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芳
“感谢胡宁医生精湛的医术,解决了我长期的苦恼……”
2017年底,一封感谢信出现在巴巴多斯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骨科办公室。
写信人是马丁·马拉克,25岁,是巴巴多斯国宝级板球运动员,曾多次荣获加勒比海地区和英联邦国家比赛奖项,在当地家喻户晓。
因长期比赛训练,马拉克饱受右肘撞击综合症、骨化性肌炎的折磨,经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骨科主任推荐,来自中国的医生胡宁主刀为其做了肘关节镜手术,术后效果非常好。
胡宁,何许人也?他是中国(重庆)第二批援巴巴多斯医疗队队员,重医附一院骨科副教授。
2017年的夏天,胡宁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
作为中国(重庆)第二批援巴巴多斯医疗队成员,重医附一院骨科胡宁副主任医师将在巴巴多斯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骨科开展临床医疗、教学工作,为期一年。
40出头的胡宁仍有着五彩缤纷的梦,他希望把梦想的种子播撒在加勒比海。
除了完成肩负的特殊使命,胡宁还希望借此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
“一个发展中国家去援助一个中等发达国家,当地的医生信服吗?这里有我的舞台吗?”带着兴奋和忐忑的复杂心情,胡宁来到了大洋彼岸这个陌生的国度。
到达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第一天,胡宁惊杲了。
伊丽莎白女王医院虽然是全国最大的公立医院,但基础设施较为陈旧,骨科更是薄弱科室。
第三天,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胡宁就应邀上台主刀第一台手术。
“他们应该是想检验一下我的水平。”胡宁心头暗暗较劲,这个开头炮一定要打响!
好在,手术并不难。这样的手术,在国内每天要做4-5例,对他来说不在话下。而在这里,当地医生却觉得这是一项高难度手术。
看到同行医生们惊异的表情,胡宁心头渐渐有了底。
随后的几个月,胡宁凭着精湛的医术,征服了骨科同仁——
开展大量该骨科未曾施行的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高难度微创膝关节表面置换、胫骨内侧平台加强重建手术;在关键时刻上台救火,解决巴方骨科顾问医师的难题……
一年121例手术,1195人次门诊,胡宁开创了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多项首例手术。
自此,当地医生也成了胡宁的粉丝:63岁的骨科主任在手术中为胡宁担任助手,多家私立医院的医生前来观摩学习,慕名请他看病的人遍布全国,甚至有不远千里从非洲来的患者……
胡宁用实际成绩,铸造了中国援外医生的“金色名片”。
司米萨是一位待嫁的姑娘,两年前被诊断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水平不高,她一直接受保守治疗,长期忍受着膝关节不稳和疼痛的折磨。
经过多方打听,司米萨找到了胡宁。
最开始,胡宁也有难处。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即便自己技术再高,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司米萨却拨动了胡宁的心弦,这位姑娘即将结婚,但膝关节的病痛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绝望。她四次来到胡宁的门诊,焦急期盼着手术。
面对如此情景,胡宁下定决心要完成一个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
作为援外医疗队队委和党支部组织委员,胡宁多次向市卫生健康委和“娘家”重医附一院汇报,向大使馆和经商处寻求运输方案,动员社会资源,获得国内多家企业无偿捐赠。
最后,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得到价值近20万元的捐赠。
有了工具和耗材,司米萨的腿得救了。
这,不仅标志巴巴多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福音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医生带领下,巴巴多斯骨科在微创关节镜手术领域的一大进步,并在该国运动医学发展历史上,首次留下了中国医生的足迹。
因功能恢复非常好,司米萨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和她的未婚夫专程到驻地给胡宁送来自己亲手做的“听诊器”“白大褂”造型蛋糕,还特地通过当地新闻周刊《sunday Sun》,向巴巴多斯人民讲述她和胡宁医生的故事。
“我非常信赖胡宁医生,他精湛的专业素养和体贴入微的关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司米萨和胡宁的故事,在巴巴多斯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胡宁和巴巴多斯的人民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情谊。
对胡宁来说,巴巴多斯不再陌生,留下的是故乡一般的记忆和温暖。
回首援巴路,胡宁说,是援,也是缘。
和胡宁同去的8名队员中,有7名是中共党员,1名是入党积极分子。胡宁和他的同事们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色。
在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对于援外医生,在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是可以休息的,但是胡宁拒绝了:“一年的时间太短了,我们想多做点事。”
“援外医疗,就像打开一扇窗,不仅让世界看到我们,更要让世界认可我们。”这是他们万里援外的初衷,除了立身之本的医术,更有一份大爱无疆的情怀。
“多个第一例打开希望之窗”“书写巴巴多斯运动医学新篇章”……胡宁并不满足于此。
业余时间,胡宁还积极参加临床带教,开展专题培训讲座,系统传授知识,积极为巴方培养年轻医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療队。
随后,在各方协调下,包括斯蒂芬在内的许多医生得到了到中国进修的机会。
2018年夏天,和胡宁同机抵达重庆的还有斯蒂芬。
事实上,斯蒂芬哥哥是英国一家医院有名的骨科医生,他原本打算去英国学习深造的。
自从遇见了胡宁,他改变了行程,跟随胡宁到了重医附一院。
“在进修学习期间,斯蒂芬抓住一切机会跟班学习,每周三天手术,每天排十多台次,基本上都是凌晨一两点结束,甚至更晚。”胡宁说起这位学生,赞赏有加。
时光飞逝,2018年12月斯蒂芬的短期学习结束了。
“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意义,学会像中国医生一样爱岗敬业,下次我还要来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斯蒂芬说。
受胡宁的影响,另外一位巴巴多斯骨科医生罗本,今年4月也拖家带口赴重医附一院骨科进修半年。
如今,虽然已离开了那片土地,但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骨科事业仍牵挂着胡宁的心,一切似乎都还在延续着。
每周隔屏与巴巴多斯同行的学术交流,成为胡宁最快乐的事。分析病例,填考核表,写考核评语………胡宁累并快乐着。
“作为一名援外医生,帮助当地医院是我的职责;而作为一名党员,初心告诉我要全力救洽我的病人,哪怕他在大洋彼岸。”胡宁说。