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港往事

2019-05-31 01:49朱鸿伟
先锋 2019年5期
关键词:邛崃新津南河

朱鸿伟

1945年夏秋之交,著名画家叶浅予自成都前去康定采风,途經新津。那时新津的大河上下尚无钢铁大桥,渡河全凭船筏。在三渡水待渡时,叶浅予望着宽阔的河面上船筏穿梭的情景,像极了江南家乡。后来,他在《打箭炉日记》中特别记上一笔『新津河河面如镜,舟楫颇繁,有江南情调』。彼时是水运繁华的时代,而新津又为岷江中游重要口岸,自古以来,水上航运即为新津交通的华彩篇章。

千里航道

新津的开端,紧紧联系着大江大河。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即公元216年,新津地界上出了一件大事:修觉山下原来陡峭的岩脚修筑了一条通道,联通了东西两面,可通马车,往来行旅车马自此方便多了。与此同时,山脚下六水门侧一个新渡口也建成。这一切,皆因当时的犍为郡守李严。

李严是河南南阳人,他一来犍为郡上任,即发现郡治武阳县江口的交通有壅塞断绝之虞。江口是都江堰内外两江的交汇处,那时成都南下,水陆两路皆沿内江至江口再往南。扼住江口,既与成都遥相呼应,又可南控川南,因而江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一入夏,江水泛涨即冲毁江上便桥汉安桥,水流湍急,舟船难渡。李严经过考察,决定在新津修觉山下开辟新渡口。一旦开通,对岸即为通衢,几十里路可抵成都。这事《华阳国志》有记载:“建安二十一年,太守南阳李严乃凿天社山(注:修觉山属于天社山一脉),循江通车道”。

新渡口建成后,成都南路交通有了很大改进。新渡口最初并无名称,相对于江口,人们叫它“新津”。津者,水渡也。谁知,这名字一直叫到了今天。

新津甫一开通,成都、川南、川西连接遂更为便捷,此渡益发成为枢纽要冲。于是新津渐次繁荣,形成了新的集市。公元557年,新津就此建县。

新津的命运注定与江河相连。成都地形北高南低,新津地处成都南路,于是,作为岷江正流与支流的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西河、南河五条大河一聚,令新津演变成岷江中游著名的水运枢纽——新津港。它是旧时代岷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转运中心。

金马河是岷江外江正流,自都江堰流来新津县邓公场(邓市码头),又经岳店子、彭山青龙场,流至江口与成都流来的岷江内江正流府河汇合。据《成都通览》记载:自新津邓市码头起航,经四十一个大小码头可抵达宜宾(叙州),然后入长江。彭山江口以下,水流澎湃浩荡,航运更为繁忙。这条水上航线在旧时是川西交通主动脉。枯水季节,自新津起航,约15天到达宜宾。

这个水运网道绵延千里,上溯可至灌县、温江、崇庆、邛崃、大邑、蒲江;顺水而下可到彭山、眉山、青神、乐山、犍为、宜宾、泸州、重庆等地港口;还可经彭山江口上溯府河至成都。从前移民兴建的湖广会馆(今新津中学)有一副对联“武阳城外庙貌犹新,修觉山前衡湘在望”,说的正是新津江河连接着遥远的湖广家山。由此可窥见,新津港当年的喧嚣繁华。

千船竞发

大河奔流,水运顿生。旧时,新津航道上千船竞发,各色木船令人眼花缭乱。据文献记载,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有片片船、长行船、舵舵船、千千船、舵笼子、出山船,等等。其中,出山船用低质木材造成,装载货物驶向泸州、宜宾、重庆后,连船带货一并出售,或卸完货后将船卖掉,该船“有去无回”,故名出山船。

还有一类水运工具,那就是竹筏。民国时期,大邑、邛崃、蒲江开往新津的竹筏尤其多。有的到新津后要拆解卖掉竹子,人则步行返家。彼时何以多竹筏?邛、蒲、大三县至新津的河道水流平稳利于竹筏航行,其次川西坝子竹林遍野,取材容易,且竹筏造价低廉,制作简便,经久耐用,因而竹筏盛行。(竹筏的制作,是用楠竹26至30根,扎紧加固而成,但前部须上翘以利破水前进,此类竹筏俗称狗头筏。)

因为是水运枢纽,新津自然又衍生出木船制造业。木船打造工序颇为讲究,有一整套程序,其中技术细节甚为复杂。除了打鱼小船,一般船身都有十多二十米长,先要构建船身龙骨架,其次船舷、船底还需要木板衔接,因为船身前后有弧度,拼接船板时,既要用榫卯结构链接木板,又要钉入铁制爪钉扣合。这铁钉的用量似乎颇大,方言有云:船烂了还有三斤钉,船板虽然朽烂了,但铁钉还有得卖。造船的一个关键是船身取弧度,稍有差错,航行中就会翻船。船板拼接好了,还得涂刷桐油,以防船身漏水。桐油要反复涂刷,涂刷得厚厚的,直涂刷得船身亮堂堂。

新津港由多个码头组合,形成水运枢纽。三个大码头包括县城东大门大码头、邓公场邓市码头、老五津镇码头(三渡水码头),恰好呈三角分布。除东门码头外,县城自西向东,尚有西门码头,大水南门码头。盛时,县城南河边,全都泊了木船、竹筏。此外,杨柳河入岷江河口左岸的金华岳店子、金马河左岸的花桥场、右岸兴义的许筏子、马河左岸的兴义场、西河右岸的文井张场、小河右案的太平场、右南河上游左岸的永兴场,也是县境河道上的重要口岸。各口岸依据各自的地缘特点,凭借水道,形成了一个个繁荣的农村场镇。县境各码头,皆以红砂石砌成石阶,顶上石阶有拴船缆的石柱。除平常船只泊岸外,居民亦天天在码头汲水、淘米、洗菜、洗衣、待渡。

泊靠码头船筏成就港口盛况。据档案记载,民国时期新津全县木船数量基本保持在180至210只之间,一般为载重10至20吨的小型木船,也有少数50吨以上的。当时有人描述新津码头的情形:船只栉比,帆墙如林,舟楫往来,欸乃之声不绝。

百货委输

新津水上运输分长航和短航。20公里以上远程为长航,余则为短航运输。其中,短航主要往来于本县城乡,运送农副土特产品及生活用品。早年间,新津河道运销的物资年达30万吨左右,这在旧时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据文献记载,新津至乐山主要运大米、食油、木材,这条航线还要延伸至犍为、宜宾等地;新津至成都主要转运大米、木材、烧柴、食油、草纸、石灰等物资。年运大米约2万吨,多时可达3万吨,食油约2万缸,合1800吨,木材七八万立方米,其他物资在万吨左右;新津至邛崃、大邑、蒲江,走南河水道溯流,主要运送盐巴、棉花、棉纱、食油等,年运量7000至8000吨;新津至崇州运送的货物为食盐、花、棉纱等,每年约2000吨;新津至温江、双流运送食盐、花、棉纱。

食盐是水运物资的一个大宗。因为新津的水運枢纽地位,清末,四川当局在新津设了盐务机构,称为南岸,负责管理附近7个县的食盐运销,覆盖人口100余万。因南河、西河合流处有通济堰拦江大堤,来自犍为、乐山的盐船要在邓市码头或金华岳店子停泊,然后卸下盐包分装到容量小些的木船,再翻过大堤,北上或西进。当年,自下游来的大盐船挂满风帆,逆游而上,好似一道壮丽的风景。

木材是新津水运物资的又一大宗。木材由灌县、崇州、邛崃、大邑、蒲江或船筏运输,或水流漂至,然后再经新津转运成都、乐山。上岸的木材架成井字型,堆放在河岸边,年集散转运20万方。据记载,清乾隆年间,木材转运量最高。新津本地向外输出的物资,除粮油、草纸、石灰外,还有一样非常有名:清中期以来响誉川西的土布。新津土布也称家机布,分“台正(长四丈)”和“条子(长三丈)”两种款式,有蓝白两色。新津当时手工纺织盛行,户户纺织,机杼之声昼夜不绝。清末民初,新津土布年产量约60万匹,一半外销,最远销到康定、青海。

繁华淡去

长航、短航运货外,亦搭旅客。比如南河,当年是新津与邛崃之间的热线。邛崃历史上是州府,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依托南河,演生出兴旺的水运。当年,邛崃水运物资主要是火把柴、板材、原木、原竹、纸张、竹蔴、竹片、棕片、中药材和肥猪等土特产品。最大宗的是火把柴,成都人称之为“邛崃南河柴”。因松脂含量高,火力大,在成都最畅销,年外销量在100万把以上。

南河上水运搭载旅客的情形,《邛崃文史资料》曾刊登过当地作者回忆其在上世纪40年代南下去成都上学的往事。一路上江水滔滔,南河两岸风光秀美,如穿行在绝美的画卷里。作者从邛崃道佐场口乘竹筏,当时正值初春的早晨,坐在筏中固定的椅子上,迎着朝阳,踏上了前往新津的水程。当日下午5点,竹筏抵达新津老五津镇,作者夜宿该镇,第二天再乘车去往成都上学。作者有三次乘船走南河水路由邛崃至成都上学,三次都顺利抵达新津,未耽误上学报到日期,并省下了部分旅费。

不过,清末时期水运载客却颇为麻烦,旅客先要订合约雇船,其中细节很复杂,为的是避免日后有麻烦。

江河里往来船只多了,便有些别样风景。上世纪70年代,笔者家住南河边,常见河里行走的船只挂了帆,河风吹来,呼呼作响。船老板立在船头,一只脚使劲踏着船舷,然后猛将长长的竹篙插到水里,用力尽推,船只于是缓缓前行。大概船沉,吃水深,船家每撑一竹篙,好似要用尽全身的力量。那时每逢赶场,各乡镇的船撑来县城,大大小小的木船一字排开泊在岸边,满载柴禾、慈竹、稻米、蔬菜、水果、家禽。岸上站满了买家,你呼我喊好像开水炸了锅。船家脸上皆有淡淡喜色,手中的货并不急于出脱,要端点架子熬个好价钱。当年物资短缺,船上的货物总不愁买家,约中午时分,各样交易基本完结。可是船家并不慌着起程,他们还要喝点老酒。几个撑船的老大凑点钱、打点酒,买上花生、盐蛋、卤肉、豆腐干什么的,在局促的船舱里,将食物铺在草纸上,海碗里灌满白酒,一人一口,挨次轮去。脸膛喝得红红,然后大声说话,一个辛劳欢乐的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船家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奢望,虽饱经风霜,却从容淡定。有一首船家号子这样唱道:“不用慌来不用忙,哪一个忙人得久长。昨日打从忙山过,见几个忙人在商量。头一个忙人诸葛亮,五丈原兵败一命亡。二一个忙人关云长,夜走麦城好惨伤。”这首船歌可以随意添加下去,主题永远只有一个:闲闲一水、闲闲一路,不用慌来不用忙。

1959年,新津辖内的五条河流建起了钢铁大桥,陆路运输崛起,水运悄然淡去。到1979年,水运彻底终结,只余县城大水南门及乡下渡口摆渡。在宁静的早晨,摆渡船上时时传来长长的吆喝声:“撑——船——了!”进入2000年,成都推行渡改桥,摆渡停止。

如今,五河汇聚的新津不见船筏踪影,然而江河日夜流,往昔繁华的新津港,已然成了远去的故事。

猜你喜欢
邛崃新津南河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海门和邛崃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的对比研究
伯益造井
基于邛崃市云正合作社和洁环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南河特大桥顶升方案关键点分析与设计
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