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农 熊伟 孙琦 郑庆祥 郑戈 李无双 刘春光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从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产业与市场接口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支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议,以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9.04.014
Thoughts on Promoting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WANG Nong1, XIONG Wei2, SUN Qi3, ZHENG Qingxiang1, ZHENG Ge2, LI Wushuang4, LIU Chunguang3
(1.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 Tianjin 300191, China; 2.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partment, Beijing 100122, China; 3.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0, China; 4.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the main problems such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y, production, life" coalition, industrial and market connection were analyz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to support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accounting of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scientific planning of industrial layout to suppor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and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xploring the socializ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mechanism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vigorously raising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green consumption.
Key words: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绿色发展,是党和国家站在全局高度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适应新形势和发展的新要求,是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新时期新时代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是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保障,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发展目标和道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等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
1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
1.1.1 需求多元化,导致土地使用结构变化 随着设退耕还林还草,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等农业组织和生产模式不断涌现,城乡建设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业蓬勃兴起和保持足量的耕地资源等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国各地区生态资源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土壤类型众多,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据相关报道[1],我国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即中低产田、退化面积、面源污染面积大,有机质含量、补充耕地等级、基础地力低。
1.1.2 农业生产资料的高投入和低利用效率,加剧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据相关报道[2],我国化肥的累积利用率不超过33%,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肆意排放或丢弃,以及大量化肥、农药和农膜等使用已经造成产地环境质量不同程度的恶化。
1.1.3 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近年来,虽然农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但是农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农田生态功能退化、耕地土壤环境风险较大,农业污染呈现来源多样化、时空异质分散性等污染特征。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部联合发表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中度污染以上占2.6%,以重金属污染为主,其中镉的点位超标率为7.0%。从污染分布来看,呈现出流域化和区域化,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中南、西南矿区及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南方酸性水稻土区,大中城市郊区和一些高投入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海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是全国抗生素排放量最大的区域,广东、江苏、浙江、河北等经济发达省份是污染重灾区。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大瓶颈,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之一。
1.2 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融合问题
当前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很多,农业农村生态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城镇化速度加快,产业配置不充分不平衡,人口城镇化转移加快,农业农村劳动力数量下降;农业生产生活生态脱节,相对割裂,过多地强调开发农业农村生产功能,生活质量与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农业农村多功能开发利用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对滞后,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相互叠加。
1.3 产业与市场接口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加快,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模、效率与市场需求不对应,产业需求技术与市场需要不对接,产业发展的市场信息失灵,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异,产业生态链条受到冲击,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2.1 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支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要发挥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绿色农业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度、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和贡献度,推进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从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从偏重数量向提升质量的转变,构建支撑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为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开展以下方面的研究内容:乡村土壤中典型污染物整治与暴露风险减控技术;乡村土壤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控制与整治技术;宅基地、流转土地、乡村休闲土地的地力提升技术;农村废弃物的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基于污染控制的乡村环境资源配置机制研究等。
从保障和改善农业绿色生产环境来看,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污染的治理需求,需开展农田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風险评估研究;要突破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快速诊断技术瓶颈;乡村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环境影响主控因子识别研究,研发农田尺度和区域尺度典型污染物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预警技术等;就乡村与农业界面的污染治理来说,需要开展典型农区土壤-作物系统中多目标污染物交互作用机制及生态毒性研发基于微生物-动物、微生物-植物联合的协同强化修复模式;开发不同生态型土壤动物和功能微生物协同强化降解有机化学品修复技术;开发农田土壤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协同强化降解的原位高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土壤-作物系统的环境污染界面的分子过程、环境污染的分子机理、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分子机制、污染分子机理,污染界面过程的表征方法等。
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来看,农业废弃物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导致资源大量浪费,需要开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以及农村生活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农村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研究,构建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村废弃物的高效综合利用模式体系;开展不同耕作、栽培和水肥模式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农田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控制与整治技术;创制基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防治的主要农区绿色增产增效农作系统创新机制;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技术与稳产研究;开发主要区域绿色农产品现代生产集成关键技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关键技术、生态循环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体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从绿色经济发展来说,需要构建绿色农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等,比如农业资源与农业生态耦合度、农业生产技术绿色成熟度(集成度)、农业发展模式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度、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废弃物安全利用率等。
2.2 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
在生态资源价值核算方面,着重解决好我国农业农村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现状,资源配置效能不高、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开展农业农村生态资源核算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全价值链核算为基础,创新资源核算的理论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创新评估技术体系和方法等,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农业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等,准确评估并将其纳入资源价格体系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为农业农村的多功能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产监管体制、空间规划体系等制度提供技术支撑,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加强农业农村生态资源价值核算建设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实践举措,同时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管理手段,开展生态资源资产核算,最终有助于建立健全新时期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在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着重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标准时代性差、适应性不强、体系不完善、评价不科学等问题,从国家层面建立生命周期评价方式方法,创新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关联性,加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区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产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危害因子检测技术标准等等,从其内在联系出发,相互支持,相互匹配,发挥标准体系整体的综合作用,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手段,为控制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和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服务。
2.3 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
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规划必须先行。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做好乡村生态振兴和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布局。从区域尺度上,针对某一区域对生态与资源条件进行全方面的规划,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突出区域生态振兴的特色、文化特色、资源优势、结构与一二三产业布局[3]、经济效益分析、社会与生态效益分析等等,突出区域性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功能,有效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解决好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创新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链,在区域内形成每一单元之间资源高效配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产业对接、提高产品生态附加值,扩大有效高质量供给,提高乡村和农业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3-5],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区域生态振兴的品牌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经济格局,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从时空尺度上,根据区域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调动社会资源,进行时空差异化建设,整体推进规划实施,在实现和促进乡村、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4 探索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
目前最大的发展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就是城乡发展不充分。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必须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的思想,要倡导和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5],建立与国民经济增数相适应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制[4],引导更多的社会型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中来,建立资本与政策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发挥好资本撬动和政策正效应引导作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化经营与服务机构或者示范网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5 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实施的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需求多元化的挑战,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6],培养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农村工作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行为,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根本之策。要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和实践形式,夯实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意识[7-10],使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冯华. 耕地好不好,定期来报告[N].人民日报,2016-07-28(4).
[2]作者不详.中国化肥利用率平均仅33%,易引发环境及农产品安全问题[EB/OL].(2016-5-28)[2018-09-1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75693.
[3]李业芹. 绿色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EB/OL].(2018-06-22)[2018-09-12]. http://ex.cssn.cn/jjx/xk/jjx_yyjjx/jjx_nyyfzjjx/
201806/t20180622_4384833.shtml.
[4]周宏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绿色发展[J].环境保护,2018,46(7):16-20.
[5]尹成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8(2):22-23.
[6]谢菁菁.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振兴乡村[N]. 惠州日报,2017-12-03(A03).
[7]廉维亮.统筹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 推动乡村绿色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8-06-04(1).
[8]楊雪茹,郝林凤,贾雄华,等.发展绿色生态环保畜牧业应采取的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Z1):119-120.
[9]郝丽霞.国外发展绿色农业对陕西的启示[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2):225-228,248.
[10]冉江华,黄洁.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