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领域拓展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19-05-31 08:28张士军于桂花
关键词:发文聚类教学研究

张士军 于桂花

(温州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抛锚式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通过某种技术(如制作视频)将课程模块内容转化为教学情境,营造出令学习者感同身受的学习场景,借助创设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具有感染性的学习环境中[注]顾汉杰:《基于抛锚式教学理论的节能教育学习系统设计》,《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11-15页。。它是由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支撑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1929年[注]Serafino K C,Prior Knowledge and Anchor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Complex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nd Transfer,Fordham University,1998.。最初,抛锚式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构想,直到1984年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技术与认识小组进行了“利于影像设计开发”的教学范型研究,推进了抛锚式教学的发展,为抛锚式教学由教学构想蜕变为现实的教学模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注]CTGV,Anchored Instruction and Situated Cognition Revisited,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No.3,pp.52-70.。如今,抛锚式教学已发展成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实践范型,最具影响力的是贾斯珀系列教学范例[注]Rieth,Herbert J,et al,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Anchored Instruction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in Two Ninth-grade Language Arts Classes,Remedial & Special Education,2003,No.3,pp.173-184.。国外拓展了对抛锚式教学的研究,包括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和物理教育等[注]Vanderbilt T G A,Anchored Instruction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heoretical Basis,Developmental Projects,and Initial Research Findings,Philosophy of Science,Cognitive Psychology,and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2008,pp.244-273.。国内对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一是理论层面,包括应用原理、设计原则与运用方法,抛锚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比较,以及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等[注]陶勇:《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23期,第46-47页。;二是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性研究,主要涉及医学、信息技术和基础教育等[注]陈晋音、杨东勇:《基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编程能力培养探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32期,第87页。。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对抛锚式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整理的文献,因此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题录为原始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进行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关键词共现等分析,挖掘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整体脉络,为未来抛锚式教学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作为研究工具,包括合作分析、共现分析和共被引分析,其中合作分析包括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国家合作,共现分析包括名词性术语共现、关键词共现和学科共现,共被引分析包括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等。鉴于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其源文献没有参考文献,不能做共被引分析,因此只做合作分析和共现分析。将中国知网数据库下载为Refworks格式文件,然后利用Citespace软件把文件转换为可以识别的格式。时间切片设为2年,节点类型按照研究需要依次选取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和关键词共现等进行分析。阈值选择每个时间切片中的前50个,图谱修剪方式选择寻径和合并网络,图谱可视化方式选择静态聚类。最后在上述参数设置基础上运行软件,得到合作和共现的聚类可视化图谱。

(二)数据来源

在中国知网中选择类型为期刊,以“抛锚式教学”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356篇论文[注]检索日期为2018年11月9日。,涉及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信息科技和经济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按学科细分,发文在10篇以上的论文分布在外国语言文字(87篇)、高等教育(71篇)、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52篇)、中等教育(49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40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8篇)、职业教育(24篇)以及中国语言文字(16篇)等领域。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时空分布

1.历年发文量分布情况。国内对抛锚式教学的研究始于199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高文、王海燕以《抛锚式教学模式》为篇名发表于《外国教育资料》上,阐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目的、优点、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开启了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先河。从图1可以看出,左边坐标数据为发文篇数,右边为该年发文篇数在考察年度总发文篇数中的占比,1998—2018年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逐年递增的态势(2018年数据不全),2012年达到最高点39篇,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递增。

图1 1998—2018年发文量变动趋势

2.刊源分布情况。从刊源分布看,主要刊发在普通期刊上,核心期刊仅有38篇(占10.7%),含CSSCI来源期刊14篇(占3.9%)。从期刊发文量看,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发文在5篇及以上的有《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科技信息和职业教育研究》等,发文量为4篇的有《科技咨询》《中国校外教育》《亚太教育》等,发文量为3篇的有《教学与管理》《国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等。这些期刊大部分是普通期刊,表明抛锚式教学研究处于一般教学实践探索和应用经验阶段,缺乏理论层面的深入挖掘。

(二)抛锚式教学研究的网络合作分析

1.作者贡献及作者合作。节点类型选择“作者”,进行作者共现分析,阈值设定为每两年一个时间切片中的出现频次排名前50的作者,共出现478个节点、369条连线。高产作者中,石金艳等3人发文量在7篇及以上,刘琼等2人发文5篇,杨婷等21人发文4篇。突现是指在某个时间节点出现频次突然上升的一种现象,作者突现是某一时间节点上某一作者出现频次突然上升,这些突现作者是连接两个时期的纽带,在演变中起重要作用。从突现度看,石金艳、谢永超[注]石金艳、谢永超、范芳洪等:《 “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劳动保障世界》2018年第8期,第66页。[注]石金艳、谢永超:《抛锚式教学法在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第12期,第132页。[注]石金艳、谢永超:《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资源建设与运用的几点建议》,《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第11期,第118页。[注]石金艳、谢永超:《 “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液压与气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科技广场》2016年第12期,第154-156页。突现强度为3.16,突现时间为2016—2018年,表明近期受关注度较高。

从作者合作看,作者共现分析的网络密度为0.0032,较为分散,表明合作关系疏远。网络聚类后效果显著(模块值Q为0.9787),聚类子社团同质性较差(同质性S为0.3404),表明研究方向不聚焦、主题较分散。图2呈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学术生态特征,较有代表性的子社团分别以石金艳、高文、李维勇和唐路等为首,其他均为“单打独斗”。

图2 作者合作网络聚类图谱

2.作者所在机构分布及合作。从图3看,浙江省天台职业中专发表最多(9篇),接着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7篇),常州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九江职业技术学院(6篇),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鸡西大学(5篇),西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7校(3篇),其他都在3篇以下。从突现度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突现强度为3.42,突现时间为2016—2018年,表明该机构近期受关注度较高。

从机构合作看,节点类型选择“机构”,运行软件后出现节点335个、连线41条,网络密度为0.0007,表明网络十分分散,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少。网络聚类后效果显著(模块值Q为0.9771),机构间对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方向不一致(同质性S为0.1107),表明研究方向不聚焦、主题不突出。仅有的几个机构合作的子社团有“清华大学电教中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地理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大连市金州新区气象局、山西省气象干部培训中心”等。

(三)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s”,每个分区选择共现排名前50名,运行Citespace软件出现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执行聚类探测,共形成544个关键词节点、共现连线1 016条(见图4)。网络密度为0.0069,表明聚类网络分散、研究方向不聚焦。网络聚类后效果显著(模块值Q为0.8794),子社团分界清晰(同质性S为0.7439),表明子社团内部合作紧密、学术交流频繁,研究领域较接近。

图3 机构合作网络聚类图谱

图4 关键词聚类视图(共现6次以上)

聚类后共形成37个聚类,选取聚类成员在10以上的15个聚类进行分析,包含聚类号、聚类规模、关键词出现的平均时间、聚类关键词成员(见表1)。从聚类成员平均出现的时间来看,2010年前只在2001年、2004年形成一个聚类,2009年形成2个聚类,聚类成员较少,说明2010年前关于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学术氛围还没形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不足。这与图1中历年发文量的变动态势一致。从聚类分布和成员组成看,研究方向多元、内容分散,难以根据聚类成员归纳核心主题,即抛锚式教学在各学科都存在应用,在医药和语言领域应用较多,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对其关注较多,高水平大学应用较少。

表1 关键词聚类信息列表

(四)抛锚式教学的研究热点和动态演进

关键词词频高低可以用来表示该领域受关注的程度。对关键词词频进行分析,筛选出词频为10以上的24个关键词(见表2),按照词频高低排列。除去与研究主题相一致的“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等主题词,“建构主义”高达111个,“应用”为33个,“自主学习”为27个,“情境”为25个,成为抛锚式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从高频关键词出现的平均时间来看,抛锚式教学研究热点关键词多出现在2000—2010年,英语教学成为2006—2011年抛锚式教学研究的热点。

表2 高频关键词列表(词频10以上)

突现词可用来分析研究前沿和研究转折,这些关键词是连接两个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桥梁与纽带,在主题演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发现哪些主题在哪些年份在抛锚式教学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可以用来表征研究领域的转向和预测研究发展的方向。执行关键词突现探测功能,共发现突现时长在1年至6年不等的10个关键词,其中“教学改革”突现时间最长,“建构主义”突现强度最高,表明这些主题在某个时间节点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成为该时段抛锚式教学研究的前沿。梳理突现词词频的时间分布,可以勾勒出近20年我国在抛锚式教学研究方面转变的缩略图景(见图5),呈现较为清晰的演进脉络。

图5 抛锚式教学模式研究的突现关键词演进

三、结论与建议

抛锚式教学契合新时代高校学生特质变化和教学理念持续更新的合理诉求,基于发文量表征的研究热度持续增加。本文系统梳理抛锚式教学研究的整体脉络,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指引。作者合作研究表明,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合作网络分散,团队间合作机会较少,但团队内部交流频繁、合作机会较多;刊源分布显示,高水平期刊发文不足,未来应提高研究质量;从研究主题来看,抛锚式教学研究方向多元、内容分散,缺少核心主题。未来对抛锚式教学的研究应从注重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从基于一般教学实践探索和应用经验介绍转向理论层面的深入挖掘,从实践内容归纳出理论体系,提高研究质量和学术水平层级,强化高水平期刊导向,在纵向维度上深入挖掘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向度和学术价值。未来对抛锚式教学的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拓展学理研究

从以上对抛锚式教学研究的现状来看,当前研究只进行了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未来还应该向情境认知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拓展,厘清抛锚式教学的动力机制和作用机理,整合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加强载体平台和构成要素研究

抛锚式教学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实施的,它需要一定的载体平台和要素体系。今后,要系统梳理抛锚式教学的要素谱系,诸如情境、事件、个体建构、群体建构、知识体系、思辨能力、效果和评价反馈等逻辑关联。

(三)开展运行机制研究

面向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合适的运行机制,从内容的解读、情境的创造、锚的设定、锚的解决、归纳点评和拓展提升等环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最佳路径。

(四)增加实践实证研究

要从投入导向为主转向投入和产出并重导向,通过选取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抛锚式教学的效果检验,从实践层面论证抛锚式教学的有效性,为抛锚式教学的推广提供现实证据。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教学研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