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中巴“摩擦增多”背后的舆论战

2019-05-31 07:16赵觉珵
环球时报 2019-05-31
关键词:俾路支省瓜达尔巴中

本报记者 赵觉珵

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达尔港的一家五星级饭店遭袭,到中巴民间通婚与“人口贩卖”传言,中国和巴基斯坦一直保持的紧密关系因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而受到更多关注。某种程度上,它们都跟中巴经济走廊(CPEC)有关。自2013年以来,中巴经济走廊在能源、交通及港口建设等方面进展显著,但也经受了“债务陷阱论”的干扰及安全问题、巴政府轮替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两国民间往来增多难免导致一些争议或意外发生。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安全问题依然严峻?如何看待中巴民间往来及一些相关争议?《环球时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与实践中心执行主任穆罕默德·纳西姆。纳西姆是俾路支省首席部长负责青年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的工作组组长,也是俾路支省农业与合作社部部长顾问。

瓜达尔港袭击案背后有“媒体战争”

环球时报:瓜达尔港五星级饭店遇袭事件引起很大关注,也让外界对俾路支省乃至巴基斯坦的安全状况产生质疑。当地的安全形势究竟怎样?

纳西姆:这是瓜达尔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袭击事件,所幸当时没有中国人在饭店。当时,当地的中国商务中心正在举行会议,在港口工作的中国人大部分都在那个安保森严的地方。

有人质疑巴基斯坦及俾路支省的安全状况,其实,在中巴经济走廊启动、瓜达尔港备受关注之前,俾路支省的安全局势一度很糟糕。如果你查阅2005至2013年的数据,再与2013年以后的数据对比,就会发现恐怖主义在巴基斯坦的势力正在快速垮台,其能够制造的恐怖活动规模越来越有限。

为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顺利建设,巴军方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负责有关项目的安全,并计划再增派一个师。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正大幅改善,瓜达尔港袭击事件是那些组织“挫败感”的体现。

目前,巴国内的安全问题主要由两股势力造成,一是“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二是“俾路支解放军”和“俾路支解放阵线”等组织。尽管是不同势力,他们某种程度上彼此联系,以实现同样的目标——破坏巴基斯坦和俾路支省的稳定。巴政府有很多证据显示,有来自外部的势力资助这些人。

我认为,在袭击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政府未来将对恐怖组织采取更多行动。我们非常有信心,当地的安全状况将在未来两年迅速改善。

环球时报:俾路支省的安全问题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瓜达尔港等项目的建设?

纳西姆:这场袭击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一些国际媒体试图用某种方式报道这件事,以证明瓜达尔港不安全,但那里实际上可以称得上是重兵把守,未经授权者不能进入,直到项目建设完成,港口才会逐渐开放。

因此,我不认为瓜达尔港的安全存在问题,但私人投资者可能会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了解信息的唯一渠道是媒体,是《纽约时报》和《卫报》。

这一切其实都是关于如何描述和建构,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媒体战争。中巴经济走廊对于巴基斯坦的发展至关重要,也会惠及伊朗、阿富汗等邻国。如果建设过程一切顺利,那么巴基斯坦将在南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可能会让一些人认为“有问题”。他们试图破坏巴中友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巴基斯坦的整体稳定。

新政府有“优先事项”,但对华态度已经没有人再质疑

环球时报:去年夏天,伊姆兰·汗成为新总理时,一些分析称他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态度可能有变。但现在,这样的声音消失了。您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纳西姆:伊姆兰·汗是第一次担任总理,他的团队有不少新人,所以需要时间稳定下来,了解政府运行方式,也会花时间仔细了解巴中之间的合作。

与前任相比,伊姆兰·汗有些不同的优先关注事项,比如涉及社会领域投资时,他希望有更多对医疗和教育的投资。他认为这样的项目会直接造福普通人。有人试图将他描述得更亲美而非亲中——这不是实情,他已经两次访华,说明他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上与中国沟通密切,而且希望加快步伐。

如今,已经没有人再质疑新政府的对华态度,何况中巴经济走廊不是伊姆兰·汗的事,它属于整个巴基斯坦,属于所有巴基斯坦人。每一个巴基斯坦人都是中巴经济走廊的利益相关者。

环球时报:围绕中巴经济走廊,巴国内曾出现过“线路之争”。如今这样的分歧还存在吗?

纳西姆:最初,巴基斯坦不同省份之间确实有一些争议。对于中巴经济走廊这样的项目,人人都想从中受益。当人们还不了解它时,会对其线路有一些困惑和不满。比如报纸上刊登文章称,旁遮普省会从中受益更多,其他省份的人就可能提出抗议。

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问题了,因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干线经过巴基斯坦所有省份,而且还有很多“支线”将众多地区与“干线”相连,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能从中受益。事实上,一旦主干线上有大量的人与物的流通,就会吸引大量的连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主干线附近的居民开始开餐厅、轮胎店、纪念品店。我注意到,在拉合尔、卡拉奇这样的主要城市,餐厅里已经有了中文菜单,街上有中文广告牌,也有当地报纸开始在其中增加一两个中文版面。这是一种新趋势,也是“连接”的一种体现。

环球时报:有外媒声称“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会令相关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您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纳西姆:与其担心中国,我更担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不久,IMF与巴基斯坦就向巴方提供60亿美元紧急援助达成初步协议,但IMF提出了很多要求,一些是公开的,另一些则是隐性的。比如IMF要求巴基斯坦扩大税基,而中国从没有要求巴政府向民众多征税。

一些人相信“债务陷阱”,是受媒体影响。即使所有备忘录和合作关系都公开,普通人依然不会对细节感兴趣,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去了解每一个项目,他们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新闻标题。

“一带一路”这样的倡议是独一无二的,是关于人类共同发展的,这可能会让某些人感到不安,因此他们就把“债务陷阱”作为一张牌打了出去。

我们欢迎巴中跨国婚姻,我们称之为“CPEC婚姻”

环球时报:对于大部分巴基斯坦人而言,中国在他们心中是什么形象?近几年,这种形象有没有变化?

纳西姆:如果你在巴基斯坦街头向任何一个当地人询问对中国的看法,他们都会说:哦,我们的朋友。但如果你追问道: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形象如何?这会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对于不少巴基斯坦家庭而言,他们会优先将孩子送往美国读书,并对哈佛或者斯坦福这样的常青藤大学青睐有加。但我认为,这样的“泡沫”很快就会破裂,因为情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人会选择中国。

巴基斯坦的一些精英阶层,可能还是会更喜欢到美国、伦敦或欧洲其他地方度假,但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去过中国,不知道中国有成千上万的景观。一旦他们知道了,他们就不会想去华尔街,而是去上海,上海有迪士尼,为什么非要走那么远?

这种变化正在快速发生,如果我们两国更注重把这些信息传播给每一个普通人,巴中就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环球时报:中巴经济走廊的意义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您如何评价当前两国民间交流的情况?

纳西姆:我认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还不够。如果你让一个巴基斯坦普通人说出5个中国城市的名字,他们可能只说得出北京、上海、广州。反之,大部分中国人知道的俾路支省地名也只有瓜达尔港。与巴中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相比,人文交流存在脱节情况。

外交和高端会议固然重要,但受众有限,两国人民需要更多方式去交流、互动。对俾路支省而言,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国西南地区就是天然的交流伙伴。

今年,我所在的机构接待了来自清华大学的访问团,其中有4名女生准备了面纱,以为在巴基斯坦需要戴上。但她们下飞机后发现与想象的完全不同,巴基斯坦女孩也穿无袖T恤和牛仔裤。这就是交流的重要性,如果不告诉人们真实的情况,想象就会被当成现实。

环球时报:最近的巴基斯坦新娘事件是否会影响巴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纳西姆:我觉得这是正常情况,不会对中国形象有明显影响。巴基斯坦人知道,巴中都有严格的法律禁止人口贩卖。实际上,对于巴中跨国婚姻——我们称之为“CPEC婚姻”——我们很欢迎也很高兴。▲

猜你喜欢
俾路支省瓜达尔巴中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The Analysis of the News Story: For More Chinese Firms,It Pays to Make It in the U.S.A.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
产业扶贫的“巴中”梦
巴媒称瓜达尔港月内正式启用
中巴今天签约移交瓜达尔港
印媒:瓜达尔对北京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