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近现代名家绘画作品展”选粹

2019-05-31 01:56刘轶丹
文物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题款齐白石黄山

文/刘轶丹

图一 齐白石 芭蕉书屋图

近日,首都博物馆圆形展厅经改陈重张后的首展“近现代名家绘画作品展”正式与观众见面。为系统整理、展示和宣传馆藏精品,此次展览从400多件近现代绘画作品中优选67件(套),文物级别囊括了一、二、三级品,涉及名家近50人,这是首都博物馆首次对馆藏近现代名家的绘画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在展品的选择上兼顾了知名度、广泛性、完整性、典型性、稀缺性、多样性的原则。

知名度是指画家的名气大,其中不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吴昌硕、黄胄等大家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画家,可以说是近现代绘画史上的代表画家和领军人物,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均是“亿元俱乐部”的成员。

广泛性是指在展品的选择上既有享有盛誉的大家,同时又兼顾小名头的画家,他们名气不大却也画得精彩,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比如周元亮的《归鹤图》,吴青霞、赵半跛、王个簃合作的《藤萝鱼戏图》,郭宇洪、杨瑞龄与刘凌沧合作的《郑成功像》,等等。

完整性是尽量选择品相完好、无残缺的作品,保证展览的美观度。

典型性是指选择名家的代表性题材,也就是画家常画的题材,比如黄宾虹的山水画、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张善孖的虎、叶浅予的人物画等;既有典型性又有稀缺性,对画家不常画的题材也有所选择,比如徐悲鸿的《墨竹》,比如溥儒的山水画较多,其实他花鸟画、人物画皆能,同一画家的不同面貌从此次展览中可寻得踪迹。

还有就是多样性,为了使展览在视觉上丰富多样,展品选择立轴、手卷、扇面、册页等多种形制,使观众从另一角度欣赏到绘画之美。希望通过举办此次展览,对大众收藏研究近现代绘画作品,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认知能力能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此外,为了使观展脉络更清晰,展览按照“画分三科”的归类方式,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大主题。通过三者的结合,借以写意、工笔、白描、兼工带写等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名家的笔情墨趣和首都博物馆藏近现代绘画的异彩纷呈。

内美江山

展览的第一部分“内美江山”,展出的是山水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画是中国文人寄情抒怀的永恒主题,注重“师造化”,讲求意境的表达。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至宋代大兴,元、明、清开创新风,近现代绽放新貌。名家巨制、匠心之作、文人小品,将万里江山、深谷幽潭、听松观泉的山水画面貌一一呈现。

齐白石的《芭蕉书屋图》(图一)为馆藏一级品,长133.5、宽66厘米,曾经《齐白石全集》《齐白石艺术大展集萃》等书著录,多次在各类齐白石大展中出现,代表了齐白石山水画创作的较高水平。

图二 张大千 黄山记游图卷

整幅画作布局饱满,安排得当。近景芭蕉树丛密布,掩映丛中的便是一座两层书屋,蕉叶的淡笔与书屋屋顶的浓墨重笔形成了以白托黑、以淡托浓的对比效果,墨色变化带来的耳目一新之感显现。屋后耸立两座巨峰,遥相呼应。虽造型奇崛、看似夸张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与画面主体的芭蕉、书屋浑然一体,保持了和谐统一。两峰之间用淡墨细线寥寥数笔,即勾勒出了白云缭绕的感觉。作品墨色生动,笔笔有交代。这样的画法与效果体现出了白石老人的大胆创新与特立独行,真乃“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

画面的最上方有段自题:“三丈芭蕉一万株,人间此景却非无。立身悮堕皮毛类,恨不移家老读书。大涤子呈石头画题云:‘书画名传品类高,先生高出众皮毛。老夫也在皮毛类,一笑题成迅䌽毫。’白石山翁画并题记。”后钤“木居士”“白石翁”白文印,画面右下角钤“老夫也在皮毛类”白文印。说起“老夫也在皮毛类”这方章还很有意思,此语出自清代画家石涛《赠刘石头山水册》上的题诗,白石依此刻印成章,颇具自谦和自嘲的趣味。据说,此章还和吴昌硕有点关系。齐白石作为后学,对吴昌硕的艺术很推崇,并着力学习吴氏书法、篆刻、写意花鸟和笔墨、构图等技法,以致后来名声大噪,出蓝之誉愈盛,吴昌硕闻之说:“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齐白石听后知其暗指自己,便刻了这方章,也可见老人的幽默和生活乐趣。

“芭蕉书屋”这一题材的作品齐白石曾多次创作,画的是自然山水,也是精神世界。“人间此景却非无”“恨不移家老读书”流露出了他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可以说,这是一幅诗、书、画、印齐备的精品佳作。

张大千的《黄山记游图卷》(图二)是一件馆藏二级品。黄山因奇松、怪石、云海的胜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国古今许多画家去黄山写生、采风。古有以石涛、梅清为代表的黄山画派钟情于黄山,今有黄宾虹九上黄山,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佳话。

张大千受石涛的影响,也创作过许多以“黄山”为题的作品,他曾三上黄山,画作上常盖有一方印“三到黄山绝顶人”。这幅作品创作于1935年,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创作在他两次登上黄山之后。引首自题:“黄山记游 乙画坡石野桥”,钤“昀”朱文印。从题款即可得知,四位画家在这幅画创作过程中的分工。此画水墨、设色相融合,近景远景相呼应。四人合璧,如果不看落款,整幅作品就亥十月 大千居士爰。”此卷以墨线勾勒黄山轮廓,以赭石、石青加以渲染,用细腻的笔触勾画出青山连绵,云雾缭绕之感,怪石中奇松蜿蜒长出。奇松、怪石、云海三绝之景跃然画端。卷上有张大千题款:“苦竹溪、灵谷寺,予两到黄山皆未至其地,今秋仲兄三度往游,写此遥寄故都,群峰罗列,泾水环抱于诸胜中,别是一种境界。以大涤子青绿法点成之。大千。”从题款中可得知,作品画的景色是张大千前两次登黄山均未至的“苦竹溪”和“灵谷寺”,今日终于来到此地,和他的二哥,同为画家并有“虎痴”之称的张善孖一起畅游黄山,美景尽收眼底,“别是一种境界”。画卷上钤有“善孖”白文印和“虎痴”朱文印。

张大千和二哥张善孖曾一同创立了“大风堂”,张大千在艺术道路上的成功离不开张善孖的支持和帮助。

《高士远山图》(图三)是一幅立轴作品,长77、宽33厘米。由溥伒、祁昆、启功、叶昀合作完成,四人都是松风画会的成员。

图四:1 齐白石 花鸟双挖四屏之一

图四:2 齐白石 花鸟双挖四屏之二

图四:3 齐白石 花鸟双挖四屏之三

图四:4 齐白石 花鸟双挖四屏之四

松风画会是民国时期重要的书画团体之一,它与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一起构成京津画派的主要起源。像湖社以“湖”为号一样,松风画会成员都以“松”为号。画作的左右两边各有两处题款,对称协调,分别是:“松风主人溥伒写高士远山,时己卯五月中澣”,钤“松风主人”“生涯一片青山”朱文印;“松厓祁昆画溪流”,钤“祁昆”白文印、“松厓”朱文印;“松壑启功画柳”,钤“松壑”朱文印;“松阴叶昀像一个人画的一样,高士、远山、溪流、树木、坡石野桥,人物形象生动,衣衫飘逸,一双红鞋格外显眼,也给墨色为主的画面带来了生气。自然景物写实,溪流中可见“莲叶何田田”,迎风招展。人物与景物和谐地同处于天地间与画面中,风格统一,浑然天成。溥伒闲章“生涯一片青山”出自李煜《开元乐》中的一句词:“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反映出溥伒对身世际遇的叹惋和抑郁情怀。所绘高士远山亦表明了画家的心境,难免给人凄凉孤冷之感。

落墨为格

展览的第二部分花鸟画部分名为“落墨为格”。花鸟画以花卉鱼虫、飞禽走兽为描绘对象,笔墨洒脱,朴素自然,崇尚情趣。风格或富贵艳丽,或清新雅逸。自六朝历经各代,得到了长足发展。近现代花鸟画坛名家云集,在追求“似与不似”之间,带着“红花墨叶派”的奇趣和“四君子”清雅淡泊的气质,实现了对真、善、美的表达。

图五 张善孖 虎

展览中的齐白石《花鸟双挖四屏》是其早年作品,水墨写意,笔法简约,天趣自然。

第一屏(图四:1)上面所绘很简单,墨笔绘一只小鸡正向草丛走去,仿佛有猎物在等待着它,颇具动感。这幅画很有意思的是上面的一段长跋:“余癸卯来京华,同客李筠庵先生尝约观书画,且自煮磨姑面食余,余观旧画最多第一回。今年来京又遇潜庵弟,闻余语往事,一日约余观李梅痴先生书屏上,仿照筠庵以待余。安得筠安忽然而来,岂不令人乐死。如此佳话因记之。兄璜。”

此段题跋记录了齐白石与友人交往的趣事。他回忆1903年到北京约张大千的三师叔李筠庵先生一同观画,自煮面食,那一次也是齐白石观旧画最多的一次。时隔多年,再次来到北京遇到了湖南老乡,著名书画家、金石学家杨潜庵,相约在李梅痴书屏见面,仿照当年和李筠庵见面的场景,煮面招待老乡,回忆起往事。未成想这个时候,李筠庵忽然前来,实在是巧合和缘分。齐白石觉得有趣,即把这段佳话记录了下来。如今观者看到此作,想必也会觉得文人之间的交往甚是有趣。

下图画一只母鸡静卧,身边依偎着一只小鸡。右侧用墨笔随手勾勒出石头的轮廓。题款:“白石老民。”

第二屏(图四:2)上图绘一只鸭子似在水中游。右上方斜倚出一枝棉桃花,几片叶子浓淡有致。题款:“萍翁。”

下图绘一只落在草叶上的螳螂,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旁边一朵大大的鸡冠花。题款:“濒生。”

第三屏(图四:3)上图绘一株水仙花。题款:“曲江外史画水仙有冷冰残雪态。此言也,我潜庵弟最能深知。借山吟馆主者。”“曲江外史”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

下图画一只螃蟹横行。题款:“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尝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白石老人并记。”从此段题跋中不难看出,白石老人的艺术创作是源于生活的,他画螃蟹,细观九年,了解了蟹的足行规矩和步法,下了足够的工夫,自然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形态逼真。这也是他艺术创作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秘诀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四屏(图四:4)上图绘水鸟与荷花。题款:“阿芝。”

下图绘枯藤的花枝,枝头花朵上立着两只螳螂。题款:“丁巳秋七月二十八日,为潜庵弟制。兄璜。”从落款可知,此画创作于1917年。

展览中有一幅张善孖的《虎》(图五)常引得观众画前驻足。张善孖以画虎闻名,他喜虎、养虎,爱画虎的各种形态。这幅图创作于1938年的虎年,绘一猛虎立于崖壁之上,气势威猛,虎视眈眈。体态生动,结构准确。近景处的松树枝干遒劲,松枝细密,笔力老辣。画上有傅增湘、俞陛云、邵章、于照几位名家的题跋,分别是:

图六 徐悲鸿 墨竹

1.“昔王秋涧题赵邈龊虎图云‘赵侯欲尽神妙功,都著威棱阿堵中,想当盘礡噀墨时,众史缩手如凡庸。’此幅金睛铁爪威猛如生,未知视赵氏若何然,神采典型,决非时史所可梦见,按署款为戊寅三月其冬,善子出使欧美,英风义概与翰墨并播腾海外,古来画师得名,无若善子之伟盛者,然善子奇士胸蕴雄略,特藉此以发舒其意气耳,今斯人不可作遗迹,不尤足宝贵,追念及门之谊为掩泪而书之。癸未夏,傅增湘。”

此段题款人傅增湘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目录版本学家。工书,善文,精鉴赏,富收藏。他的孙子是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傅熹年先生。

跋中提及的王秋涧即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王恽。他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赵邈龊,宋朝人,性粗鲁,工画虎。傅增湘先生以王秋涧题赵邈龊画虎图诗来夸赞张善孖画的虎威猛如生,后人难以仿摹。夸奖张善孖声名远播,胸蕴雄略,对其人其画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追忆怀念起了彼此间的情谊。书法运笔流畅,字迹端庄典雅。

2.“林暗惊风夜有声,牙须秋劲气峥嵘。灞陵醉尉无人问,射石当年右北平。貌取山君笔势遒,威棱如见气吞牛,只馀画本雄姿在,容得郊原鹿豕游。癸未夏日,七十六叟,俞陛云。”

这段题跋的作者是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工书法。他是经学大师俞樾之孙,著名文学家俞平伯之父。跋文引经据典,高度评价了张善孖笔下虎之气势和雄姿及画家深厚的功力。

3.“虎视中原际会难,多君抵入兔毫端。淋漓障泾威神在,要令披毛戴角寒。癸未夏五,七十二叟武林邵章。”

邵章是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邵章题诗亦赞扬了张善孖的虎画得活灵活现,虎虎生风,把森林之王的威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4.“故友善孖喜豢虎至驯顺,苏州园居,虎出入屋宇不之避虎,每饿辄就榻起两足,善孖徐起抚其顶,虎卧榻下俟。善孖以牛肉鸡卵饲之,食已,虎步去以为常,此纲师园中所亲见者也,以其驯虎之意作画,画焉得不虎虎有生气。善孖令名腾寰宇,诚有如藏园先生所称者,然则善孖岂仅以画传耶。癸未夏至,于照。”

于照即著名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于非闇,曾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此段跋文回忆了好友张善孖养虎的趣事和生活状态,意在说明张善孖画虎有生活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张善孖画的虎之所以“虎虎有生气”,是因为他有养虎的经历,平时善于观察虎,甚至与虎为伴。同时,作者指出张善孖的才华远不止精湛的画艺,对其为人为艺给予了充分肯定。“藏园先生”即傅增湘。

几段题跋均题于1943年,张善孖去世三年后。此画或被其中一人所得,邀几位好友共同品鉴后题记。作品不仅展示出张善孖高超的画艺,几位名家的才识和对故友的追思与赞美之情也尽诸笔端。

馆藏二级品徐悲鸿的《墨竹》(图六)也在本次展览中呈现。竹子是“四君子”之一,象征着高洁、格调和平安。古今名士爱竹画竹者大有人在,苏东坡更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此图用水墨画竹两杆,中部斜倚出枝叶寥落,意态不凡。徐悲鸿画的竹子非常有辨识度,与众不同,很少有人把竹子枝干画这么粗。他有个习惯,画竹子不是用毛笔而是用画油画的排笔。他曾说:“竹子枝干粗大,用毛笔反而不便。”在画竹的时候,他先把排笔浸上水,然后用笔的两端着墨,在调色盘里调匀,再下笔绘就,就形成了两边深中间浅的这种圆滑圆润的效果。

传神阿堵

第三部分“传神阿堵”展示的是近现代名家的人物画作品。人物画的历史最为悠久,早于中国画的其他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已臻成熟。东晋顾恺之倡导“传神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人物画力求生动传神的刻画人物,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注重对眼神、手势、姿态等细节的描绘,重视笔墨、笔法技巧。“传神阿堵”是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王震的《观津先生六十肖像图》(图七)是“海派”王震为观津老人祝贺六十大寿所作,人物赤足站立,长袍加身,形象生动逼真。“观津先生”系上海回族领袖哈少夫,近代上海知名的商人。曾因家道贫寒,弃学经商,从事古玩业,收藏颇富,精于鉴赏。晚年时,他将个人所藏用来集资办学,是一位爱国的收藏家。

在画面的左上方有吴昌硕的一段长题:“非佛是佛神乎神,见心见佛天长春。观津老人寿者相,弗以善小寿艰辛。须眉相识不是佛,骨格百炼金刚身。赤足颇有踏芦意,沧海已变愁飞尘。行年花甲朱颜古,曼倩桃实留其仁。双眸为镜也千古,清秘富敌欧赵伦。磨人磨墨心救世,天与铁研全其身。儿孙绕膝君固有,开颂或诮徒鼓唇。一亭赠画重交谊,我亦万金思买邻。佛不点头示禅意,容我老态充遗民。乙卯秋仲,吴昌硕题。”

从吴昌硕的自作诗题跋中可看出他对王震作画生动再现了观津先生的神韵很是赞赏。同时也意在为观津先生祝寿,赞美了先生为人为事的善举,将其佛化神化。感叹老人一生艰辛不易,所藏甚富却能无私奉献,低调处事。表达了自己羡慕观津老人儿孙绕膝的美好生活,并想与其结为邻居和同好的心情。跋文书法笔力遒劲,洒脱自然,一气呵成。吴昌硕的才学和风趣溢于言表。

这幅画被哈少夫珍藏,轴头题签处有其自题:“观津老人六十肖像,吴昌硕题王一亭画”,并钤有白文印“宝铁砚斋”一方。(王一亭即王震,“宝铁砚斋”主人即哈少夫)画作者王震与吴昌硕亦师亦友,相交甚密,有“海上双璧”之誉。二人为海派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王震多次出资赞助支持美术教育事业和艺术家,曾帮助过吴昌硕在上海立足,支持刘海粟办学等等,他与吴昌硕、哈少夫可谓“高山流水遇知音”。

爱新觉罗·溥儒是他是一位全能型画家,山水画居多,花鸟、人物也皆能。溥儒的《南极仙翁图》(图八)不足1平方尺,然而方寸之间却是精彩绝伦。此图为绢本设色,图绘一南极仙翁,笔法工细,人物形象须眉生动。画面中央用兼工带写的笔法绘南极仙翁拱手踏浪,衣服配饰色彩明快,衣纹的处理显示出了溥儒白描的功底,使用了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等技法。画家用浅淡的笔触营造出起伏的浪花和腾云驾雾之感。画上自题“南极一星朝北斗”,此句出自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诗中句:“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三台”指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是除北极星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对应人间的三公。“三公”是唐朝时官职“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地位崇高,但并无实权。溥儒作画取此句,实际是有自嘲意味,暗指自己无奈的人生命运。同时,“南极仙翁”又被人们视为寿星,有吉祥长寿的寓意在其中。

图七 王震 观津先生六十肖像图

“近现代名家绘画作品展”上大家云集,精品汇聚。因篇幅所限,仅举其中几幅为例,所选作品各有千秋,风采独具,以一窥展览之盛况。

猜你喜欢
题款齐白石黄山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齐白石买假画
黄山冬之恋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妙题一字增千姿
——试论中国画的题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