到周边市州。形成研发在成都、转化在市(州),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促进成都与周边地区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圈。

一方面成都市主动将部分产业向周边市州转移,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走向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将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化大都市。另一方面鼓励各市州发挥各自区位和产业优势,吸引生产制造中心、装配中心、仓储中心入驻,建设产业承接园区,“飞地经济”园区,依托成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发展为产业新城。

生态环境共治。生态环境共治,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是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的保障。建设“生态城市”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共识和潮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不等于重复建设,盲目扩张,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四川省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之后,成都市周边城市都在抢抓成都“东进”战略契机,争取重大合作项目。这就需要给予统筹规划协调,根据各地比较优势实现有序竞争合作,控制各地无序发展,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尤其是各市州在招商引资,开展产业合作的过程中,要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济带。

突破西部定位,推动全球对标

成都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国际化水平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但是在党和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部署下,成都市应当跳出西部思维,对标学习世界先进城市,把赶超和跨越两步并作一步走,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以自贸区为抓手扩大开放。2017年,国家批准新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成都市扩大开放,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以扩大内外资投资市场准入、扩大服务贸易和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的进一步开放为突破口,以落实新版《外商投资法》为重要契机,推动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简政放权,重塑政企关系,创新管理模式,促进跨国要素有序自由流动,特别是通过吸引国内外资本新一轮集聚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高地,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建设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成都市已充分认识到营商环境在当今城市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并把2019年定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对标新加坡、东京、以及国内上海、深圳等城市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规则体系和创新环境,实现国际创新资源有效聚集,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具体涉及提高政策法规透明度,深化和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行政程序,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促进企业营商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吸引国际人才集聚;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深化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创立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健康发展的国际化法制化环境。

以国际标准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成都市在考察借鉴雄安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民為中心建设理念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尤其是在东部城市新区坚持蓝绿相应,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改革城市评估管控机制方面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城市发展规划。通过不断学习汲取发展改革养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创新驱动体系,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软实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并最终迈入世界先进城市之列。

未来的成都将成为低碳绿色发展的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著名城市,成为对全球中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的开放型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我国一线城市中的领军城市。

猜你喜欢
突围成都市成都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堵车“突围”记
穿过成都去看你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成都
上微突围战
饿了么突围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