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荣杰 周立星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是越来越多,其中地下工程中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浅埋暗挖法能够边开挖边浇筑,适用于砂层和粘性土层。本文主要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暗挖;发展趋势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0.106
1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及其应用优势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主要涉及到支护、开挖和加固三个方面,其中支护是浅埋暗挖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支护施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施工环境的稳定性,对于后期的开挖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和传统明挖法来比较,浅埋暗挖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性比较强
在施工中,浅埋暗挖法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施工,适应性比较强,所以在施工中具有理想的施工价值,浅埋暗挖法在一些软弱地质应用比明挖法应用效果更加突出。
1.2 操作比较简便
在隧道工程中,浅埋暗挖法操作比较简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提升隧道施工的进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3 环保效果比较理想
在隧道工程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环保效果比较理想。在施工中,通过浅埋暗挖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等污染物的出现,而且具有较强的消音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
2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2.1 应用范围
在浅埋暗挖在隧道工程的应用中,不带水作业是浅埋暗挖法的主要施工技术特征,如果底层含有水,就会导致对开挖面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甚至出现塌方。所以在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处理,如处理不当会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2.2 发展分析
(1)施工重点。浅埋暗挖法的施工重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管超前,二是严注浆,三是短开挖,四是强支护。
(2)底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在浅埋暗挖施工中,对于底层的预加固和预处理是非常重要环节。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中,为了更好的保持开挖面土体的可靠性,需要对底层进行预加固和预处理,从而达到提升开挖面土体的可靠性。在预加固和预处理方式中,一是大管棚超前支护,二是超前小导管注浆。
(3)隧道开挖和支护。在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的应用中,在隧道的开挖工作中,开挖后尽量降低暴露时间,同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支护作业,从而更好的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4)二次衬砌。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通过二次衬砌能够对初期支护的强度进行提高,而且能够为中间的承受水压力和防水隔离层起到支撑作业。另外在遇到比较大的隧道断面的时候,可以通过初期支护变形来满足稳定需求。
(5)监控测量。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通过监控测量可以获取有效信息,能够更好的对施工进行指导。
3 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关于中洞法暗挖技术的运用
在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中,中洞法是指先对隧道的中部进行开挖,在开挖中,可以用CD法按照小分块、短台阶的原则进行施工。在隧道支护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及时进行二次衬砌,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地层结构的刚性支撑。另外在施工中可以运用洞内逆作法,对变形的岩体进行更好的控制,而且能够对周边建筑更好的进行保护。
3.2 关于PBA 工法的利用
在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中,PBA法是指先创建数个分离导洞,然后对洞进行支护工作,然后实施加拱的暗挖技术。PBA法在隧道工程中有着很好的应用,而且不会为底层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3.3 关于平顶直墙暗挖技术的运用
在隧道施工中,在隧道入口和出口施工中,会碰见铺设在地下的构筑物,对于这种情况,在传统处理方式是增大线路纵坡的形式,从而达到使隧道下埋深度增加,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就会导致降水比较困难。对于这种情况在隧道施工中可以运用平顶直墙暗挖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对既有结构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保证隧道施工质量。
4 总结
在隧道施工中,通过浅埋暗挖法施工可以解决施工中一些难点,所以浅埋暗挖法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隨着浅埋暗挖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项目中,其原有的施工技术规范已然不能满足日趋复杂的隧道工程建设。这就为研究浅埋暗挖法的发展以及应用方法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当前市面上出现的新型材料、新型技术以及隧道施工浅埋暗挖法的发展历程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其目的是使浅埋暗挖施工技术能够快速跟上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进度。
参考文献:
[1]王旭峰.探讨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09).
[2]杨显松.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交通世界,2018(21).
[3]段京南.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08).
[4]邱翀.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地面沉降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8(18).
[5]闫宇辉.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及其地面沉降控制[J].江西建材,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