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真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听着这首歌,都让我深深地爱着脚下的热土,爱着我的祖国。
1973年10月,自我在朝阳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赋予了我太多的梦想和牵挂,他们希望我读书考学,跳出“农门”,过上城市人的幸福生活。
然而,1992年高考落榜的我,只能怀着对父母的愧疚感,随“民工潮”踏上打工路。
苍天赐给我文学的梦想,也赐予我锻炼的苦海。他乡寻梦,风餐露宿山野荔枝园,与孤坟为伴;在工业区蘑菇一样流动的雨伞下,飘荡着我断魂的思念;想家的故道与炊烟,热泪便贮满了我心之湖畔……这些遭遇都成了我取之不尽的文学素材与创作的源泉。
2000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诗集《在南方等你的消息》,让我首次以“打工诗人”的身份在广东东莞举行了签名售书活动。在我的记忆中,前来买诗集的读者,除了工厂员工,还有工地上的建筑民工、骑三轮车的送水工以及老师、律师等,他们对我作品的喜欢,让我知道应为人民写作,为时代讴歌。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胸怀和境界。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深入挖掘那些蕴藏在底层生活中的文化礼仪,同时在作品中体现出人文情怀和社会良知,从而唤醒进城农民工对城市的认知感、认同感和归属感。2005年1月20日,我创作的诗歌《纪念碑》,在首次面向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开辟的“鲲鹏文学奖”中获得一等奖。这次获奖,让我懂得了一个作家要永远保持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不论作文还是写诗,处处都要为人民大众立言、立德、立功。2006年3月,我创作的诗歌《纪念碑》,促成了东莞当地对外来员工权益的重点关注,推动东莞外来工改名“新莞人”。这一年,我被当地政府部门授予“优秀青年”称号,成为当地800万外来工的榜样。
1997年9月,我已经回到万州工作,身份的转变和优越的环境并没有让我放弃对打工群体的关注。我经常深入工地与农民工打成一片,然后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真实经历和美好愿望。
回到家乡的城市工作以后,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也给我带来了无数的灵感。我的创作视角开始关注城市里的乡下人,同时也关注家乡的人文历史和悠久文化,将历史的底蕴与现实的新貌融合在作品中,从而折射出自己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2010年,我的长篇自传体励志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一经公开出版,就引发众多媒体关注“三农”问题,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还对我的打工经历作了专访。
2011年11月,万州广播电视台将《城市,也是我们的》改编录制成20集广播小说,并选择在重庆第5个“農民工日”进行首播。
2012年6月,《城市,也是我们的》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类二等奖。同年10月,山西出版集团《新作文绝对素材》杂志第10期“人物传真”栏目将我的事迹与美国“汉字叔叔”斯睿德、波兰乒坛“独臂女神”娜塔莉亚·帕蒂卡、奥运冠军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易思玲一起列入作文“绝对素材”,鼓励学生作文的“适用话题”为“梦想,生活,平等,关注底层”。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又将我的事迹列入《高中生新作文素材一本全》一书。这一年,我被评为“重庆市十佳读书人”。这一称号,让我看到浩瀚的书海中,游弋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永不干枯,永远给我碧波,流淌着深深的爱恋。
2017年5月6日,重庆文学院和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为我举办了一场“让诗歌回归大众生活·何真宗诗歌朗诵会”,将我的诗歌从“小众”推向“大众”,让诗歌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读诗、听诗、写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需求。
令人感动的是,这次诗歌朗诵会,朗诵者和聆听者都是面向社会招募的志愿者,所有的聆听者都沉浸在一片宁静和美好中。
这一年,我被西南大学授予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称号。
作为一名进城农民工,通往“幸福”的道路十分坎坷艰辛,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笔耕不辍,个中滋味,只有我知道。
2018年6月26日,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的一员。我时常感叹,庆幸自己终于圆了作家梦,也暗暗给自己敲响了警钟,要以此为新起点,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努力创作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
2018年11月,在获得中级职称的8年后,我又获得了文学创作高级职称。这一年,我刚好45岁,正是风华正茂、为新时代奋斗的年龄,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中,我用汗水与努力,印证了“越奋斗越幸运”!
三生有幸,平湖万州。
站在浩渺荡漾的碧波岸边,看着日新月异的城市,想想自己作为城市建设者中的一员,想想在这城市里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